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原则
2015-06-02陈姚
初中语文的教与学,无论是现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观所追求培养与训练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必要性,还是初中学段学生身心成长具备自主探究创新倾向和潜质的可行性,以及素质教育背景下改变教学的理念方法、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等课程改革的迫切性,都彰显了实施探究性学习是毋庸置疑的。
初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学生不需要完全机械套用科学课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和基本模式。教无定法,贵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坚持自主性、合作性、差异性等基本原则。
自主性原则揭示了探究性学习的缘起和旨归。高效课堂教学的功利不是单一地取得最佳应试成绩,更是重在激发和促进学生培养起终身自主学习的意识、精神和能力,诚如考试命题“不考课本”的规则就是这种导向。探究性学习是引导从课堂向课外的无限延伸和拓展,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跃出课本、跃出课堂,跃入生活、跃入社会。要求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自主教育的目的。为了保护学生探究的自主性,教师应“三放”,即放权、放手、放飞,从思想到方法促使学生在“野外生存”的实践中探索独立“谋生”的能力。教师解放思想才能“三放”,启发学生明白,自己的生活是别人不可替代和无法替代的,必须自己去实践,实践出真知。只有明白实践的理念,才能保持持久实践的兴趣、意志和毅力。“初生牛犊不怕虎”,实践探索的神秘感、诱惑力及成就感能有效地强化学生对实践的认同和执着,升华为信仰,融入生命的元素和底色。自主性的探究既是生存的“丛林法则”,也是学生个人的发展和社会责任担当的历史使命。自主性不排斥教师的引导和扶助,教师是放手而不“放心”,是“精神友人”。从策划、调控到评价,教师是导师和“场外教练”。
在自主性原则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优势等自主选择,在语文课堂上对同一篇课文的探究,自主选择不同的内容,自由组成临时探究小组等等。如对课文的朗读、语义、情节、脉络、描写等,可以探究其中自己(小组)最欣赏的某一方面。如有同学偏偏对《最后一课》开头交代铁匠的姓名,结尾“后边几排……的人”没有姓名的怪异情有独钟。这也必然考验着教师的理念、备课、把控等职业素养。
合作性原则具体表现为自主探究中的借力方法,探究性学习的常规之一是组建团队。方法取决于观点,观点取决于立场。基于学习的出发点,合作则是捷径,是方法,更是一种必备的“以人为本”思想理念,契合哲学意义上的联系的观点。合作性与自主性并不矛盾,而是在自主性基础上的效益追求。具体可以是同一个探究主题中的人员分工的关系,可以是沙龙式的思想观念的撞击,可以是不同主题的截面交叉,可以是不同主题的体系构建的借鉴和启发。合作对象可以是同学、老师、家长,以及被采访(咨询)者。合作中除了人力资源外,思想的交换,使各方取得的是倍增效益。这也受制于“交换者”的情趣相投及沟通能力。在合作中,教师鼓励学生探本穷源、即事穷理、各执己见,穷形尽相。教师是协助者、伙伴和导师,顺水推舟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方法,协调帮助,促进他们自主地发现、质辨、互动、求解。
差异性原则与合作性原则相呼应,以承认各成员的素质及能力难免参差不齐为前提。对探究性学习中的选题、进度、方式及成效等,基于成员的认知基础、阅历素质、组合因素等,不以“考试成绩”作一刀切式的评价。探究,本质就是尝试,就是极尽可能,就是以承认差异为前提和特征的。差异性的存在,奠定了教师因材施教的使命点和能力点。相比传统课堂教学的“填鸭式”管理,教师更要知难而进,全凭一颗红心,呕心沥血,从教育思想到教学能力都转型升级方能“勉为其难”。基于差异性的探究性学习的辅导和教学,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价值点,应该成为教师评价体系中的终极权重。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其目的就是与学科课程共同完成总目标,其素质教育的意义是“昭然若揭”的,因此必须信仰坚定地坚持自主性、合作性和差异性等基本原则,那么,诸多方法的运用就能万变不离其宗,相得益彰。
陈姚,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