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浅论

2015-06-01周晓雨

文教资料 2015年4期
关键词:终端设备个性化学习者

周晓雨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2013级教育技术系,陕西 西安 710062)

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浅论

周晓雨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2013级教育技术系,陕西 西安 710062)

移动学习已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就如何构建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作者综合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个性化学习现状与需求进行分析,采用递进式行动研究法构建和完善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

移动学习 个性化学习 学习模式

一、引言

随着因特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基于web的远程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方式和发展方向[1]。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都可参与学习。对于终身教育来说,传统课堂之外的学生人数大大增加,这些人没有固定的学习地点和时间,甚至工作场所也不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需要借助身边的一切可联网的设备,如计算机、PDA、智能手机等,随时随地连入远程网络教学系统进行学习。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00年“Mobile Learning”研究项目提出了移动学习概念,迅速受到关注,成为大学生关注的话题。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Alexzander Dye)。

利用现代信息工具,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是值得教育技术工作者探索的问题,移动学习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与实践视域[2]。在此背景下,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研究,有助于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的专业设计,有助于个性特征的筛选、大学生专业知识能力获得的评价,从而促进大学生移动学习的策略的深入探讨,同时有助于通过研究个性化学习模式及其支持系统的特点,为大学生移动学习理论提供有效落实的实践和建设性意见和策略。

二、研究设计与结果分析

1.研究目标

本研究以个性化学习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大学生的移动学习,构建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以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满足学习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研究内容

(1)基于移动学习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已取得成果分析。

(2)大学生移动学习状态的现状与需求分析。

(3)基于移动终端设备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的构建。

三、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

本研究分为三个研究阶段,分别是文献研究阶段、问卷调研阶段和模式构建阶段。在不同研究阶段,针对不同研究内容,采用相应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阶段

在本阶段,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开展相关的文献研究,对基于移动学习的个性化学习模式研究进行了现状分析。文献研究发现,我国已形成一定的移动学习模式,如基于短信的移动学习、基于WAP浏览链接的学习模式、基于Hadoop的移动学习模式等,对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和技术支持等也做了深入研究,但缺乏对学习者特征和学习模式的研究,特别是在个性化学习板块,没有提出详细的、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并且研究往往止于理论层面,研究中总结和提出来的策略缺乏有力的数据说明和实践支持。

2.问卷调研阶段

本阶段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挖掘出关于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现状与需求方面的数据。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普遍拥有移动设备,且乐意使用其进行学习,但是由于学习时间比较零散或是其他原因,大学生使用移动设备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查找资料或是下载资源,无法长时间在线学习,从而进一步导致学习效果不显著,无法充分发挥基于移动终端设备进行个性化学习的优势。同时,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发展需求,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二是最大化符合个性化学习特征的学习资源。

3.模式构建阶段

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的研究,主要结合移动学习的特点及个性化学习的基本过程两个方面综合进行考虑。

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是通过对大学生的全方位评价发现和解决其所存在的学习问题,并为其度身定制不同于别人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让大学生有效地学习。每一个学习者都是与众不同的,有自己独特的天赋特性、偏好和天生优势,也有不同于别人的弱点。了解和解决大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应该用个性化的方法适应学习上的要求[3]。

通过个性化学习及移动学习的特点分析,建立了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的雏形(如图1)。

图1 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雏形

在构建了初步模式后,采用行动研究方法,以华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学习模式应用到学生学习中,进行了三个阶段的行动研究,分别是:①初步应用,检验模式的合理性;②细化环节,提高模式的操作性;③探讨策略,验证模式的有效性。

(1)第一轮行动研究——检验模式的合理性

本轮研究的目标是分析基于移动设备的个性化学习模式的各组成部分是否合理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协调合理,同时分析基于移动设备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在学习者应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习者利用“掌中英语”移动学习平台提供的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学习工具,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听说学习、词汇学习、课文自主学习、测试评价、实现在线交流和答疑。

观察学习者的个人中心,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及学习进度。观察学习学习者在网站论坛的动态。为详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与效果,我们抽取了部分学习者进行访谈,问题主要涉及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具体过程、学习的时间、学习的效果及学习的自我评价。

通过本轮的行动研究发现,所提出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建构的模式各个要素关系合理,教学效果有效。但也发现了一些存在问题:

第一,由于移动学习不受时空限制,个性化学习具有非常强的自主性,有些学习者面对丰富而繁多的学习资源,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

第二,用于移动学习的时间零散,不能及时对学习内容进行测试评价。

针对发现的问题,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通过移动设备监控学习者的学习进度,为学习者提供周期性学习任务及学习内容的措施,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

二是通过移动设备,根据学习者的学习内容,提供学习测试评价的建议。

针对改进措施,建立了改进的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如图2)。

图2 改进的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

(2)第二轮行动研究——提高模式的可操作性

修正第一轮行动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实施相关改进措施,进一步细化基于移动设备的个性化学习模式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该模式在学习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通过本轮的行动研究发现,所提出的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建构的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学习者根据学习的建议,能够有针对地选择学习资源及学习评价测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移动学习的效果,但是也发现了以下问题:

面对繁多的学习资源,学习者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但也存在困惑,到底选择哪一些具体的学习资源才能够避免盲目性,高效地实现学习目标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个性化推荐学习资源的策略,为不同学习者提供用户评价高及学习热度比较高的资源。

针对以上改进措施,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如图3)。

图3 完善的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

(3)第三轮行动研究——验证模式的有效性

修正前两轮行动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本轮行动研究重点是为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移动学习提供高质量的推荐信息,观察是否促进学习者高效学习,强化学习效果。经过三轮的行动研究,实现对原来所提出的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的修改和完善。

上述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强调以大学生为主体,结合了移动学习及个性化学习的特点,从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学习评价、学习策略及学习工具入手,为学习者提出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学习的有效模式,提供高效率、好效果的移动学习方法。

四、研究结论

本研究经过理论探究分析、研究设计和研究结果分析等一系列的探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通过结合移动学习的特点和个性化学习的基本过程,构建了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如图4所示。以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自主学习为重点,通过开展三轮行动研究,完善了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该模式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巧妙地融合了移动学习及个性化学习的特点,从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学习评价、学习策略及学习工具入手,为学习者提出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学习的有效模式,重视个性化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评价和学习引导。

图4 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大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

[1]胡通海.移动学习的定义、特征和结构[D].徐州师范大学,2010.

[2]刘珍芳.移动学习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方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5(9):37-39.

[3]韩成春,席建中.深入推进大学生个性化教育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科技信息,2011(35).

猜你喜欢

终端设备个性化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视频监视系统新型终端设备接入方案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在电力配网自动化的应用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车站信号系统终端设备整合及解决方案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