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铁路机车乘务员驾驶适应性指标的应用

2015-06-02闫占刚

关键词:指标

闫占刚

摘要:铁路机车乘务员驾驶适应性指标是每个铁路机车乘务员必须要达到的,这项指标涉及到生理指标和心理指标,是对一名合格的铁路机车乘务员的最基本的要求。这个指标要求每个被测人员通过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双重检测,只有达到了指标的要求,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铁路机车乘务员。从理论上说,这样一个全面的检测指标会为铁路的运输安全提供很好的保障,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这项指标并没有被很好的应用到实践中,导致铁路机车乘务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发生事故的几率也一直高居不下。本文就来谈谈铁路机车乘务员驾驶适应性指标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机车乘务员 驾驶适应性 指标

机车乘务员给我们的印象往往都是很睿智的,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驾驶技术,奋斗在铁路运输生产的第一线,确保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畅通,所以机车乘务员的责任是很重大的,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整个列车上的货物安全和每一节车厢内的每一位乘客的生命安全。所以我们国家对机车乘务员特别是公共性质的机车乘务员的要求是很高的,他们不仅要通过专业的驾驶技术的培训和考核,还要保证个人的驾驶适应性指标达到一定的标准。

1 驾驶适应性指标的定义和应用的意义

机车乘务员驾驶适应性指标是指机车乘务员在驾驶的过程中能够确保驾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具备的一定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通过对机车乘务员这项指标的检测,可以看出一个机车乘务员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小,从而对他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机车乘务员适应性指标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指标,如果不能应用到实践中去,那么这项指标将没有存在的意义。所以我们应该从驾驶适应性指标开始着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指标内容,再通过将这些内容录入计算机中,设置精确的检测程序,在机车乘务员们投入工作之后对他们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和考核。这样一来就将驾驶适应性指标切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不仅可以提高机车乘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可以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很大程度的降低铁路事故的发生概率。

2 驾驶适应性指标如何应用

驾驶适应性指标对实际生活是很有价值和指导意义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1 制定驾驶适应性指标时内容的规定和筛选

驾驶适应性指标是铁路机车乘务员能够进入机车乘务员队伍的一项重要的考核,所以在具体内容的规定上一定要经过专业的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的联合研究,再结合铁路机车乘务员的具体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经过严谨地讨论和仔细的筛选,最终确定下来要将哪些内容纳入驾驶适应性指标中来。这样的过程可以确保驾驶适应性指标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例如:生理上来说,首先一名铁路机车乘务员的视力必须要好,这表现在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一名铁路机车乘务员必须能够很清晰的看到前方、两侧、轨道甚至是后面车厢的情况,并且在这些情况当中,涉及到很多是移动的物体,这就要求机车乘务员对移动的物体也要有一定的视觉上的掌握。其次,铁路机车乘务员的紧急动作的能力一定要好,铁路机车乘务员不同于普通机车乘务员,他们的操作大都是结合微机操作的半自动化操作,在驾驶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突发情况,这就需要机车乘务员的反应速度和紧急动作的能力。这个能力可以帮助机车乘务员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快速做出反应,运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将事故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减少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从心理上来说,一名机车乘务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遇事不能慌乱,应该能够沉着应对。

2.2 驾驶适应性指标检测时的计算机化

对机车乘务员的驾驶适应性指标进行检测,人工是没有办法很准确的完成整个过程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指标内容更新的同时也要将检测的方式和内容计算机化。也就是说经过将指标的内容录入计算机,并设定精确的计算机检测程序,这样既可以避免人工检测的的失误,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引进提高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以往的检测需要有负责操作检测仪器的人员,同时也要配备记录人员。在这样的检测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操作人员和记录人员自身的各种影响,他们的判断无法保持始终一致的标准,因此就会出现很多误差,对机车乘务员的检测结果造成一些不正确的判断。并且每一项检测都要至少配备三名人员来完成,对人力资源的使用也是一种浪费。所以将检测的程序计算机化会节省人力资源同时也提高检测的效率,确保检测的统一性和公平性。

2.3 对机车乘务员进行阶段性的回顾和检测

每位铁路机车乘务员通过适应性指标检测之后,都会处于铁路运输生产的第一线,其作业的安全性,直接决定了铁路运输秩序的正常运行。但是我们会惊讶的发现,当初明明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的机车乘务员,在工作过程中还会不时的出现很多不该出现的失误,导致事故的发生。在到达作业岗位前,机车乘务员都是通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的,但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便逐渐放松了对自身业务能力和素质的锻炼、提高,于是发生很多不该发生的事故。所以我们不能够因为机车乘务员起初的各项指标都达标了就不再关注他们各种能力的发展,我们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证机车乘务员的各种能力。

例如:不定期对每位机车乘务员进行驾驶适应性指标的再检测,通过检测的可以继续进行现在岗位的工作,没能通过检测的机车乘务员要统一进行相关的培训。通过检测结果就可以筛选出有经常发生事故可能性的机车乘务员。因为没能达标说明这些机车乘务员的各种必备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中必定有哪一项的能力水平已经开始下降,也就会提高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这些机车乘务员们的能力是可以通过针对性训练得到提高的,所以我们要对他们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经过培训,提高他们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水平。但是假如有些机车乘务员经过再次教育和培训还是不能达到指标的要求,我们将劝他们离开机车乘务员队伍。因为他们经过有针对性的培训之后有些能力还是没有办法得到提高,能力不达标就说明不称职。我们需要对乘客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不允许有安全隐患,机车乘务员们继续担负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对广大人民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负责任的表现。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采用乘坐交通工具的方式来出行,于是行车安全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了。出于对公共安全的考虑,驾驶适应性指标应运而生,它的出现让机车乘务员的准入门槛提高了很多,但是理论总是要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检验出它的有效性。所以我们要注重对驾驶适应性指标的实际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驾驶适应性指标的内容,让检测内容更有效果。并且通过合理的应用来不定期的检测每一位铁路机车乘务员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是否达标,不断培训和巩固机车乘务员的操作知识,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水平,这样才能让驾驶适应性指标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和价值,从而给人们的安全出行提供更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1]王雷.驾驶适应性指标在铁路机车乘务员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8,25(5):504-508.

[2]王雷.机车乘务员驾驶适应性指标在铁路机车乘务员中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2008,24(16):1607-1610.

[3]游心仁,李醒.营运车辆驾驶人驾驶适应性检测标准[J].交通标准化,2014,42(15):96-99.

[4]曲晓燕.铁路司机职业适应性检查的指标研究和系统设计[D].北方交通大学,2001.

[5]孔繁森,杜春梅,王羽,等.驾驶适应性的神经模糊综合测评系统[J].公路交通科技,2000,17(6):76-79.

猜你喜欢

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最新引用指标
数字电视指标测量及日常维护处理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线损指标在线管理探索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
沿海地区主要指标(2013年)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