课堂教学评价误区浅析
2015-06-03唐欢迎
唐欢迎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新课程改革,推动课改深入发展的着力点是什么?應该是课堂教学评价。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日常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主要手段,恰当有效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还能反过来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指导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在我们国家,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比较迟,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是现在教育界普遍探讨的问题。在探讨的过程中,任何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认识误区,在具体的实践中,通常会存在以下几种认识上的误区,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和探索。
一、评价的对象存在误区
日常教学中,我们评价的对象有时是单个学生,有时是全部学生,即个体和群体。当某个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是个体评价,在我们的课堂上这样的个体评价很多。不过回答问题的学生仅仅是全体学生的一小部分,我们的评价激励了这些学生,给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可是其他没有受到鼓励的学生呢?我认为,我们一定要特别重视集体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老师的鼓励和督促,让每个孩子都有持续向上的兴趣和动力,让他们拥有走向成功的动力。
二、激励评价并非多多益善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发挥课堂评价的改进与激励作用,赏识与表扬作为一种激励评价手段,适当的运用会使学生如沐春风,不
恰当的运用会成为学生成长温柔的杀手。教育学生本就是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日常教学中也要分层次教学,总结问题,实事求是地指出学生的不足。给学生明确的“是非准则”,让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中来。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三、评价的时间分配存在误区
很多教师会精心设计一个课堂引入,在课堂伊始作大幅的描述,或者创设许多毫无意义的生活情境。课堂不是演习的地方,需要的是实际的教学效果,最关键的是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有时候设计一些朴素的课堂引入,适当地总结前几节内容的评价或者在前奏部分给予适当的点评性语句,或许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切入点,朴实的课堂一样很精彩。
随着新课程评价理念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并非只有单一的教后评价,课前、课中的适时评价也成了一个重要的教学常规手段。为了整节课让全体学生都能很好地接受,评价时间的把握也能起到一个很好的督促作用:课前的评价可以是上节课的内容、
作业的点评;课中的评价可以是对前半节内容的回顾和后半节的过渡,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巩固和回忆中逐步掌握知识点。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评价的过程性,把握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力度。
四、评价的公平性有待提高
新课程改革提倡多元化的评价,评价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小组互评、自我评价等。其中小组评价是很好的课堂激励措施,能充分调动学生个人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小组的协作能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做了种种尝试,各种方式的小组合作教学产生于课堂中,但总是感觉形同虚设,效果不如自己预想的好。如何兼顾组与组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评价,是大家应该探讨的一个话题。
在期末考评中,适当地考虑平时小组合作的成绩,即卷面成绩加小组课堂表现成绩,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持续地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科学合理的划分小组,每组四个学生,学习等级分别是优良中差,作为划分小组的依据。尽量做到各小组间成员平衡,以体现公平性。课堂评价公正合理。学生互评这一课堂评价方式花费的时间短、效率高,比较适合学习过程中的简单评价。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度的问题,什么时候进行学生互评能收到最佳效果,如何引导学生将互帮互助、实事求是这些美德培养成潜在的习惯和意识,如何有效驾驭课堂、做到收放自如等等,这些问题都将直接影响课堂评价的效果。
五、评价的覆盖面存在误区
大家平时可能注意到,有些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往往侧重于坐在前面或者是离自己比较近的学生,忽视了坐在后面的学生。这可能是考虑不周的问题,我们的有效评价应该针对所有的学生。
其实,我相信,这些教师并不是有意识的忽视后面的同学,而是自己的教学习惯,这个习惯一旦养成了就很难纠正。所以,我建议,平时一定要重视自己的教学习惯,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否则想改会很困难。
总之,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误区还远不止这些,这就要求我们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在课改大潮中更应加强学习,加强研究、认真实践,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我们相信随着信息技术学科的不断成长和发展,在全体信息技术教师的共同努力和群策群力下,相应的评价体系一定会更加科学和完善。
参考文献:
刘富强.让学生成为课堂评价的主体[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0(08).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