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大学生早餐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5-06-02郑锴王柳行任丽平肖梦
郑锴 王柳行 任丽平 肖梦
摘 要:目的 了解某高校大学生早餐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某高校在校大学生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4年级大学生330名,对其发放自主设计的大学生早餐调查问卷,并收回305份有效问卷。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并找出该校学生早餐就餐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统计学意义的早餐就餐行为影响因素有:性别、年级、吸烟状况、早餐习惯、早餐认知和早餐态度。研究对象早餐质量普遍较差,仅有13.44%的学生早餐质量较好。不同性别与早餐质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年级、专业及吸烟程度与早餐质量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该校学生早餐就餐率较高,但早餐质量较差,应加强营养知识普及,提高早餐质量,膳食结构建立要科学、合理,以实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早餐行为 影响因素 高校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2(c)-0049-02
1 对象与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30名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问卷,整理分析所收集的资料。对收集的问卷信息通过Excel办公软件录入,再用SPSS17.0统计软件系统分析所整理的数据。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330份,实际收回310份,其中有效问卷305份,92.42%的有效率。
2 分析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大学生,男生78人,占25.57%;女生227人,占74.43%。在调查的78名男生中,有59名吃早餐,19名不吃早餐,早餐就餐率为75.64%。其中每天吃早餐者45名,占所有吃早餐人数的76.27%;经常吃早餐者14名,占所有吃早餐人数的23.73%;偶尔吃早餐者15名,占所有不吃早餐人数的78.95%;一般不吃早餐者4名,占所有不吃早餐人数的21.05%。在调查的227名女生中,有204名吃早餐,23名不吃早餐,早餐就餐率为89.87%。其中每天吃早餐者157名,占所有吃早餐人数的76.96%;经常吃早餐者47名,占所有吃早餐人数的23.04%;偶尔吃早餐者14名,占所有不吃早餐人数的60.87%;一般不吃早餐者9人,占所有不吃早餐餐人数的39.13%。男女生早餐就餐率相比,女生高于男生14.23%。经统计学检验,性别(x2=9.895,P=0.002)与早餐就餐率之间差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大学生早餐行为情况
在305名大学生中,有吃早餐习惯的266人,是总数的87.21%;没有吃早餐习惯的学生39人,占12.79%。有263人吃早餐,占86.23%;42人不吃早餐,占13.77%。其中有202人每天坚持吃早餐(每周6-7次),所占比例为66.23%;61人经常吃早餐(每周4~5次),占20.00%;29名偶尔吃早餐(每周2~3次),占9.51%;仅13名是一般不吃早餐者(每周0~1次),占4.26%。早餐就餐频次构成比差异明显(x2=292.180,P=0.000)。
所调查的305名在校大学生中,有235人认为早餐营养搭配重要,占77.05%,认为营养充足的早餐应包括2类、3类、4类食物的分别为57(18.69%)人、182(59.67%)人和63(20.66%)人。在对早餐的要求上,认为早餐吃饱、营养、吃好、便宜和没有要求的态度分别为51(16.72%)人、108(35.41%)人、90(29.51%)人、32(10.49%)人、24(7.87%)人。谷类是多数学生早餐所吃的,摄入较单一,缺乏营养素。早餐搭配中,39(12.79%)名学生喜欢面包、牛奶的西式搭配,53(17.38%)名学生喜欢饼、豆浆的搭配,187(61.31%)名学生喜欢馒头/包子、粥的传统搭配,还有26(8.52%)人选择了其他食物。
2.3 早餐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以该校大学生是否吃早餐为因变量(1=是,0=否),以单因素分析中得出的与早餐就餐有关的因素(性别,年级,吸烟状况、早餐习惯、早餐认知、早餐态度)作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二元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早餐习惯与学生就餐行为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级、吸烟状况、早餐态度和早餐认知均与早餐就餐行为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结语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是三餐中最重要的。早餐摄入的能量占人体一天所需的30%,然而早餐如果没有摄入足够的营养则无法通过午餐、晚餐来弥补。只有早餐摄取了足够的能量人才能在一整天保持一个较好的状态。
调查显示,该校大学生有86.23%的早餐就餐率,比其他地区医学生早餐就餐水平的56.63%要高的多[1-2]。其中,女生的早餐就餐率为89.97%,比男生的75.64%要高。尽管很多学生都知道不吃早餐对身体造成的影响,不过不吃早餐的现象还是很普遍。早餐习惯较好的学生,其早餐就餐率比没有吃早饭习惯的明显要高,这就表明,学生的饮食习惯与就餐率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男生女生之间之所以存在早餐就餐率的不同,原因之一可能就在于女生的早餐习惯要好过男生。
单因素分析该校大学生们的早餐情况的影响因素的结果显示:性别、年级、吸烟状况、早餐习惯、早餐认知、早餐态度等6个因素均影响该校大学生的早餐就餐状况。另外,学生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是起床晚没时间吃早餐、觉得不饿不想吃早餐或没有吃早餐的习惯、学校食堂早餐品种单调和经济困难,这说明除了缺乏营养知识外,饮食习惯、单调的饮食和经济困难可能是影响学生不吃或不按时吃早餐的重要原因,这与李黎明、迟晓星等[3-4]的调查结果相似。
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大学生运动量较大,代谢快,学习压力大,对饮食的安排也比较随意,而饮食结构的合理与否会对其身心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医学生的营养知识、行为和态度不仅对其自身生长、发育、健康有影响,还对所接触的病人和人群有影响。长时间不吃早餐,会产生倦怠、疲劳以及大脑反应迟钝等;胃炎、胆结石、贫血、胃溃疡等慢性病;肥胖、便秘等多种功能性疾病,甚至會使女性生殖系统功能受到损害。对此,必须养成早餐准时就餐的良好习惯。
国内某些大学生膳食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能量及多种营养素摄入量均不足。因此,首先,学校要加强相关的教育宣传,进行营养知识方面的讲座、分发与营养知识有关的宣传单或宣传册,强调早餐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养成吃早餐的习惯。其次,学校要对食堂加强相应的管理,保证能有更多的且营养均衡的早餐品种以供学生选择,加大奶类、蛋类、肉类或豆及豆制品的供应量,使饮食结构不单调,增加学生钙、优质蛋白质、铁的摄入,并且还要有合理的价格。最后,在考虑到经济困难的学生时,学校应该对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补助,让贫困生有条件每天吃早餐,养成良好的早餐习惯。对大学生来说,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该校大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早餐种类单一,以谷类为主,缺乏各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因此,学生应及时调整自身膳食结构存在的问题,多注意食物的搭配,以及平衡各种营养素。
参考文献
[1]徐颖,张体华.某医学院校在校生早餐状况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3):780-782
[2] 徐丽,杜淑霞,贝慧玲.大学生早餐认知态度及营养状况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6):112-113
[3] 李黎明,张建波.大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习惯现状调查[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5(4):50-53
[4] 迟晓星,张涛,刘妍.大庆市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25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