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2015-06-01曾书琴

高教探索 2015年5期
关键词:广东转型院校

曾书琴

摘 要: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广东高等教育提供更多高层次技术人才作为支撑,尽快实现由学术型教育向技术应用型教育转型。当前广东的高级技能人才主要由高职院校提供,无法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需要地方本科院校来承担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任务。当前广东地方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盲目升格、重视向更高层次院校的方向发展,重视知识教育、忽略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本科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所学难以致用等问题。广东地方本科院校应当重塑向高职本科转型的发展定位,并通过以下路径实施: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从重知识教学向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转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广东;地方本科院校;定位;实施路径

产业转型升级是近年来经济领域最重要的发展议题之一,是我国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衡量标准。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规律来看,产业发展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低端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顺利实现向发展高端产业为主的转变,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新加坡、台湾地区等都经历了这一发展过程;二是在启动低端产业发展后,由于国家政策导向问题、人力资本不足等原因,不能顺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造成经济增长停滞,人口陷入贫困,拉美国家是第二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改革开放后,我国利用人口红利优势,启动了以发展低端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广东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就是在这一模式下发展起来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原材料成本上升和工人工资上涨的双重压力下,作为广东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传统制造业的压力日益增大,开始逐渐向内地转移。其他支柱产业如通讯、电子、家电等在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之下,也面临着不断创新并依靠核心技术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压力。事实上,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的产业结构一直处于“微调”之中,但这种微调是自发的、渐进的[1]。进入21世纪以来,广东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日益增大。在这个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果广东省不能依托科技创新与核心技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改变以低端加工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提升行业的创新能力,那么,广东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巨大的困难。

一、产业转型升级对广东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

1.产业升级要求高等教育提供更多高层次技术人才作为支撑

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质是以高技术、高层次的产业来代替原有的低技术、低层次的产业。在传统产业里,例如传统制造业,工人无需掌握过多的技术,只需付出劳动力和时间就可以完成。而高新技术产业则要求工人必须具有娴熟的工作技能、深厚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因此,产业转型升级不仅需要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更需要更高层次、更具创新能力和更高技术的人才的支撑。这要求教育必须及时调整结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层次,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目前,广东地区的劳动力结构中,中低层次的劳动力仍然占大多数,他们集中在传统制造业、低端服务业等行业中,专业技能水平低,无法适应产业升级换代的要求。具备一定职业技能的人才目前由职业院校提供,但是,受到人才培养模式的限制,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最高层次仅为专科层次,无法培养出更高级别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一现状与亟需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经济发展形势不符。如何提升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层次,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本支撑,是目前广东高等教育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2.产业转型升级要求高等教育尽快从学术型教育向技术应用型教育转型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体分为理论学术型人才(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型人才两大类。[2]理论学术型人才主要由研究性大学提供,技术应用型人才则主要由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提供。国际教育分类标准也将高等教育分为5A和5B两大系列。5A为理论学术型,5B为实用技术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5B型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产业升级换代不仅需要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还应该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善于把理论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以便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复杂技术问题。显然,这一需求仅仅由高等职业教育来提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适应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建立起了完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例如,德国上世纪60年代开始设置兼具普通大学和高等专业学校特色的应用科技大学,以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我国台湾地区70年代将许多专科学校改制为技术学院,后来部分技术学院升格为科技大学,从而形成从中专、大专、本科至研究生层次的完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日本、英国、法国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3]在我国,由于传统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本科教育一直被归为5A的类型,重视学术理论知识的传授,并且一直作为高于5B的一种培养层次来对待。事实上,5A和5B只是高等教育的两种类型,它们之间不应该有层次之分。这导致了我国本科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无法满足产业升级的需求。据统计,广东省有普通本科院校78所,其中23所具有培养研究生的资格,本科在校生数778595人;大专院校76所,在校生数648029人(见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学校数,还是在校生数,本科教育阶段的规模均大于专科规模,即广东省高等教育仍然是一个以学术型教育为主的教育体系。由于大规模本科教育的发展定位模糊,对学生的应用能力、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足,尚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无法有效为广东产业升级服务。因此,广东高等教育亟需由以学术型教育为主向以技术应用型教育为主转型。

