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的有机结合
2015-06-01史梦宇王道才
史梦宇 王道才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访谈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如何传承、保护与发展进行剖析,指出要使中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延续和发展,就离不开学校教学这一特殊载体的优势。但是,目前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还存在着一些隐性冲突和脱节的问题,对这些隐性冲突和脱节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基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提出促进学校教学发展的新模式——更新教学观念、人才及场地优势的互补,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中来,以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学的有机结合,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学校教学;学校体育;隐性冲突;脱节;对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2-0163-02
民族传统体育学是教育部1997年大规模调整我国学科和专业之际所正式确立的归属于一级学科“体育学”之下的四个二级学科之一[1]。体现了国家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学的重视。国家教育部的这一举措给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个民族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是民族智慧、精神和性格的具体体现。即挖掘、整理以及传承、保护与发展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广泛深入地开展,就不能忽略学校教学这一特殊的载体。
一、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学的关系
学校教学是以全体学生为实施教育对象,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学校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有教育的普遍规律。一方面,体育往往借助教育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形成了具有一般教育理论和方法特点的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另一方面,体育又以其自身的特点充实教育理论与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在学校教学中担负着同样的职责,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重视学生的健康教育的同时还要增强他们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精髓的理念。
1.学校教学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要求
学校教学是教师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学校体育的基本功能是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全体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并培养成为群众体育骨干,根据党的“十一”大、“十二”大精神,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推动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要进行一能多专的培养,不但要学好传统的学校体育知识、技能,而且还要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专业技能、技术学习,使之成为国家民族体育的专业人才和社会体育指导人才。学校体育教育既要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终身健身教育,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广泛深入地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的民族体育教育,使学生成为国家社会的专业人才。
2.民族传统体育是学校教学的战略重点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演变形成的传统体育运动形式,是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关心支持下,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蓬勃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传统体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1998年教育部在对全国高等学校专业进行调整时,在体育院校原有武术专业的基础上,重新设置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为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奠定了专业基础。从此以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发展起来,并一度成为体育研究的热点,从地方到全国性的民族体育运动会此起彼伏,已经逐渐形成了较正规的竞赛制度。使得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民族地区的民族学校,在体育教学中把民族体育作为学校教学的重点来抓,不但体育课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且课余训练组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队进行长期训练,并成为学校的一张牌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二、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学尚存隐性冲突与脱节问题
国家非常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是很多项目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并具有民族性、群众性、广泛性、娱乐健身和游戏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将成为推进学校教学特别是体育教学的一门课程,与学校体育协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但是,从学校教学的实践来看,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由于受旧体制、旧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学校教学计划中没有把民族体育列入体育教学中来,没有系统地传承和发展民族体育文化,还缺乏对民族体育文化的系统教育,应该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来加深民族文化的印象,使之得到传承与延续,让学生在喜欢民族体育的同时,来提升它的价值意义,在获取快乐的同时,得到身心健康,但是实践中要想把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学中来还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
1.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目标任务冲突
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包括民族活动和传统活动中具有体育特点的项目,主要还是以区域性、民族性、健身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游戏性作为其特点。内容比较多,健身方法的选择因为条件、兴趣的不同而异,并无严格的划定。而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是以运动技术、技能为主,但是内容上比较单一、枯燥、缺乏弹性。
民族传统体育的目标任务是传承和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民族传统体育的形式使广大民众在身体活动中,体验到一定程度的亲切感、归属感和欣慰感,带动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丰富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活。而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是: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
2.组织形式与实施途径冲突
民族传统体育属于民间民俗体育,没有严格的组织约束,也没有固定的教师指导、时间安排、场地保证,也无固定的锻炼模式,以随意性、游戏性、娱乐性为其特点。而学校体育在教学、训练和竞赛等均有严格的组织纪律。
民族传统体育主要是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表演性、娱乐性为实施途径,或者是本民族的节日祭祀庆典活动进行传承活动。而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施途径主要是体育教学、课外锻炼、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当前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学中的实施主要通过课外体育锻炼进行,很多学校教学都没有民族传统课程。
3.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针对性与覆盖面不够
体育教学基本以老师教授体育技能为主,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多媒体教学、音像教学、情景教学等方式尚未普遍采用,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学体育技能”或“锻炼身体”,却很少有人会想到教学过程中有民族精神教育的蕴意,学校体育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大有可为,关键在于教师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挖掘体育教学中的民族精神内涵。而目前的体育课程不断在迎合社会上的新兴项目进行开课,而忽略了民族传统项目的设置。因此,在体育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上还大有潜力可挖。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实现对接
学校教学中的体育教学具备场地器材集中、人才集中以及健身锻炼技术、方法科学化的优势,若把民族体育运动中的很多项目的娱乐和游戏性参与到学校教学中来弥补学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就能达到双赢的目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教学实现对接的有效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更新教学理念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应进行改变或进行适当的调整,开设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或将一些竞技类较强项目的难度、强度及规则进行适当调整,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还可以让学生多参加校外民间体育活动实践,从中体会到民间体育的娱乐性、健身性、群众性、广泛性和游戏性的特点,从直观上了解民族传统体育。
2.培养专业人才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普遍开展的主要因素,绝大多数的民族体育专业教师都是学校体育教师兼任,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因此水平较低。需要经过与专业指导人员交流,最好经过专人培训,提高专业指导水平,使民族传统体育从民间走向校园,并成为教师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并为学校的体育教学服务。
3.增加场地设施
体育场地设施跟不上制约学校体育整体水平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基层学校、社区等严重匮乏。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来弥补农村中小学校以及社区健身运动场地设施严重不足的情况,可缓解场地设施的匮乏,促进学校教学的开展。
四、结语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双赢”的策略。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中来能较好地解决民间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的问题,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缓解民族体育与学校教学的冲突,还可以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适应社会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加深其对民族体育锻炼方法科学性的认识。以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学的有机结合,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12.
[2]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学考试大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和表演规则及裁判法[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4]国家体委文史委员会.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0.
[5]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