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即时链接:基于年段特征及文本机理

2015-06-01仲剑峰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研室小语教者

仲剑峰

“送教下乡”是县市一级教研室的一项常规活动,旨在通过有效的组织和策划,将城区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传送到镇乡、农村学校。应该说,“送教下乡”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然而,从本县市小学语文学科组织开展的一些“送教下乡”活动来看,效果并未达到最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地域广、学校层次多、教师队伍庞大,而 “送教下乡”活动按照惯例一般为到一个学校去上几堂课,再加一个报告,覆盖面非常小,受众十分有限;另一方面,由于送教下乡活动往往都是教研室“一厢情愿”,送教内容缺乏针对性,送教方式缺少互动性,观赏性有余而研究性不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破解困局,如何有效激活“送教下乡”活动的“造血功能”。

一、 调查与访谈:倾听来自基层的心声

1.一线教师的心声

我们曾经对“送教下乡”活动做过一个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本市乡镇学校教师。通过调查,我们得到以下反馈信息:

问题一:你对“送教下乡”活动的意义怎么看?统计结果显示,超过80%的教师认为“送教下乡”活动“很有意义,应积极开展”,这是我们开展好“送教下乡”活动的有力支撑和信心所在。

问题二:你最欢迎什么样的送教内容?统计结果显示,“名优教师的课堂展示与观摩”最受欢迎,受欢迎程度高达85.6%,这充分说明了教师对“课堂”的高度关注;同时,“一线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学科教改的前沿信息与理念”、“优质的课程资源”,也比较受教师欢迎,受欢迎程度均超过了50%,这也说明“送教”的内容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需求。

问题三:你最欢迎怎样的送教方式?统计结果显示,“课堂展示与观摩”是最受教师欢迎的“送教”方式,受欢迎程度高达89.7%,这继续表明了教师对于“课堂”的高度关注;同时,“现场互动交流”、“网上自主交流”等方式的受欢迎程度也在50%左右,这说明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送教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开始受到教师的欢迎。

问题四:你最欢迎什么样的送教者?统计结果显示,“一线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成为广受欢迎的“送教者”,而“专家学者”的受欢迎程度并不高,这说明广大教师更关注教学的实践层面、操作层面和经验层面,他们更加欢迎能够接地气的送教者。

2.学校管理者的心声

我们就“送教下乡”活动对乡镇学校的管理者进行了不记名访谈,以下是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心声:

◆小学校长:教研室组织“送教下乡”活动确实很有意义,我们也是非常需要和欢迎的。教研室组织的活动希望能少一点检查、考核、评比,多一点指导、培训、交流。

◆小学教导主任:关于教研室命题的期末统测,城区学校平均成绩高达90分以上,乡村完小则低至70分之下,差距太大!现在城区学校和乡镇学校应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的经验交流,让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能够实现城乡对接。

◆小学教科室主任:教研室的“送教下乡”活动有时感觉像“送戏下乡”,虽然内容和形式都很精彩,但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更多地只是在观赏,而不是参与。“送教下乡”,从名称上就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我们基层学校的教师在这种活动中似乎缺少话语权。

二、 突破与创新:激活“送教下乡”的“造血功能”

1.列菜单、聚热点、求适用,实现“送什么”的突破与创新

(1)列菜单。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群体对于送教内容的需求和关切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更需要前沿的教改信息和理念,有的更渴求教学教研技能的培训,有的更欢迎名优教师的课堂观摩与研讨,有的迫切希望能在选择和开发优质课程资源方面得到指点和帮助……考虑到这些情况,我们尝试推出了“菜单式”的送教办法。学年初,教研室先将拟送教的主题和内容列出一个菜单,供全市有需求的镇乡学校自主选择,然后再来统筹安排本学年的送教活动。我们开列的菜单内容既有名优教师的优质课例,也有一线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还有已经取得成效的课题成果。同时,我们也欢迎乡镇学校根据本校教师、教学的实际,在我们开列的菜单内容之外提出相关送教内容的申请,我们教研室根据其申请,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2)聚热点。自2011版语文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语用型”课堂、 “学为中心”的课堂、儿童阅读与国际儿童阅读素养研究(PIRLS)、课程评价改革等成为小学语文教研的热点。因此,我们“送教下乡”的内容也围绕这些热点来精心选择。2013学年开始,我们先后开展了“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策略、儿童整本书阅读指导、基于预学的单篇课文教学等主题的“送教下乡”活动;同时,围绕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体系的建设、国际阅读素养研究与阅读能力评价、中外母语课程比较等主题,把相关学习资料整理打包,通过QQ群传送到全市各个镇乡的小学语文教研组长手中,供他们日常学习、领会,并定期组织现场汇报、交流活动。

