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后美国民主输出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2015-06-01夏禹

学理论·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美国

夏禹

摘 要:二战后,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者,开始对外进行民主输出。美国的民主输出遍及全球重要的战略区域。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始终是美国对外民主输出的战略重点,这对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美国期望通过民主输出将世界统一于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之中,实现美国治下的世界和平,而其最终目的则是实现美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美国;民主输出;意识形态安全

中图分类号:D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2-0015-02

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美苏争霸格局。美国期望通过全球民主输出,实现其分化和瓦解社会主义阵营,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消灭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这对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一、战后美国全球民主输出战略重点评析

二战后,美国为对抗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全球民主输出。美苏全球争霸使一些国家和地区成为美国对外实施民主输出的战略重点。

1.战后美国对德国和日本开展的民主化改造

美国对德日的民主改造已经成为二战后美国对外输出民主的成功范例。美国对德日民主化改造的内容,主要涉及两国军事上的去法西斯主义,经济、政治以及思想方面的民主化。通过民主化改造,德日两国深层社会积弊在不同程度上被消除,进而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有益。如今,德国已经成为能够直面二战历史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民主国家。日本虽然在战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致力于向政治大国目标迈进。但是,日本政治生活中的“金权政治”等弊端日益显露出来,尤其是日本不能正确面对二战期间对亚洲国家的侵略历史,其主导的“战后政治总决算”、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都引起亚洲被侵略国家的警觉和强烈的反对,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日本想要实现国际化和“政治大国”梦想的实现。

2.美国对东欧和中亚地区的实施的民主输出策略及影响

“颜色革命”成为美国对东欧和中亚地区输出民主的主要策略。美国凭借武力、科学技术、经济及意识形态方面的绝对优势,充分利用其掌控的国际话语权,对东欧和中亚国家发动了强大而持久的政治舆论宣传攻势,极力宣扬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念,其主导的意识形态渗透和政治鼓动活动有了巨大收获。20世纪末爆发的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成为美国炫耀其民主输出策略的一大资本。冷战后,东欧及中亚国家相继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但旧有传统体制仍在阻碍其进一步的发展,并与美国式的民主制度差别较大。俄罗斯作为苏联大部分国力的继承者,处于维护自身经济和地缘政治的考虑,加强了对苏联控制区域的影响力,阻碍了北约东扩进程。对此,冷战后美国又酝酿并发动了第二波“颜色革命”,这与俄罗斯形成了短兵相接的局面。

3.美国对中东国家民主化进程的强力干预

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及经济资源使其在全球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及实现国家利益的渴求,中东一直以来都是美国全球民主输出的试验场。美国将自己的政治制度复制到中东国家,并用美国式的价值观念改造伊斯兰文明,期望将中东建成美国式民主的典范。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及中东地区固有宗教、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巨大差异,美国的民主输出面临破产的尴尬局面。美国民主输出为当地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中东国家出现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激进政治力量快速壮大的局面,为中东及世界和平带来威胁。另外,由于美国在推动中东“民主化”过程中奉行双重标准,已经激化了阿拉伯民族的反美和仇美的心理,美国的大中东民主计划已经严重受挫。

4.美国对拉美国家的民主移植计划

在二战后,美国对拉美国家的民主输出包括战争、扶持亲美政治势力、文化渗透等,并制定了各种实施计划。肯尼迪的“争取进步联盟”计划,卡特政府的“人权外交”,布什政府的“美洲倡议”等都是以在拉美促进民主为目标。美国正是以这种非民主的方式向拉美各国输出民主,其结果难以如人所愿。从拉美国家的政治现实来看,亲美的独裁政权,以及忽视自身国情而盲目照搬照抄美国的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模式的国家中,多数都出现了政局不稳、虚假民主、社会秩序混乱及经济衰退等现实问题,其原因既有来自拉美各国本身的问题,同时美国输出的民主及价值观无法得到当地文化认同的现实对此应承担主要责任。

美国自诩为太平洋大国,亚洲也是战后美国民主输出的重点地区。中国是亚洲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冷战后美国再次将民主输出的矛头指向中国,中美之间的民主对垒必将日趋激烈。

二、美国民主输出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

中美在国家制度、意识形态、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使美国针对中国进行的民主输出从不曾放松过,这正在严重威胁着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1.美国民主输出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构成严峻挑战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它与非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斗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战后,美国对新生的中国持否定的态度,长期不承认社会主义中国的合法地位,不愿意看到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党和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美国一直坚持不懈地向我国倾销其民主、自由、人权等资本主义核心价值思想,大力鼓吹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与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相背离的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妄图取代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地位。

2.共产主义理想信仰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共产党自创立时起,就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必须坚持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也把其作为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然而,美国的民主输出使我们的共产主义理想信仰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期以来一贯坚持的意识形态攻势,及其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成就,使其将这些成绩都归结为意识形态及国家制度的原因,在优越的物质文化生活面前,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容易在简单的对比中,对共产主义失去信心,而对资本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产生倾慕。特别是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到前所未有的低潮,共产主义的理想信仰也因此处于空前的危机之中。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受到严峻挑战

当今世界,文化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世界各国实行对外交往的重要战略支撑。全球化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文化话语霸权,在对外交往中极力鼓吹“全球文化同质化”,并借助其在媒体传播领域的优势地位,向我国大肆“抛售”其核心价值观念、政治制度、生活方式等,妄图引诱中国民众接受美国文化,实现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靠拢,最终实现用西方文化取代社会主义文化,达到其建立文化帝国主义的野心。如果我们忽视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那么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就会因文化的缺失而失去作为根本指导思想的地位。

三、建构应对美国民主输出的战略对策

纵观美国民众输出的整个历史,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长期存在,我们与西方之间在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方面的斗争将不会停止。

1.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作为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科学理论体系,既是国家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根本指导地位,必须与时俱进地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产生更符合中国建设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头脑,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2.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夯实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共产党的执政并没有大幅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因而失去了人民的支持,致使党的执政失去人民的支持。社会主义国家沉痛的历史教训再次证明,只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才是社会主义国家及其政党政权稳固的基础,也是其意识形态最具说服力和解释力的根本。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这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为此,我们必须在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实力上有更高的发展,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前提下,稳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才能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感。

3.以理论创新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本质要求。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推进理论创新始终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根本任务和核心内涵。正是理论创新使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也使党的意识形态的社会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得到增强,党的执政地位也日益巩固。由此可知,要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必须使其始终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而且理论创新必须要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和反应时代特征为出发点进行。只有如此,党的意识形态理论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有效应对各种外部的冲击和挑战。

4.加强意识形态队伍建设,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在西方意识形态攻势面前,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队伍,这是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没有优秀的干部队伍,再好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只是一纸空文,不可能成为党执政的行动指南。我们党作为一个光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强调干部队伍建设在党和国家建设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重视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它能有效抵御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进攻,从而有利于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建构应对美国全球民主输出的战略对策,对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思想地位对于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顺利进行具有保障作用。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安全美国
大数据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构论析
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
激活红色基因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的生命力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
新媒体环境下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