二、当前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错位及问题

1.盲目升格,重视向更高层次院校的方向发展

盲目升格现象是近年来许多高等学校发展的一个普遍趋势,即专科热衷于升格为本科,普通本科院校热衷于升格为大学,这种现象和我国根深蒂固的追求高分、追求名校的传统教育观念有关,也和政府部门对待不同高等学校的态度有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秉持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考上层次越高的大学,越能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而政府近十几年来启动的“985”、“211”工程,更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高校升格的风潮。由于进入“985”、“211”工程建设的大学能够从政府获得大量的建设资金,普通院校则没有额外的资金支持,这就使得许多高校对升格趋之若鹜。以广东省为例,近年来也不乏地方院校成功实现升格的例子,如原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商学院升格为广东财经大学、广州医学院升格为广州医科大学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普通本科学院以升格为大学作为自身未来几年的重大发展战略。自本世纪初高校扩招以来,广东省本科层次的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特别是2006年以后,本科院校数量以及在校生数均高于专科院校,说明广东省的本科阶段培养规模明显高于专科阶段的培养规模(见图1、图2)。高等学校盲目升格在短期内可能获得一些看得见的利益,例如,可以获得更多的财政支持,可以占有更好的生源,获得更好的社会声誉等等。但是,如果这些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够基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改革,找不到真正适合自身的发展定位,而是一味地模仿大学来办学,从长远的发展视角来看,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将面临很多问题。例如,这些院校在知识应用和技术转化能力上不如“985”、“211”高校培养的工程科技人才,在专业技能操作上不如高职专科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直接导致了社会上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整体供应“过剩”和新增需求“紧缺”的尴尬困境。[5]而地方本科院校的这种发展定位,也会使自身的竞争力进一步削弱,在适龄入学人口逐步减少的大趋势下,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

2.重视知识教育,忽略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地方本科院校肩负的一项主要任务是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这要求地方本科院校根据本地区产业发展特点、趋势来设计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需要尽快调整发展思路,为本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充足的合格人才。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一直没有有效避免我国本科教育存在的共同弊病,没有建立起适合广东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导致广东本科阶段教育偏重学术和理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不足。本文对广东省一所地方本科院校(Z高校)17个工科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这些本来实操性非常重要的专业,其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的比例与理论教学相比明显偏低,除了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教学学分与理论教学学分大体持平外,其余专业的实践教学学分数都远远低于理论教学学分数,其比例不超过专业总学分的40%,平均仅占专业总学分的36.3%(见表2)。Z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反映出当前广东省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问题。同时,广东地方本科院校在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还存在着职业导向性不足、专业口径宽等问题,导致其培养出来的本科毕业生专业性不足,缺乏熟练的实践技能,无法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3.本科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所学难以致用

由于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理论、宽口径等倾向,导致近年来本科层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率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相比明显偏低。据研究统计,自2007年以来,全国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落实率就开始落后于专科生(见表3),同样的情况在广东省也存在,相关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1年,广东省专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均高于本科生(见表4)。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走低的事实说明,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着一系列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问题,无法发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基本职能,如果不对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那么,地方本科院校将在今后的发展中找不到自身的合理定位,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有可能被淘汰。除了对自身发展的影响之外,由于高层次技能人才的供给不足,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必将减缓,极有可能削弱广东经济发展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经济发展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三、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及实施路径

(一)重塑向高职本科转型的发展定位

随着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地方本科院校当前的发展定位显然已经不适应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只有加快培养兼具深厚理论知识和娴熟实践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才能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以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提升职业技术人才的层次和水平,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重点。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开办高职本科的呼声日益强烈,全国多个省市开始了高职本科办学试点工作,广东省也于2012年首次启动了以一所本科院校和一所高等职业院校为试点单位来培养高职本科生的工作[7]。2013年,广东省正式启动了首次由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的试点工作,第一批有四所本科院校和四所高职院校参加,采取2+1+1的联合培养模式,从课程设置到培养方案都将由两校专业教师共同制订完成,四年都是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和衔接。四个高级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单位分别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韶关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嘉应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近两年来由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培养本科人才的改革试点反映了今后该地区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本方向。从国际高等教育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发展历程来看,提升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层次,举办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自上世纪60年代起,发达国家逐步建立起了适应科技革命变革的高级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例如,日本的技术科学大学(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德国的技术科学大学(Eachhochschule)、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Polytechnics)、美国的技术学院(Institute of Technology)、印度的工程技术学院(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lleges)和技术大学(Technological Unicersities)、我国台湾的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等,都以实施高职本科教育为主。[8]可见,发展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一个基本方向,也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那么,应该如何发展高职本科教育呢?目前理论界认为,有三种发展高职本科教育的途径,一是原有的高等职业院校升格,二是创办新的高职本科院校,三是实现地方本科院校向高职本科转型。通过原有的高职院校升格来发展高职本科教育,似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就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即便是对于近几年形成的一批优质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而言,其在学科和专业建设、师资水平等方面与高职本科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就新办高职本科教育而言,创办新校所需的资金、人力资源、时间成本都很高,无法在短期内满足一个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相比之下,通过转变现有的大批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使它们在办学目标、形式等方面逐步向高职本科转型,是一种既能节约成本、又行之有效的做法。该方式能够利用当前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累积形成的优越的办学条件、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组织文化等优势,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实现从普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向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对于迫切需要进行快速产业转型升级的广东而言,转变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将现有的几十所地方本科院校逐步转型为高职本科院校,不仅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也符合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