(3)求适用。送教的内容不仅要聚焦于教改热点,更要适用于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适用的才是最好的。本学年,除了传统的“好课下乡”和“报告下乡”之外,我们还尝试了以下几种新型的送教内容,特别受老师们欢迎。

◆班级会诊。由老师自己提出申请,教研室组织核心项目研究团队成员对相应班级情况进行会诊,并提供详尽诊断报告,提出今后的教学建议。

◆项目规划。由学校或老师自己提出申请,教研室组织核心研究团队成员根据学校和班级实际情况为其量身设计一学期或一学年的语文课程规划,可以是语文整体课程规划,也可以是某一项目(如低年级评价)规划。

◆实用策略。根根老师们提出的要求,教研室组织相关教师提供实用性策略。如三年级习作起步教学的五大策略;高年级课堂小组讨论有效组织策略;说明文教学五大策略。

◆焦点访谈和实战示范。由教师们提出教学中的疑难、操作中的困惑和送教心得进行对话交流,然后特别就某一具体话题进入实战性的示范与讨论,将传统早已命好题的送教变成在解决教师困惑的情境中演示研讨的送教。

2.大整合、建网络、促互动,实现“怎么送”的突破与创新

(1)整合高效。受时间、精力所限,教研室不可能频繁地组织“送教下乡”活动。如果换一种思维,能够把我们组织开展的其他活动与“送教下乡”巧妙地整合起来,不是一举多得吗?比如,2013年,我们教研室与普教科联合组织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师生共读一本书”优秀阅读指导课评比活动。我们在策划本次活动的时候,打破过去全市性的教学评比活动通常集中在城区学校进行的惯例,在全市设立12个比赛片区(小学、初中各6个),各个片区均安排在乡镇学校,便于周边乡镇学校的语文教师就近现场观摩。这样一来,本次课堂评比活动就与送教下乡活动有效地整合在了一起,辐射到了全市33个镇乡的所有中小学。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参加本次评比活动的语文教师达到1000人次以上。通过本次活动,那些原本只在城区少数学校先行先试的“儿童阅读”、“师生共读”、“整本书阅读”等新课程理念和策略,迅速在全市各个镇乡学校广泛传播。

(2)网络覆盖。亲临基层学校的教育教学现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送教方式,因为这种方式能够面对面地交流与互动,在送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但我们感觉这种现场送教的方式有其缺陷:大家碍于情面,在交流讨论的时候往往好话、套话多,真话、实话少;受时空限制,活动到后来就常有匆匆走过场、草草鸣金收兵的感觉。自2013学年以来,我们又另辟蹊径,利用信息化时代的有利条件,积极探索和构建“送教下乡”的网络模式。2013学年以来,我们全市小语学科在教研员的组织与发起下,逐步组建了面向全市不同小语教师群体和层次,有着不同功能定位和交流目的的QQ群、讨论组。教研室重点组建了全市小语核心项目研修团队QQ群、全市小语教研大组QQ群;各镇乡小语教研组长再组建本镇乡学校小语教师QQ群。这样,就以网络的方式将全市城区学校、镇乡中心学校、农村完小的语文教师联系起来了。QQ群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全市城乡学校之间、不同教师群体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也极大地节省了组织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成本。网络传递、学习和交流使原来单个学校几年都难得轮到一次的“送教下乡”活动基本能保证每月一次研讨,平时也能随问随答,按需送“粮”。

(3)上下互动。我们认为,送教活动中,送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并不是给予和接受的关系,而是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关系,双方应当构成学习、研究、践行的共同体。2013学年第二学期,市教研室根据上级要求和教改形势,取消了全市小学一、二年级的书面期末考试,要求各校自主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特点的评价方式。这对于已经习惯了考试评价的学校、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们决定先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发动全市小语教研组长和核心项目研修团队成员从本校实际出发,自主设计低年级小语学业评价方案,并将方案上传教研室。教研室择优挑选有代表性的十来个方案(有诸暨城区学校的,也有乡镇学校,还有省内其他知名学校的)上传至QQ群的共享文件夹,让大家相互阅看,比较讨论。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实现了信息和资源的共享,还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理念。

