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2015-06-01毛攀云

高教探索 2015年5期
关键词:滩头梅山年画

摘 要:如何讲述民间艺术?这是地方高校在新一轮转型发展中不可忽视的教育命题与文化命题。通过分析梅山民间艺术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讲述状况,我们发现三大主要问题,即特色培育与理念之限、民间视野与距离之限、技术就业与人文之限。地方高校可以运用嵌入式课程模块搭配、独立式校本课程开发、润物式隐性课程熏陶等教学方式讲述好民间艺术,促进年轻一代从民间艺术着手追寻民族文化与艺术的过去与未来,从而形成高校艺术教育的地域特色。

关键词:地方高校;民间艺术;梅山文化

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维系着地域和谐与文化传承,常常是一个地域的标志性文化活动或文化符号。地方高校可以通过民间艺术给予学生文化养料,启迪智慧,培育文化担当精神。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这是地方高校在新一轮转型发展中不可忽略的教育命题与文化命题。地方高校要理顺思路,凝聚特色,重新审视身边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资源。丰厚的民间艺术在社会大发展大转型的当下,文化生态转瞬失衡,文化主体缺场,艺术传承举步维艰,地方高校成了民间艺术传播、传承与保护性发展的重要平台,高校参与使民间艺术在文化内涵上不断更新,艺术形式不断丰富,艺术空间不断拓展。地方高校与民间艺术形成一种共生双赢的关系,这为大家所共识,理论与实践也在不断探索,但事实为大家所认可的同时,找到一条科学结合的路径,总是复杂而难见成效,况且一切都在发展。

目前,多数地方高校将向应用型办学深入推进。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在面对民间艺术时,不再是简单的挪用,要能真正娴熟地应用,将民间艺术元素内化于自身的艺术涵养之中,并能应用于自身专业的实践。这里以地域性强,文化特质鲜明,又有广泛影响的梅山民间艺术为例,探讨地方高校如何在新的转型发展中讲述好民间艺术,使民间艺术深植地方高校这块人才沃土,形成地方高校艺术教学与艺术熏陶的浓郁区域特色。

梅山是一个以宋代的新化、安化为核心的古老历史地域称谓,推测因梅山原始信仰而得名,其范围包括今天的湘中娄底以及益阳、邵阳、隆回的部分县市。梅山被认为是瑶族、畲族等少数民族的祖山,大约为历史上三苗族主要活动区域。[1]宋史记载梅山“旧不与中国通”,原著少数民族与部分外来移民长期在此过着孤岛似的生活,逐渐积淀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梅山文化。梅山文化表征为一种古老、原始、神秘的渔猎文化与巫傩文化,保留至今的艺术门类有梅山傩戏、新化山歌、梅山武术、梅山剪纸、滩头年画、花瑶挑花、傩头狮舞、抬故事、竹杆戏、舞春牛等,这些珍贵的民间艺术,为当代艺术呈现与高校艺术教育提供了充足的原始艺术素材,也提供了很好的艺术借鉴和启发。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地处古梅山文化核心区,设有唯一的高校梅山文化研究中心。这里选取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作为地方高校个案,分析梅山民间艺术融入高校现状,探讨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

一、基本问题的存在

地方高校快速发展的同时,都有“向前看”与“向后看”的取向,向前看指学科专业紧跟现代发展前沿设置,但师资短期很难跟上,导致人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向后看指地方高校特色培育多着眼身后的社会资源,这一取向成果很多,但鲜有地方高校驾轻就熟,尤其对民间艺术的现代发掘与应用,多表现为一种游离状态,教学中科普式明显,讲述民间艺术的方式与效果并不理想,主要问题有三大方面。

