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探究

2015-06-01唐婷婷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文言文笔者

唐婷婷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课堂教学更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主要场所。在德育日益被人们重视的今日,我们更应该注重挖掘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素材,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而不应把德育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文言文作为历史的遗留,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饱含着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和丰富情感,是日常教学中很好的德育材料。可是,许多老师和学生在讲授和学习文言文时,重视的更多的却是基础知识的积累,而对于文中所体现的珍贵的道德观往往是一笔带过,戛然而止,错过了很多德育渗透的机会。文言文教学中的德育素材内容很丰富,针对每一篇文章,教师都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发掘课文中关于德育方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特征,采用适合并且切实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产生强烈的共鸣,指导他们的行为,最终达到德育目的。

一、演绎朗诵法——创设情境,在朗诵和表演中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朗读”是传统的语文学习的方法,更是一门艺术形式,用形象化的口语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到动情之处,可以震撼人心;读到动情之处,可以撼动自己。学习文言文离不开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作者的情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到。但是,这里所说的“读”并不是有口无心的简单朗读,而是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氛围,让他们放开身心,化身作者,用演绎法激情朗诵,在朗诵中感悟作者神思,在朗诵中感动自己。

比如,在讲授《岳阳楼记》时,笔者给学生展示了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化身为范仲淹,笔者甚至为他们准备了简单的服装道具,让他们表演出当时的情境。于是,有了这样的画面:在悲壮的音乐声中,在壮阔的洞庭湖景象之前,学生凭栏远眺,手抚胸口,忽而用激昂的语调感叹道“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忽而用悲伤的语调低吟“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在音乐声中,在生动的情境里,学生忘记了羞涩,放开情怀,朗读者由生硬而断断续续地读到渐入佳境,听者由窃窃地笑到渐渐被感染,教室里由热闹到逐渐安静,每个人都沉浸其中。当学生最后用激情的声音喊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全场寂静,每个人心里都有一股爱国豪情油然而生,他们反复吟诵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学习和民族的振兴也是息息相关的,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有高度责任感、有强烈爱国热情的人。

二、感官冲击法——听、看、赏,多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初中文言文教材中有大量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篇章,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祖国的秀丽山河,有时笔者会展示相关的图片、影像,带领学生赏画面、看视频、听音乐,多感官冲击,游览祖國的名山大川,感受山川的壮美。

在讲授《小石潭记》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小石潭风景的视频,在古筝声中,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小石潭空明澄澈的潭水,自由嬉戏的鱼群,弯弯曲曲的溪流和寂静幽深的环境;在讲授《醉翁亭记》时,笔者用大量的图片展示了醉翁亭周围秀丽的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了一幅“与民同乐”的和谐画面;在讲授《岳阳楼记》时,笔者播放了洞庭湖的视频,学生们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气象万变的洞庭湖景色,发出了惊叹的声音,被眼前大自然雄浑的气势和伟大的力量所震撼。

这些文言文将情感与自然美和谐统一起来,在学习这些课文时,笔者用感官刺激的方法,引导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一下子让学生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惊叹的同时,学生甚至密切联系社会现实,对那些破坏大自然、破坏文物、破坏旅游景区的现象进行了指责,更坚定了要保卫祖国、保护大自然的决心。

三、思维辩论法——结合时代特征,谈感悟,辩是非,辩证地继承传统美德

文言文历史悠久,距现在时间久远,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在学习时学生没有太深的感触。其实,文言文中浓缩的很多传统美德,在当下还是值得借鉴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结合当下时代特征,谈谈自己的感悟,如何将传统美德“嫁接”到我们的生活中。

比如,《论语》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所传达的谦虚好学的品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倡导的学和思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举一隅以三隅反”所体现的发散思维,这些传统的优良品德和有效学习方法都是现在很多学生所缺失的。学生在学习这课时深有感悟,在当场开设的“改进我的学习方法”小型交流会上,他们积极探讨自己的不足,继而“嫁接”更高效合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又如,在学习《送东阳马升序》时,学生对比自己优越的学习环境,感慨万千,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对学习说“不”呢?学习《愚公移山》时,古代劳动人民的坚强毅力让学生们汗颜,反思我们遇到的那一点挫折又算得了什么?从而坚定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面对挫折而展露出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平时总是抱怨学习苦、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又感慨万分,原来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于是增强了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结合社会现实,结合当下时代特征,谈感受,让学生有了更切身的体会,更容易接受传统的优良品质。

但是,文言文作品也有一些思想因为年代久远的关系而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并不适用当今社会,教师在教学时要冷静客观地进行理解、分析,指导学生辩证理解,有所选择,而不能全盘接受。所以,小小辩论赛又派上了用场,在课堂上花10分钟让学生来一场思维的碰撞,在激辩中明辨是非。

《陋室铭》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当我们在学习、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是不是也可以找个人烟稀少的地方,造一所这样的小屋呢?学生立马产生激烈的争辩,文章中所隐含的随遇而安、躲避尘世的消极思想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当读到“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时,学生提出独特的质疑:往来的都是渊博的学者,没有无学问的人,在当今社会,这是不是就是对劳动人民的歧视?学生们结合时代特点,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见解,在激辩中,学生们提高了分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

德是立身之本,在学校教育中,德育不是政治课的专利,笔者认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只有巧妙抓住课堂上的德育素材,运用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大公初级中学(226623)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文言文笔者
身边的传统美德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老师,别走……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弟子规》与传统美德研究中心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