(二)广东地方本科院校向高职本科转型的实施路径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从重知识教学向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转变

如前文所述,在“重学轻技”的思想影响下,当前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着理论教学学分比例过高,实践教学学分比例过低的问题,实践教学所占比例普遍不到40%,造成本科层次毕业生缺乏企业需要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就业率连年走低。这也是国内普通本科院校在培养本科人才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要实现地方本科院校顺利向高职本科院校转型,最为关键的一步即是调整现有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大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比重,使学生真正将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在做中学,提升实践能力。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从“重学轻技”向“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转变,不仅需要本科院校办学者转变思想,充分认识到职业技能教育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还需要学校从整体上转变教学体制,转变教学资源配置方式等。可见,实现从以理论教学为主向以理论和实践教学并重的转型,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地方本科院校颠覆持续了几十年的办学惯性,从全新的角度去规划和探索学校新的发展模式。

首先,办学者需要转变办学思想,从求高求大的办学思路中跳脱出来,从学校自身特色出发,对学校进行职业教育改造。要真正实现学校办学思路的转变,一方面需要办学者自身的思想转变;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转变对地方本科院校的管理模式,改变过去十几年来以学校的层次来衡量办学经费的拨付比例,将高职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加以引导和扶持,不再以等次来评价高等学校地位的高低。其次,在教学体制的转变上,地方本科院校应当改变当前依托学校内部教学条件和场所进行教学的模式,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大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使学生拥有到实际工作单位进行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在这一方面,可借鉴发达国家建立的“双元制”,即建立由企业提供培训岗位,主导实践教学,评价、考核学生实践教学成绩[9]的模式,实现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目的。第三,在教学资源配置方式上,应当加大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投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为学校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打下物质基础。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

广东地方本科院校要顺利实现向高职本科的转型,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必须打造一只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长期以来,由于地方本科院校对实践教学环节建设的薄弱,导致教师队伍的实践技能总体水平偏低,许多教师除了课堂教学外,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搞科研、评职称等工作上,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不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偏弱。没有与职业教育相匹配的师资力量,地方本科院校向高职本科转变只能是一句空话。要建立一支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应当把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结合起来,一方面,立足本校现有的教师队伍,加强和高等职业院校的联系,积极借鉴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经验和做法,逐步实现教师队伍从理论教学和学术研究为主向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的转变。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实践技能培训,改革当前教师聘任的标准与条件,培养一批实践操作技能强、应用性科研成果突出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在引进新教师时,应当重点考察其职业技能水平,强调教师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对那些具有较高实践经验和实操技能的教师,应该在福利待遇、工作条件上给予一定的照顾,吸引优秀的双师型教师进入地方本科院校工作。

3.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和日本的“实习并用职业训练制度”模式[10]等。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也开始逐步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来提升高等职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进一步指出了校企合作对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与当前的高职院校相比,地方本科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还十分有限。首先,地方本科院校本身的校企合作意识不强。长期以来,地方本科院校受到人才培养模式的限制,没有形成与区域产业发展之间的有效对接,造成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其次,与研究型大学相比,地方本科院校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不足,不能形成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从而推动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地方本科院校要顺利实现向高职本科的转型,一方面需要加强校企合作的意识,主动走出去,根据自身特色和企业建立起互利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还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学校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能力,建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总之,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来培养高级技能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向高职本科转型过程中不能回避的必经之路。对于广东地方本科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广东地方本科院校应该抓住当前企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契机,加强与相关企业的沟通与协调,探索出一条既能为企业创造收益,又能依托企业来培养人才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温思美.广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EB/OL].http://www.crifs.org.cn/crifs/html/default/guoyouzichan/-history/3617.html.

[2][3]李晓明.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本科教育发展——以地方应用型本科转型高职本科为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2(3):18,19.

[4]鲁武霞,张炳生.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向高职本科转型[J].江苏高教,2012(3):140.

[5]岳昌君.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2003-2011[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1):37.

[6]广东大学生近年就业情况一览[EB/OL].http://www.yjbys.com/news/5644.html.

[7]汪亚明,王珏.我国高职本科教育的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3):91.

[8]俞建伟.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其实[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4):32.

[9]张应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可能效应与主要问题[J].大学教育科学,2014(6):33.

[10]胡艳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09(1):105.

(责任编辑 陈志萍)

猜你喜欢

广东转型院校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转型
广东舆情
沣芝转型记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