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临床研究

2015-06-01刘庆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6期
关键词:后遗症康复训练针灸

刘庆军

·康复医疗·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临床研究

刘庆军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45例, 对照组仅给予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针灸联合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能力变化情况, 并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能力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法治疗后,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 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给予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后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 有利于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脑中风后遗症;针灸;康复训练;应用效果

脑中风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 患者预后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后遗症, 严重伤害其身心健康[1]。本文于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选取前来本院就诊的9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给予临床研究, 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 为提高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90例脑中风患者, 其中男59例、女31例, 年龄47~89岁, 平均年龄(69.82±6.10)岁, 病程20 d~8个月, 平均病程(3.09±0.41)个月, 疾病类型:脑出血29例、脑梗死61例。将90例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研究组, 各4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例数、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照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仅给予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针灸联合治疗, 具体如下。

1.2.1 康复训练 ①运动功能:训练内容应由卧至走, 初始阶段应以被动训练为主, 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逐渐转变为主动训练, 运动功能训练顺序为床上卧位、卧位转坐位、坐位(平衡、耐力)、坐位转站位、站位(平衡、耐力)、步行、台阶等;②Schuell’s刺激疗法:可利用卡片、口令等方式指导患者完成动作(听理解)训练其认知功能, 指导其描述卡片上文字内容加以语言训练。

1.2.2 针灸治疗 5次/周, 于患侧取穴, 如足三里穴、外关穴、手三里穴、曲池穴、三阴交穴、阳陵泉穴、合谷穴、悬钟穴、梁丘穴、百会穴、大椎穴、命门穴、膻中穴、内关穴、气海穴、曲泽穴、肩髃穴等, 每穴位施针以补虚泻实为原则,得气后需给予30 min留针, 中途可行针2次(15 min/次)。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增加相应穴位, 如语言障碍者加哑门穴、廉泉穴(不可留针, 刺入后即刻拔出);吞咽障碍者加哑门穴、水沟穴;口角歪斜者加颊车穴、地仓穴;痉挛者加申脉穴、跗阳穴、照海穴、居髎穴;弛缓者加足三里穴、昆仑穴、阳陵泉穴。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 得分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呈反相关, 即得分越少则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轻微、神经功能越好。生活能力评分(ADL)量表, 分数越高则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 即得分与生活能力呈正相关, 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ADL评分对比( x-±s, 分)

两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及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法治疗后,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 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研究表明, 脑中风后遗症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若未及时治疗将造成残疾或死亡等严重后果[2]。近年来, 由于多种因素(生活环境、条件、结构)不断变化, 脑中风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脑中风后遗症患者数量也随之增加,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康复训练是临床常用的脑中风后遗症治疗方法, 可通过长期规律性的训练内容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维持体内正常肌群生理功能, 使处于休眠状态的脑细胞得以成功唤醒并重塑功能, 有利于建立正确的运动思维及保持机体平衡,从而使患者运动功能、语言功能等获得满意恢复效果[3]。由本文研究可知, 对照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经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生活质量虽有所改善, 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提示需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其他辅助治疗措施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针灸是祖国中医理论中常用的疾病治疗方法, 运用于机体各穴位后可达到活血荣筋、舒筋活络等功效, 有利于使发生异常的机体筋脉逐渐恢复正常[4]。现代医学理论认为, 针灸可显著提高机体中枢神经兴奋性及局部神经系统肌肉兴奋感, 对恢复机体运动功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中研究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针灸联合治疗后, 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所改善, 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 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给予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后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 有利于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应用。

[1] 杨学军.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78例.中医临床研究, 2014, 6(7):68-69.

[2] 刘君玲.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疗效.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6):687.

[3] 周松晶.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60例疗效观察.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36(6):652-654.

[4] 吕寅生.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50例临床观察.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7):55-5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6.197

2014-12-11]

455000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后遗症康复训练针灸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春天的“后遗症”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