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学会创建个人素材库
2015-06-02陈军
有许多同学,写作文时常常陷于“无米”的尴尬境地,常常为写作素材的贫乏而惆怅不已。于是提到童年趣事就写钓鱼摸虾,提到师爱母爱就是上门补课、雨中送伞、病中送医,提到一件有意义的事就是路上捡到皮夹子,红绿灯下扶瞎子,公交车上让位子……这样的作文看到了开头,也就猜到了结尾。不惟写者心里为之烦恼,就是读者心情也为之纠结。
十三四岁的初中生,当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在他们面前敞开一个个洞天时,他们在生理和心理的急剧冲荡中由人生的懵懂一步步迈向成熟。作文教学的任务也并非是培养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作家,但学会写作尤其是个性化写作却是每个学生不可或缺的语文素养之一。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能注意培养学生一颗善感的心,引导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滴见闻和感悟,使之学会创建个性化的写作题材库,学会在作文中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当不失为一种突破学生写作瓶颈的有效途径。
一.素材库源头之一——真实
这里所说的“真实”是指学生真实的生活场景。真实的生活场景是学生生活的第一现场,又恰恰是最容易被学生忽视甚至漠视的存在。这个存在也许很简单,每天的生活中来来去去就是这些人,反反复复还是这些事,这个存在或者还发现不了它的美,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颗石子、一株小草、一粒微尘……而语文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学会观赏这个场景,记录这个场景,而不是对它熟视无睹。
我要求学生准备一本专门的素材本,以速写的方式及时记录生活中撞击他们心灵的人、事、景、物,最好能附加自己的感想。不限字数,但要求每周不少于三次。每周利用作文课的时间对所记录的素材进行小组交流,挖掘展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素材的潜在价值,并要求精心选择和加工后写进自己的作文。
二.素材库源头之二——作品
别人的生活场景即作品是学生感知生活的第二现场,它让学生跨越时空的种种局限与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的人物进行灵魂的对接,并在他们的启发下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最后完成自己生命的表达。
不可否认,初中生自身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往往使他们的作文缺少一种高度,有时甚至显得幼稚、肤浅。所以语文教师还应该重视名家名作对学生的濡染作用。语文教师应定期推荐一些优秀作品,如古诗词、散文、现代诗歌等等。七年级上学期伊始,我们向学生推荐阅读的作品有:丁立梅作品集《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爱,永远不会消失》,毕淑敏作品集《大雁落脚的地方》、席慕容作品集、曹文轩散文集、刘心武文集、冰心散文诗歌合集、赵丽宏散文诗集、林清玄作品集、张晓风文集、《校园文学佳作选刊》《读者》、泰戈尔《新月集》《飞鸟集》、唐诗宋词选等。要求学生选读其中的作品并作精彩语句的摘抄、仿写、赏析,从而创建又一个类型的写作素材库。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我们欣喜地发现,很多同学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这些素材,引用或仿用,为自己的作文增色不少。
确实,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库的积累能为我们的写作教学插上一对有力的翅膀,带领学生在写作的天地里自由翔舞。
三.素材库源头之三——想象
清代的沈复因为有了丰富的想象才有了他《幼时记趣》中观蚊如鹤的奇观,郭沫若因为有了热烈的幻想才成就了《凤凰涅槃》耀眼的浪漫,《西游记》因为吴承恩的奇妙的构想才成就了它不朽的传奇。想象源自作者的创造性思维。而我们的初中生也正处于想象力的鼎盛时期,如果我们在平时调动他们想象的积极性,让他们把生活中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味觉的用想象的手法加工创造并及时记录下来,不失为一种优质的写作素材。
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语文人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之道。但我想,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不应忽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因为只有追本溯源,学生的作文方能渠清如许。
陈军,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