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的政工干部形象研究
2015-06-01杨晨
杨晨
摘 要: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历史和建设进程中不断开拓局面,取得突破的重要工作手段,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政工干部作为开展政治工作的主体,是确保政治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中坚力量,其中,政工干部的形象则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政治工作的态度,进而成为关系政治工作开展效果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可以追溯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研究这一时期的政工干部形象,是以史为鉴的历史反思,是针对当前军队战斗力提升问题的新思考。
关键词:黄埔军校;政工干部;形象;时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D6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021-02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建立的,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在反帝反封建的历史背景下,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黄埔军校有了区别于以往军校和军队的新内容和新特点。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承担了重要的政治任务,开始了党在军队中开展政治工作、进行政治教育的全新尝试和初步探索。伴随着对政治工作重视度的提升,政工干部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在军队中扮演起独立而重要的角色。
一、政工干部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中的定位
(一)成分定位:以共产党员为主要成分开展政治教育
为了办好黄埔军校,中国共产党一方面鼓励和选派优秀党团员报考黄埔军校,另一方面还抽调了一批优秀党员到黄埔军校任教,特别是从事军校的政治教育工作。军校的政治部和政治工作,基本上由共产党人主持:周恩来、熊雄曾分别担任黄埔军校第三任、第五任政治部主任;鲁易、包惠僧等曾先后担任政治部副主任;聂荣臻曾任政治部秘书,恽代英任政治部主任教官,萧楚女、张秋人、项英、叶剑英、于树德、安体诚等任政治教官或承担政治工作。在共产党政工干部的努力下,还在军校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政工制度,推动了军队政治工作的发展,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正规有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始”[1]。
(二)特点定位:是黄埔军校区别于一切旧式军校的重要特点
主义建校、思想建军是黄埔军校的建校宗旨,黄埔军校在建校之初就将政治教育放在与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视政治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革命意志是黄埔军校区别于一切旧式军校和军队的主要特点,为了适应军校的政治教育,大量的政工人才成为学校必不可少的教育资源,政工干部也在建校宗旨的指导下在军队中有了更为重要的角色定位,成为黄埔军校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式军校的重要特点。发挥政工干部的作用,培养战士的政治觉悟,使他们明确军人的社会责任,知晓战争的真正意义,将政工干部的教育力量转化为军事战斗力,也是这支军队的重要政治优势。
(三)价值定位:是推动国民革命初期革命形势发展的重要力量
两次东征的胜利离不开政治干部的鼓励宣传甚至冲锋在前。黄埔军校的政治干部在开设多门政治课的基础上,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政治教育:办革命报刊、创“血花剧社”、引精英讲演,以此来吸引学生关心政治,大大提高了革命军人的政治觉悟。在东征的过程中,以周恩来为代表的政治干部亲临前线指挥,鼓励军队英勇作战。他们不仅注意对官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还特别注意联系群众,动员当地人民群众支援革命。周恩来领导的东征军总政治部,当时有宣传员327名,均受过军事政治训练,且懂地方方言,他们在东征途中深入开展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为人民利益而战,为国家的独立自由而战,是革命军的责任”[2]等切合实际的口号,使人民群众纷纷拥护革命军,这就为东征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政治干部成为推动革命形势迅猛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二、政工干部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中的形象
政工干部形象是政工干部内在素质的外化表现,军队的政工干部形象是其呈现在军民中的行为状态。形象对于政工干部而言意味着一种人格力量和无形资本,良好的形象能够凝聚民心、汇聚民力,有效提高政治工作效果。政治干部的形象不仅是军队的名片,也是塑造军队整体形象的指挥棒。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是中国共产党军队政治工作的发源地,以共产党员为主的政治干部以身作则,内外相济,深受国共两党官兵的喜爱,他们以自身的形象吸引了广大官兵、人民群众积极投身革命事业,成为一种无形的政治资源,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在国共合作破裂后,国民党军队政治工作的衰败和共产党一支彻底拥护人民利益的军队的建成,这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一时期政工干部形象的特殊性和为共产党在之后的独立建军中对这种形象继承的必然性。
(一)政治干部是有坚定信仰的革命者
作为政治干部,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根基和坚定的政治信仰。在国共合作的复杂环境中,黄埔军校的共产党员政治干部始终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在国民党的步步紧逼和暗中打压下,从未放弃自己的“主义”,他们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深入贯彻和执行正确的政治主张。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们能够保持清醒的政治判断,准确把握国家的政治航向,为黄埔军校广大官兵树立了信仰坚定的政治形象,也吸引和培养了一批不仅军事作战强,更有坚定立场的军事人才,为日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储备了政治力量。
(二)政治干部是有全局观念的爱国者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于年幼的共产党人缺乏斗争经验,在合作中实行党内合作,放弃了领导权。再加上国民党右派的阴谋分裂和对共产党的权力压制,使共产党员在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开展得举步维艰。但共产党员政治干部深谙国共合作是出于民族大义,在工作中始终把握全局,对国共两党官兵一视同仁,积极为军校以及国民军贡献心力。中山舰事件后,一大批共产党员遭到迫害,但为了继续军校的政治工作,熊雄、恽代英、萧楚女等共产党员毅然留在黄埔军校坚持开展政治教育,为保证军校和军队的正常秩序,助力国民革命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政治干部是有文韬武略的多面手
政治干部在官兵中首先应是理论知识过硬的形象,在政治教育和宣传引导过程中有内容、讲方法。然而在军队,特别是在国共合作时期的军队院校中,单纯的理论知识则难以服众。在战争环境下,面对不同的党派和不同知识层次的官兵,政治干部除了做好教育和宣传工作,还必须懂军事、能指挥、会管理,有文能武,深入军队实际开展政治工作。这一时期的共产党员政治干部正是凭借其文武兼修的形象,树立起了政治干部在军校官兵中的威信,使政治工作得以有效地开展,并在军事作战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政治干部是有先锋意识的探路人
