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卢旺达民族政策失败研究

2015-06-01丁戈

学理论·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民族政策卢旺达

丁戈

摘 要:卢旺达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经历了殖民和独立的发展历程。卢旺达任何时期卢旺达的民族矛盾都没有停止,尤其在独立建国之后发生了数次大的民族冲突,这与国家的发展历史、殖民历程、国家政策有很大关系。研究这一国家的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有利于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分析民族国家的民族政策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关键词:卢旺达;胡图族;图西族;民族矛盾;民族政策

中图分类号:D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2-0021-02

卢旺达共和国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内陆国家,国土面积26 338平方千米。国内居民主要由三个民族(胡图族、图西族、特佤族)的居民组成。历史上的卢旺达经历了连绵不断的民族冲突,其中就包括了世界闻名的“卢旺达大屠杀”。在民族冲突之后,政府也积极推行符合本国国情的民族政策。

一、国内民族构成与分布

卢旺达是非洲中部的一个国家。人口812万人,是非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主要民族是胡图族、图西族、特佤族。官方语言为卢旺达语和法语(1999年英语被定为官方语言);境内居民宗教信仰比例:天主教45%、原始宗教44%、新教10%、伊斯兰教1%。

胡图族是中部非洲的一个族群,主要聚居于卢旺达和布隆迪,是两国的最大族群。85%的卢旺达人属胡图族。胡图族居民主要信仰罗马天主教、基督新教、伊斯兰教逊尼派、原始宗教。胡图族人在卢旺达历史中主要从事农耕业。

图西族起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现在主要定居在维多利亚湖周围地带,游牧,属尼格罗人种苏丹类型,图西人成年男子平均身高1.80米。图西族占卢旺达总人口的14%。

特佤族也被称为巴特瓦族,属于矮人,是中非五大湖区记录中最古老的种族。

二、历史上的民族问题

卢旺达的历史民族问题伴随着这个国家的发展历史产生的。主要的民族矛盾集中于胡图族与图西族的民族矛盾。

胡图族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民族。农耕的经济模式从11世纪保持至今。原本是在人口数量占多数的民族,但他们在15世纪图西族侵入时不战而降,开始了被图西族政治、经济的统治历史。图西族是游牧民族,但他们却统治了人口众多的胡图族。之所以会是人口占少数的图西族占有统治地位的原因是:族群社会结构发达、经济力量强大。族人以国王为中心,自上而下分为不同等级。胡图族的社会组织形态仅仅停留在相互独立的酋长制度下;图西族从北方南下,带来了一种健壮的长角牛,这种牛成了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图西族迁徙中逐渐占有了土地。胡图族租种图西族土地,图西族向胡图族提供保护。

这种不平等的民族关系延续到殖民时期,19世纪中叶起,卢旺达遭受到英、德、比等欧洲国家相继侵略。1890年沦为“德属东非保护地”。一战后,德国战败,卢旺达转而成为比利时的殖民。在政治上,殖民者扶植图西人为利益代理。通过图西族来控制卢旺达既可以减少殖民阻力,又可以将殖民统治所产生的矛盾转嫁到代理人图西族头上。图西族在殖民时期处于社会上层。在经济上,图西族的可耕地及牲畜的比例远多于胡图族。政治权力和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必然会给两个民族间带来隔阂及憎恨。卢旺达现代意义上的民族矛盾的爆发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的,20世纪50年代伊始,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兴起,图西族作为社会领导阶层提出了民族独立的要求,比利时殖民者为了保持和巩固殖民利益,转而扶植胡图族人上台,并恶意挑拨两族的关系。1962年5月卢旺达国家独立,胡图族人建立政权,转而对图西族采取报复迫害的政策,从此为两族矛盾埋下祸根。此后的20年内,两族间就曾发生过3次较大的武装冲突(1959年、1963年和1973年)。历次的民族矛盾和种族屠杀已经造成大量的居民(大部分为图西族)逃离至邻国。

