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法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2015-06-02吴中
近读文章《在美国知道“不知道”》(载于《潇洒》杂志1997年1期。作者:年华)感受颇深。“……在美国,有许多事情让我瞠目结舌,其中之一就是教授说‘不知道,多次碰上教授说‘不知道和‘你怎么看之后,我终于意识到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思考来填充自己的脑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我们多数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教授怎会不知道”,“教授怎么没主见”的现象,却恰恰让我们的教改看到了努力的方向。下面就自主学习法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作粗浅的探讨。
一、我来问
自主首先就强调了是学生的自我作主。这便首先从意识的源头给了学生自尊与自信。“我来问”事实上是针对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经过思索,发现问题,但却无法解决的情况下,给了学生一个空间,从而彰显了主体教育的基本理念。学生在得到了教师给予的提出问题的通行证之后,信心十足。何不向人提出一个心中解不开的疑问呢?笔者曾在课堂上做过调查,不管是哪一篇文章,只要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我来问”之后,课堂上总会举起一双双小手。而当他们将自己想问的问题说出来之后,会发现学生的表情轻松多了,就像是了却了一桩心事一般。此时此刻,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有了落脚的地方。因此,在课堂上,将老师的提问变成“我来问”效果肯定不一样。
二、我归纳
“我归纳”事实上包含了“我会听、我来试、我来秀……”等一系列的教学设计。“我来……”完全由教学者针对具体教学情况精心设计,使之更有效地符合于教学环节。学生提出了问题,必须要有结论,这是一个归纳、推理演绎的提升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完成,如由老师包办或部分包办,都是不成功的。这里涉及到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定位:作为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和创造者,更多的时候应当是组织者和协调者。
(一)我会听
教师实施一教学环节的过程中,要学生懂得学会倾听。当然,认真听是必要的前提,这绝不仅仅是停留在尊重人的意识层面。学会倾听,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听中分析问题。听得仔细,听得明白,听完了之后还要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
(二)我来试
这是学生经过合作探究后的表现形式。“我”字便给了学生强烈的自信心,而“试”是一种尝试,这中间首先就包含了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能否成功的宽容与理解。教师常说“试一试”便是“我来试”的另类写照。学生在这种情感心理的驱动下,当然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应当指出的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勿将结论作为评价学生探究过程的唯一标准。
(三)我来秀
“秀”是一个时尚的词汇,在我们的想象中,“秀”便有了一个舞台,一个展示才华、才艺的舞台。“秀”是对学生才能的肯定,“秀”字一出,便创设了一种学生有着强烈表现欲的情境。教学《观沧海》一文,有学生提出,光从诗意来看,曹操的雄才伟略形象尚欠丰满(当然,这与个人的阅读经验、情感有关)。我便设计了“我来秀”这一教学环节,让一个充满阳刚之气的男生,声情并茂地在讲台上秀一秀自己。没想到,朗诵完毕,大伙都说像极了曹操(当然是学生心目中虚拟的曹操形象)。秀一把,能从主观上鼓励学生,同时也是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与爱护。
……
当然,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自主学习法当是百态千姿的。具体的文本,具体的情境,应当是教学者根据需要进行设计。要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探求真知的愿望和热情,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我们永远努力的方向。
吴中聂,语文教师。现居贵州沿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