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分析

2015-06-01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6期
关键词:甘精降糖药低血糖

江 浩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分析

江 浩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方法 120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 A、B、C三组, 各40例。A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B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 C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及格列美脲治疗, 治疗24周后观察各组血糖达标时间、糖脂代谢、低血糖次数。结果 C组血糖达标时间(8.24±1.35 )d, 低于A组(13.24±2.86)d及B组(12.87±2.75)d (P<0.05);各组患者空腹血糖 (FPG)、餐后2 h血糖(2 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降低明显, 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FPG、2 h PG和HbAlc下降高于A、B组(P<0.05);各组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 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G、TC和LDL-C下降高于A、B组, C组HDL- C升高大于A、B组(P<0.05);各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确定。

糖尿病;甘精胰岛素;疗效

近年2型糖尿病发病率升高[1], 强化血糖控制可减少心脑血管风险[2]。2012年糖尿病治疗指南中提倡HbAlc不达标患者及早用胰岛素治疗[3]。在原有口服降糖药基础上给药甘精胰岛素, 产生可预见、长效、平稳、无峰值的血药浓度,实现HbAlc达标[4]。就此观察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5月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在本院就诊2型糖尿病120例, 男68例, 女52例;年龄35~78岁, 平均年龄(56.4±7.6)岁;病程2~20年, 平均病程(9.2±3.1)年, FPG 6.9~28.9 mmol/L, 平均FPG (8.9±2.6)mmol/L;HbA1c为7.5%~12%, 平均HbA1c(8.4±2.1)%。根据治疗方法分A、B、C三组, A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 B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 C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及格列美脲。三组患者例数、性别、年龄、空腹血糖、平均HbA1c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HbA1c≥6.5%, FPG≥7.0 mmol/L, 口服糖耐量试验2 h血糖≥11.1 mmol/L, 随机血糖≥11.1 mmol/L, 口服降糖药3个月以上且控制不佳者。排除妊娠、哺乳、胰腺切除术后、心脑血管、胃肠、血液系统和肝肾损害者。

1.3 治疗方法 各组患者睡前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 起始剂量0.15 IU/kg , A组患者三餐后加服二甲双胍0.25 g, 3次/d, B组患者加早餐前服用格列美脲3 mg , 1次/d, C组患者加服二甲双胍0.25 g, 3次/d及早餐前服用格列美脲3 mg, 1次/d,每日测血糖, 如不达标, 每3天增剂量2 IU, 直到空腹血糖控制5.0~7.2 mmol/L, 如达标维持现剂量;患者FPG控制目标≤6.7 mmol/L, HbA1c≤6.5%。

1.4 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24周后血糖达标时间、FPG、2 h PG、HbA1c及TG、TC、LDL-C、HDL-C脂代谢、低血糖次数。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血糖达标时间比较 A组血糖达标时间为(13.24± 2.86)d, B组(12.87±2.75)d, C组为(8.24±1.35)d, C组低于A、B组, 各组间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各组治疗前后糖代谢比较 三组FPG、2 h PG及HbA1c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指标下降高于A、B两组(P<0.05)。见表1。

2.3 各组治疗前后血脂代谢比较 三组TG、TC、LDL-C、HDL-C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G、TC和LDL-C下降高于A、B组, HDL-C升高大于A、B组(P<0.05)。见表2。

表1 三组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x-±s)

表2 三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比较( x-±s, mmol/L)

2.4 三组发生低血糖次数比较 A组发生低血糖5例(12.5%), B组发生低血糖4例(10.0%), C组发生低血糖7例(17.5%),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可口服刺激体内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或胰岛素治疗。部分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后未能使空腹服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增加心血管事件及微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本观察各组治疗后指标均下降显著, 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2 h PG、FPG 、HbA1c下降水平大于其他两组, 且血糖达标时间较其他两组缩短, 表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及格列美脲降低血糖效果优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格列美脲。各组治疗后, TG、TC、LDL-C下降, HDL-C上升(P< 0.05);C组的TG、TC、LDL-C下降水平及HDL-C上升水平大于其他组。

综上所述,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及格列美脲治疗并不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 联合治疗降糖效果好、长效平稳,值得临床推广。

[1] 宫雅南, 程穗茗, 黄淑妍.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2): 162-163.

[2] 刘丽梅, 张学军, 包明晶, 等.预混胰岛素转为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实践分析.华西医学, 2014(1):11-14.

[3] 王世蓉, 张新, 王刚, 等.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医学综述, 2014, 20(16):3023-3024.

[4] 汪东兴, 孔颖宏.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4 (3):13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6.113

2014-12-26]

525300 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甘精降糖药低血糖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关于口服二甲双胍类降糖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格列美脲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