(一)特色培育与理念之限

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突出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个性特色,为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提供多种可能。特色办学是地方高校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培育具有独特人文气质的应用型人才,形成学校品牌的重要路径。对内以特色文化为支撑,凝聚和激发师生员工的人心与自信,强化学校的发展动力与竞争力;对外以特色文化为形象与资源,为社会与公众提供诚实守信的有效服务,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并以此为契机拓宽学校获得资源的渠道。[2]目前,地方高校的“向后看”取向基本形成了这一共识,身后的文化艺术资源是他们赖以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沃土,是他们培育特色的必要选择,但诸多学校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将特色深入拓展下去,而是停留在表层,尤其是在应用上还远远不够。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作为地方高校,一直致力于特色培育,将身后的梅山文化与梅山民间艺术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发展,成立了整合全校相关资源的梅山文化研究中心,搜集、整理与建立了地方文献资料室,组织相关方向的学者推进梅山民间艺术的研究,如梅山音乐、梅山舞蹈、梅山美术、梅山戏剧等都有学者研究,可以说初步搭建了一个特色平台与形成了特色研究,但也仅停留于此,离高校讲述好梅山文化艺术的特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进课堂、出艺术产品、深化社会实践、张扬梅山艺术特质、弘扬梅山文化精神等等。如果没有将梅山民间艺术融入人才培育系统之中,没有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那梅山民间艺术的特色归特色,仍处于一种剥离状态。因此,并不是学校简单设置一个机构,上几堂课,关照民间艺术或简单地在校园文化中呈现民间艺术,就能讲述好民间艺术。这个理念有失偏颇,讲述好民间艺术是一个很复杂的人才培育系统工程。

(二)民间视野与距离之限

地方高校与民间艺术的对接需要民间艺人与民间学者的广泛参与。笔者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从事梅山民间艺术研究多年,地方政府与民间自发组织的艺术活动举办不少,传统的节庆活动也断断续续在展演,但他们从不主动与我们联系,我们经常错过这些难得的田野素材搜集机会。这其中确有我们自身深入不够的原因,我们的民间艺术视野十分狭窄。笔者的一位田野调研朋友阿凯,长期从事梅山山歌等民间艺术的发掘,属于民间学者,做电视传媒。他说:“你们高校要承担梅山文化发掘、保护与研究的重要任务,也只有你们有力量来做这个工作,可是,你们不愿意深入下去。”听得出对我们既有着很强的期盼,也批评我们在地方文化艺术发掘上的不作为。笔者能理解他的这种指责,这本身就是现实,说明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民间艺术的视野有待深入拓展。其实,我们也在做大量的田野调研,但全方位的铺开,地毯式的搜集很难做到,人手与经费远远不够,我们在按自己的方式推进而已。地方高校有讲述梅山民间艺术的良好舞台,也需要承担这份责任。但民间社团与地方政府总是觉得与高校有一定的心理距离,所组织的民间艺术展演活动,很少通知我们参加。部分民间艺人与民间研究人员甚至认为,民间艺术离高校教育有距离,高校教育用不着民间的艺术,属于高雅之堂。由于种种原因,民间艺人与民间学者在社会关系上与地方高校保留着现实的距离,交流缺乏,导致高校与田野形成了多层面的间隙。这种距离使我们的研究与讲述民间艺术显得被动而艰难。

(三)技术就业与人文之限

部分地方高校的艺术教育往往太注重从技术层面要求学生,以技能培养为教学之终极目标。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在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教学上,虽然注重梅山民间艺术的渗透,但学生并没有消化梅山民间艺术的文化因子,浅尝辄止,多停留在满足于掌握技术的状态。海德格尔说:“艺术为历史建基,艺术乃是根本性意义上的历史。”[3]艺术史是人类追逐真理的发展史,艺术教育要让学生明白的不仅是技术之形,更有其历史文化的内核。惟其如此,培养出来的艺术人才方知道创作有思想有深度的艺术作品,才能从艺术视角关照这个时代的症候与崇高之美。艺术教育对人文思想的忽视,一方面是学校看重就业率,轻人文重技能;另一方面是学生看重短期的技能就业,轻视人文积淀对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多元文化与特色文化互补,有点有面的文化累积,这是艺术人才的必备。讲述好民间艺术,了解这些民族的艺术文化积淀,在喧嚣的时代为艺术美学沉思,这是地方大学艺术教育应有的取向,可我们总是不当回事。正如海氏所说:“我们证实着一种危急状态,即我们还没有面对喧嚣的技术去经验技术的本质现身,我们不再面对喧嚣的美学去保护艺术的本质现身。”[4]不去寻找本真的艺术,这不仅是地方高校讲述民间艺术的困境,更是一个时代的困境。对于地方高校文化价值取向,有学者指出:“为生计”固然是大学教育的基本价值功能,但“为人生”才是大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专业应用型教育如果仅仅强化人的生存能力,而忽略人的存在价值,则将丧失教育的灵魂,其结果将使“目的的人”异化为“工具的人”,最终导致培养对象人格的肢解和生命的残缺。[5]因此,在急功近利的时代,无论为人的发展还是为艺术的未来,地方高校的艺术教育都应该加强人文培育,在身后寻找我们的艺术资源,这是一个民族艺术繁荣与发展的基础。