由于国内长期积贫积弱,百姓生存难以保证;长周期的人口爆炸;加之国内政治民主化浪潮的蔓延发展,使逃离国外的难民以组织化的方式(卢旺达爱国阵线)通过有组织的武装斗争形式谋求实现诉求。这些都加剧着国内民族矛盾的爆发,1994年卢旺达爆发震惊世界的种族屠杀(卢旺达大屠杀),屠杀造成近80万人被杀,400万人无家可归,其中200万人逃往国外。

三、独立之后卢旺达民族政策概要

卢旺达国家的发展历史伴随着胡图族和图西族的民族冲突。不论是前殖民时期的图西族王朝统治、殖民时期,还是独立之后建立的民族国家,卢旺达的民族在政策都在不断地演变。独立之前的委任统治时期实行分而治之的民族压迫政策。独立之后的政策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卡伊班图政府推行报复性政策

自1959年胡图族暴动以来,胡图族在比利时人的支持下执掌国家政权。1961年1月28日卢旺达共和国宣布成立,卡伊班图政府执政。至此,卢旺达建立了胡图族为首的政府;也开始了国家政权支持下的对图西族的迫害与排斥运动。政府将民族矛盾上升成政治问题,否定殖民主义制度却继承了民族区别化的意识形态。

卡伊班图政府利用种族主义与国家主义处理民族关系。种族主义表现在巩固胡图人的统治地位,将两个民族划分成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国家主义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利用国家政权实行恐怖统治、策划、制造、操控大屠杀。第二,国家公民的个人空间被压缩,国家被笼罩在行政权力之下,公民无个人自由。第三,培养公民对国家权力的服从。

在推行不平等的民族政策的作用力下,两个民族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政局也动荡不安。1959年到1973年间卢旺达发生四次大规模的部族间流血冲突(1959、1963、1967和1973年),使大量难民(主要是图西族)逃居邻国。

(二)哈比亚利马纳政府时期的“民族和解政策”

哈比亚利马纳自1973年执政以来在1978年、1983年和1988年总统选举中三次连任。哈比亚利马纳政府谴责任政府错误的民族政策,实行“民有、民治和民享原则,提倡不分部族、地区的和睦相处”。使政局相对安定,两个民族间矛盾有所缓和。但流亡在国外的难民问题一直被搁置处理,没有被此任政府重视。

为了实现回国梦,1979年,逃亡国外的图西族难民在乌干达成立了全国统一联盟(后更名为“卢旺达爱国阵线”),爱国阵线在归国要求得到拒绝后,在1990年确定了通过武装斗争回国夺权的宗旨。1990年爱国阵线开始了为时三年的国内战争。由于战争牵连至邻国,内战伊始,在各方斡旋之下卢旺达政府和卢旺达爱国阵线开始谈判。1993年8月4日双方签署《卢旺达和平协定》,宣告卢旺达内战结束。签署的协定确认了战后的权力分配、法律、难民安置等方面的问题。《卢旺达和平协定》并未带来长久的和平,1994年4月6日哈比亚利马纳遇刺身亡,继而爆发的是一场比三年内战更加残酷的全国性混战——卢旺达大屠杀。

(三)1998年保罗·卡加梅政府时期的民族和解政策

1994年,爱国阵线在斗争中取得政权,成立过渡政府;1998年,卡加梅当选爱国阵线领袖,开始了他的执政时期。新政府确立的目标是恢复战后的和平与民主,发展国内经济,着手解决难民回国工作。时任政府废除从殖民时期就存在的种族的身份证制度,起诉策划大屠杀的主要罪犯。

新政府建立了“全国团结与和解委员会”,用以出版民族和解的教材以及培养民族和解专业人才。经济发展过程中,注意发展经济,推动民族间的经济平等,促进民族间政治上公平正义,以此解决民族和解的难题,巩固民族团结。