这一时期的政治干部是时代的先锋。他们始终把握时代命脉,积极探索求新。他们不仅走上了救国救民的最前线,更善于用最先进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他们不仅在工作中率先垂范,成为官兵学习的楷模,更善于用理论结合实际,成为军队政治工作的拓荒者。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政工制度,这是军队建设的新篇章。共产党员政治干部凭借其对时局的正确分析,从军队实际和人民群众的实际出发,深刻认识到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他们不断改革政治工作内容,创新政治工作方法,以能教育群众、吸引群众、鼓舞群众的政治工作为中国革命凝聚了力量,成为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发展过程中的探路人。
(五)政治干部是以兵民为本的知心人
官兵和群众是革命时期政治干部开展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共产党员政治干部对黄埔军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深入、细致,他们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学生中间,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和政治问题。很多官兵加入军队的目标不明确,他们为官兵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状况,以此使官兵树立起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革命意志。除了从官兵思想实际出发,以官兵为本,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党员就已经开始切实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他们提出“打倒土豪劣绅”等符合群众利益的口号,并使军队官兵牢固树立联系群众的观念,军队所到之处对人民秋毫不犯。政治干部对官兵的政治教育和对人民群众的政治宣传,使其深受广大官兵的尊敬和喜爱,并使国民军深受老百姓的拥戴。政治干部在以兵民为本的政治工作中广泛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三、树立良好政工干部形象的时代意义
良好的政工干部形象既有对优良传统形象一以贯之的继承,又有结合时代的新形象塑造,例如在新时期政工干部还要树立起清正廉洁、善于创新的形象等等。不管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树立良好政工干部形象的根本都在于使政工干部形象能够深入官兵和人民群众,切实发挥政工干部和政治工作的效用,将激发人们的精神因素转化为现实的战斗力。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一再强调“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政治工作作为人民军队长久以来的优良传统,一直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斗力开发的动力源。树立良好的政工干部形象,扭住政治工作这一生命线,在当前军队战斗力标准问题上,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一)传播新时期战斗力理念,引领军队政治建设
习近平同志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曾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围绕这一强军目标,习主席多次强调“战斗力标准”问题,战斗力标准,不仅是对军队提出的军事标准,更首先是一个政治标准,是党对军队建设的目标要求。
政治干部是把握战斗力标准的政治方向,引领军队政治建设的核心力量。树立战斗力标准,首先要使官兵树立正确的战斗力理念。政工干部在牢牢把握和准确理解战斗力标准的前提下,积极组织研讨和展开战斗力标准问题的讨论,组织官兵加强政治学习和政治锻炼,对使官兵牢固树立政治信仰和宗旨意识,以目标为导向加强军事训练,切实提高军事战斗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改进军队作风建设
胡锦涛同志曾提出要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强调“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3]。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军人必须坚持的最根本的价值理念,在全社会不断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为军队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政治干部是培育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力量。在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要立足军人的职业特征,结合历史上的优良革命传统和当今的时代特色。政治干部高度重视对广大官兵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军人使命教育,针对当前战斗精神“提不起”“树不牢”“用不好”的问题,特别注意培养官兵的爱国情怀、服务意识和英雄气概。他们将理论教育、历史教育与军官的政治实践紧密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军队文化建设形式,加强对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以显性和隐性的方式,促进了价值观念向优良作风的实际转化,为军人自觉提升战斗力水平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团结教育广大官兵,突出军民融合建设
政治干部是军队中协调军民关系的重要纽带。为做好军民工作,政治干部在军队中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正确处理官兵间关系,上下级关系、各兵种关系,以及军民间的关系等。通过政治教育和宣传工作,在军队中弘扬拥政爱民的传统,使官兵树立群众观念;同时,政治干部也不断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国防教育,通过对部分军队资源的开发与开放,以及相关政策的革新,使人们积极投身国家国防事业。政治干部不断创新的政治工作,凝聚了军民共识,并为军队营造了和谐有序的军中环境,创设了军助民,民拥军的良好社会氛围。
“政治工作是军队的生命线”[4]。总结历史经验,政工干部一直是开展政治工作,助力军队建设的生力军。政工干部的形象在政治工作的拓荒时期为提升军民政治觉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显示出在物质困难时期激发精神力量的重要性。而处于和平与发展时代背景下的人民军队,如何使军人承担新时期的历史使命,抗腐拒变,居安思危,并在塑造军队形象和提升军队战斗力中发挥政工干部的作用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的新问题,也是政工干部面临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王树荫.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9.
[2]春涛.东征纪略[J].政治周报,1925(3).
[3]胡锦涛提出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08-12-31.
[4]邓子恢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57.
[5]王树荫.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6]黄修荣.第一次国共合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7]广东历史博物馆.黄埔军校史料:1924-1927[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
[8]赵国付.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9]本书编写组.军队政治工作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0]许伟.深刻把握战斗力标准的丰富内涵[N].解放军报,2014-02-28(006).
[11]卢毅.国民党军队政工的发展历程及其痼疾(1924—1949)——兼与中共军队相比较[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0(4).
[12]马彬禄.突出政治军官形象建设[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8(6).
[13]唐志龙.论军人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联结[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0).
[14]张铁健.着眼全面履行我军历史使命构建和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