二、讲述民间艺术的大学之道

讲述好民间艺术,既是地方高校特色发展的诉求,也是其应有之文化担当。如何让民间艺术深植大学人才培养体系,课程建设仍然是关键。课程建设体现地方高校从宏观视角对人类文化的整体把握,应选择最有价值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最有价值”不仅要有全球视野,也要有地域特色。民间艺术积淀了人类长期的生活智慧,表征一方水土的文化性情,地域特色明显,应该全面渗透进地方高校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嵌入式课程模块搭配

嵌入式课程模块搭配是讲述民间艺术的必要基础。嵌入式的语意来源于电子技术,对课程模块设计与搭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如能将民间艺术科学地嵌入地方高校艺术学课程模块,不仅能使艺术学课程模块多样化,也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求知诉求,让民间艺术真正融入教学之中,渗进课堂。这里的嵌入式,并不是在艺术学课程模块中简单的增加民间艺术模块,而是将民间艺术样式、文化与生境等知识与课程教学单元结合,实现民间艺术与地方高校艺术课程浑然一体。如梅山舞蹈元素丰富,梅山傩舞、梅山草龙舞、梅山狮舞、梅山鼓舞、梅山猎舞及梅山武术中的舞蹈元素都是现代舞蹈编导与舞蹈文化宝贵的民间艺术资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音乐舞蹈系对梅山舞蹈资源进行了利用,将原始梅山舞蹈元素提炼与抽象后编排成现代梅山舞蹈,可以说梅山舞蹈进入了课程教学,但这还远远不够,尚没有嵌入课程模块体系,离讲述好民间艺术差距甚远。地方高校应该把这些丰厚的民间艺术资源嵌入舞蹈欣赏、舞蹈史、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概论等相关课程模块之中,有点有面地将民间艺术嵌入其中,让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与艺术地理有着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这种了解必须建构在艺术学知识体系之中,学生才能将民间艺术中的艺术精髓内化于心,熟稔地应用于日后的舞蹈艺术实践。这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种贡献,能带来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之可能。

(二)独立式校本课程开发

独立式校本课程开发是讲述民间艺术的关键条件。独立式强调校本课程凸显地域文化与学校人才培育的双重特色,寻找大艺术学视野下的民间艺术特色,全面开发富有长效影响力的校本教材,能担当民间艺术讲述的教材之重任。独立式校本教材是独立的,但不是孤立的,系统性与宏观性仍很重要。校本课程的形成对大学生了解民间艺术有着机制与文化上的长效作用,如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系长期重视梅山民间美术的教学,编写了自己的校本教材《视觉梅山》,有利于课程开设与学生反复学习。可是,音乐教学却忽视了地方民间艺术的课堂讲述。梅山民间音乐的特色鲜明,野味十足,原生性凸显,这是地方高校音乐教学的宝贵财富。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有不少老师研究梅山音乐,但梅山音乐并没有进入课堂,主要原因是校本教材的缺乏。不重视开发校本课程,教师就很少系统的思考民间艺术的课程讲述,即使重视,也表现出一种随意性。民间艺术深受老百姓喜闻乐见,其中一定有许多文化艺术精华,只要设计合理,不但学生喜欢,也能实实在在地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如果因为校本课程开发而导致高校教学盲视身边丰厚的文化资源,实为可惜。因此,独立式校本课程的开发应是地方高校讲述民间艺术的当务之急。