四、民族政策成败评定及原因总结

卢旺达人口众多,自然资源贫乏,历史上经历了长时间地被殖民统治的过程,使其发展过程中多了一些变数。历史上的民族屠杀已经是这个国家难以抹去的痛苦,但是在内战与屠杀之后,新政府的政策才是更应该值得关注的。

1998年,卡加梅当选爱国阵线领袖,开始了他的执政时期,同时也开始推进新时期的民族和解政策。在经历种族屠杀之后的卢旺达满目疮痍;卡加梅领导爱国阵线一方面要恢复经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另一方面则要化解民族矛盾;这两者是互为前提存在的。新政府着力推进民族和解、发展国家经济、倡导民主正义。第一,吸收其他政党加入政府,广泛听取其他民族意见并打通其他民族诉求的制度渠道。第二,宣传新的民族政策和采取实际行动安排难民回家,为已归国的难民做好安置工作。第三,恢复国内战争后的国民经济,为各族人民的生活提供保障和武装政府军以防暴力事件。第四,制定了新宪法,把新的民族政策纳入宪法之中,以求从根本上反对种族主义和分裂主义,突出民族和解和团结的重要性;实行多党制。

从民族政策指向度指标上看:1995年卢旺达制定了新的宪法,宪法中明确规定了民族间相互平等的民族原则。以宪法的形式确保民族间的平等地位为新的民族政策提供坚实的基础。多党制的原则赋予了各民族人民在政治上的平等民主地位,为民族的利益诉求拓宽了渠道;建立完善现代司法体系,以国家公民的身份定义行为个体。首先,在一个宪法和法律框架内的民族政策是有依据可循的,这为民族政策具体的实施奠定基础。其次,民族政策迎合所有民族在战后希望与和平建设国家的愿望,符合历史的潮流,是大势所趋。卡加梅的民族和解政策制定的目标明确并且符合卢旺达全社会的整体利益。

从民族政策执行度指标上看:民族和解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则是没有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保障机制。民族和解政策虽然被纳入了法律的规范之中,但是战后的卢旺达满目疮痍,没有任何社会整合机制配合政府落实政策。具体的政策推进过程也是缺少稳定的财政支出来支撑,更是别提政策奖惩制度和监督机制。也就是说,仅仅只有政府的政策框架来维持民族和解政策。

从民族政策环境度指标上看:卡加梅任总统之后一直致力于推动民族和解,为此,努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打击腐败、提倡民族团结等等。但是卢旺达社会环境存在着一些难以忽视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温饱问题。新的民族政策必须要想办法提高普通公民的生活水平,在战后乃至现在卢旺达还面临经济结构不完善、公共设施不完善、交通系统受限制、资金短缺以及人口增长等问题。境外的反卢旺达政府组织与境内的民族分离主义势力联系威胁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以及反政府武装在基层社会宣传民族极端主义思想,这对政府的民族和解政策的实施增加难度。还有,延续了几百年的民族仇恨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人民的思想。所以,新政府的好的民族和解政策没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来支撑。

在反思卢旺达种族屠杀的过程中,新政府深感民族矛盾给国家带来的巨大危害,在政策上推进民族和解,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卢旺达的民族和解和团结道路还存在问题。比如说,境外反政府民族武装势力的存在,不利于国家的内部统一。更重要的是,国内经济发展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才能巩固民族和解成果。政治层面,权力的分享并未达到所有民族的期望,一旦出现民族矛盾导火索,就会爆发民族冲突。

总的来说,新政府在经济发展和民族和解问题上取得了进步,但是还是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现代国家的建构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民族政策卢旺达
卢旺达大手笔赞助阿森纳遭质疑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在云南地区的实践效应
斯大林的民族理论
卢旺达菠萝价格保持平稳
卢旺达计划提高水果产量
从国家兴衰看前秦民族政策之得失
卢旺达大屠杀的法医考古学调查 抚慰哭泣的基加利
论国民经济恢复的成功经验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