3.广猎人、静孵化、再培育,实现“谁来送”的突破与创新

(1)随处“猎”人。教研室每年组织的各类竞赛、评比、研讨活动很多。作为教研员,一方面要精心组织和策划好各项活动,同时通过这些活动的平台发现各方面的人才和苗子。比如,通过优质课评比活动,我们发现了课堂教学方面的苗子;通过论文评比,我们发现了会思考、会写文章的苗子;通过命题工作的研讨,我们发现了在教学评价方面有想法、有能力的苗子;通过课题申报和评审,我们发现了善研究、会做教科研的苗子。一旦发现了方方面面的苗子,我们就想方设法把他们吸引过来,凝聚起来。这对于教研员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职责所在。2013学年,小语教研室利用这些常规平台,发现了近三十位具有发展潜力的研究型教师。同时,从本学年开始,教研室还尝试“送教者自荐”,全市各校如有好的课、讲座和经验,可以按相关要求完成自荐工作,教研室认定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再安排送教。

(2)耐心“孵化”。发现苗子,目的是为了建设一支能够担负使命、引领教学、做出示范的送教队伍。这是一项需要静心和耐心来陪伴的长远支柱性工程。近几年,我们市教育局在中小学名师培养和名师工作室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名师工作室成员也成为了送教下乡的一支重要队伍。为了培养更多的“名师”,进一步壮大送教队伍,自2013年开始,我们教研室小语学科又推出了新的举措——开始了组建“诸暨市小语核心项目研修团队”的实践探索。我们先期组建的是“儿童阅读素养研究核心研修团队”,本团队采取个人申报、学校同意、教研室审定的程序进行组建,初定3年为一个研修周期。研修人员预设为10人左右,但由于教师申报踊跃,目前规模已达到30多人,基本上把全市最优秀的一批小语教师汇聚了起来。组建本团队的目标是以项目研修为载体,发掘和培育一批关注儿童阅读素养发展的研究型教师,提升诸暨小语学科在儿童阅读领域的研究力和行动力,并逐步发挥研修团队对全市各街道、镇乡学校、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从而整体上推进诸暨小语课改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支研修团队建设好了,也将是诸暨市小语学科“送教下乡”的中坚力量。

(3)再度培育。在“送教者”队伍的培养上,我们把核心项目研修团队成员作为主要对象,对他们采取了目标导向、专题培训、任务驱动、活动历练以及“走出诸暨”等多种途径来进行培养。我们逐步将小语学科全市层面的一些常规性工作放手给有能力的研修员去做,并加强常规工作的研究性,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加速成长。比如,每次的送教活动中,我们都会选定几位核心成员,从选题到选人、到活动方案制定,让他们全程参与。活动的组织和主持工作也尽可能交由他们去承担。参与一次送教组织活动,实质上相当于经历了一次深度的专业培训。此外,我们还让送教者根据送教主题,提出自己的意愿,我们想方设法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参加省内外各种高水平的教研活动,以“送教”为平台,为其提供再继续深化的培训机会。对送教者的再培育,既是借送教平台提升全市核心送教者的研究能力,同时也保证了整个送教活动的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尝试构建送教网络,对送教内容、形式和方式进行创新和突破,并借送教平台发展多层次各区域教师的专业能力,激活“送教下乡”的“造血功能”,变送教这项常规活动为更多教师参与的主题式研究性活动,从而实现送教活动的效率最大化,专业持续性发展的可能化。

参考文献

[1] 凌雁.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第三次研讨会综述[J].浙江教学研究,2013(6).

[2] 罗燕.架起区级教研与校本教研之间的桥梁[J].天津教育,2011(3).

[3] 肖林元.“科研送教”的价值透视:扎根中小学课堂教育科研的创新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4(4).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教研室小语教者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浅探碳酸镁的生成问题
《走进大山里》
温馨小语
温馨小语
甜蜜的梦
心灵小语
趣闻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