(三)润物式隐性课程熏陶

润物式隐性课程熏陶是讲述民间艺术的重要辅助。隐性课程也称为潜在课程。“潜在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或态度。”[6]课程文化应该关注多元文化、精神信仰和价值取向,而这些很多是显性课程无法一一承载表达的,隐性课程确可以将信仰、观念与习俗等难以简单明了的文化情境传承下去。民间艺术中表征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图腾信仰等都有待隐性课程的润物式熏陶,对学生产生直接的艺术触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许多东西,隐性课程比显性课程讲述的效果会更好。润物式强调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梅山美术、梅山戏曲等传统的民间艺术,学校可以通过图片展窗、艺术展演、实践调研、媒体传播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获得体认与领悟。民间艺术完全能够渗透进校园文化、校园制度、校园环境与校园实践的方方面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在梅山民间艺术的隐性课程设置上十分缺乏,尤其是全局性与系统性设置缺位,使得民间艺术无法深植大学文化体系。隐性课程总是作为活生生的学校生活关照来形成影响。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学校并非简单地反映社会,而是具有再生产社会关系的功能”[7]。因此,民间艺术应该在地方高校中体现为一种文化自觉,进而形成新的文化张力,这实际上是更深层次的讲述民间艺术。

讲述民间艺术的大学之道,肯定不能仅停留在这“三式”,但这三方面是目前大学人才培育最为经典的范式。“三式”不是旧瓶装新酒,应该是量体裁衣式全局设置的新模式,否则,民间艺术还是讲不好;“三式”不是理论上的三式,应该是实践层面的三式,否则,民间艺术还是讲不透;“三式”不是单纯的课程教学,应该是负有担当精神的文化传承,否则,民间艺术还是讲不深。

三、以艺术的名义追寻过去与未来

地方高校讲述民间艺术,从更高的层面来说,并不是怎么讲,讲什么的问题,而是明白为什么要讲。哲学、宗教、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三大主要表征。民间艺术承载着一定地理场域下的文化淀积,原生态的民间艺术让我们感知人类童年的文化发生与族群记忆,因此,地方高校讲述好民间艺术,更是一种文化责任。让学生传承多元民族文化的同时,能带着问题追寻我们文化艺术的过去与未来,学生们能以探索的意识深入了解艺术并思考艺术作为人类文明传承的路向。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安排周教授和笔者带着一群学生参与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部等多部门联合组织的首届大学生“走读湖南乡村文化”活动。我们选择梅山艺术中进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隆回滩头年画进行考察。考察组一行深入滩头的大街小巷与村舍田野,详细了解滩头的年画作坊、手工造纸流程、雕版工艺及各个文化传承人,深入考察滩头年画源远流长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承载、民国年画的繁荣与当代文化传承的危机。学生通过实地考察,真正知晓民间艺术的过去、现在,并能沉思传统艺术的未来走向,有了切实的文化体认。

首先是艺术文化的认知。通过与艺术家的直面交流,全程参与制作工序,学生对滩头年画有了较全面的认知。隆回滩头年画是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繁盛时期,滩头镇年画销往贵州、广西、云南、广东、湖北、江西、陕西等省,同时还远销泰国、越南、中国香港等,年销售量七百多万张,在全国位居第三位。滩头年画多达六十多种,现尚余二十余种。滩头年画多以祝福新年的喜庆丰登、免除灾祸等民间传统习俗为题材,反映老百姓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和精神寄托。依据题材内容与品种,年画有神像(门神、财神、灶神)、吉祥如意、故事(戏文、仕女娃娃)三大类。从明末清初到民国初年,滩头年画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艳丽、润泽的色彩,古拙、夸张、饱满、个性化的造型,纯正的乡土材料和独特工艺,作品具有浮雕般艺术效果。一张年画的生产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

其次是艺术生境的体悟。这次考察,学生深入年画作坊、艺术家生活环境、滩头镇环境与市场等地长达半月之久,全面考察了滩头镇盛产年画的艺术生境。一是滩头镇历史上是生产土纸的重要基地,而且质量较高,乾隆年间已被列为贡物。滩头有着漫山遍野的楠竹,楠竹是造纸的重要原料;滩头峡山口生产一种全国少有的岩浆泥巴,经过锤炼制成一种略带胶性的岩浆泥水,刷在纸上,能制成印刷年画用的粉白纸;当地的泉水又宜于上色,这些都是年画生产的优越物质条件。二是滩头镇属宝庆府管辖,宝庆曾是湖南四大木版印刷基地之一,有一批技艺精湛的刻版、印刷工匠,这是发展年画生产必不可少的技术条件。三是滩头深受梅山文化影响,文化艺术渊源悠久,历来素有贴门神之习俗。据《宝庆府志》记载,“节序正月一日为元旦,画神荼、郁垒(即门神),以御凶神”,此历史之根源。四是由于滩头经济的活跃,为纸张生产和销售打通了渠道,宽广的销路也促进了年画的发展。

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当下困境也有了实地感受。一是现代文化生境破坏。多元文化改变了传统的节庆习俗,过年氛围不再如以往浓厚。人们在年画中寄寓的信仰也逐渐淡化,年轻一代不再怀着那种虔诚的信仰张贴年画,年画生存的文化土壤正在渐行渐远。二是现代文化产品层出不穷。随着机械复制时代的来临,价格实惠、色彩鲜艳、包装精美的现代机械复制产品不断抢占年画的市场,滩头年画的经济市场正在急剧萎缩。三是传承艰难。随着一批老艺人的离世,口口相传的民间艺术传承成了关键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访谈了几个较年轻的传承人。40岁左右的钟建桐先生说:“我没有去想过以后的传承问题,只要完成自己这一生的任务就够了,以后怎么样不知道,没有人愿意来做这个事情,我的下一代也不可能再搞年画。”钟建桐先生不愿意去想是因为无法去想这些民间艺术的未来,也就是说看不到民间艺术的未来。这不是简单的文化保护所能解决的,根本的原因还是艺术生境的变更,而新的生存条件又难以培植。

民间艺术艰难再出发。经典民间艺术的价值是永恒的。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曾经专门描述了滩头年画《老鼠娶亲》,并将该画视为珍品收藏,大英博物馆亦有收藏。2003年,滩头年画在北京获得中国传统工艺品金奖。2006年,滩头年画进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的民间艺术并不是没有现代价值,隆回政府部门正在着手将这一传统工艺与现代旅游结合形成新的产业;钟建桐先生创作的反腐题材等滩头年画创新举措也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前景。在访谈中,年画刻板师刘国利先生说:“希望自己掌握制作年画的全套技术,开一个较大的作坊,我相信创新加传统优势,还是会有市场的。”我们相信,民间艺术再出发虽然艰难,但也并不是没有出路,至少我们还在讲述这些经典艺术的传奇。

学生们在这次民间艺术考察之旅中,收获不言而喻,他们完成的调研论文《现代文化生境下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以滩头镇年画的保护与传承为例》在全省获一等奖。我们一同追寻滩头年画艺术的过去与未来之时,也完成了讲述民间艺术的重任。他们在文章中写道:年画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表征族群与世界的对话,这是现代艺术所应该沉思的。海德格尔说:“艺术作品的本源,即创造者和保存者的本源,一个民族之历史性生存的本源是艺术。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艺术在其本性上是一种本源:一种真凭此而实现,亦即成为历史的特殊方式。”[8]地方高校讲述民间艺术,如能全部至于如此境界,我们还用思考如何讲述之道吗?

参考文献:

[1]毛攀云.梅山文化在新时期的机遇与发展[J].湖南社会科学,2013(6):51.

[2]杨海波,郑永廷.创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J].高教探索,2003(4):66.

[3][德]海德格尔.林中路[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65.

[4][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954.

[5]刘欣.地方本科院校品牌建构的文化价值取向[J].高教探索,2010(1):45.

[6]陈伯璋.潜在课程的概念分析[M].台北: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87.96.

[7]Pierre Bourdieu and Clande Passeron.Reproduction in education, society and culture[M].London: Sage,1977.

[8][德]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后记[M].英文版.纽约,1971.78.

猜你喜欢

滩头梅山年画
滩头木版年画
凭海临风
唐启辉
牛年画牛
年画
缸鱼年画之旅
梅山
黑龙潭
游梅山龙宫
梅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