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2015-06-01张红梅薛树龙王美红
张红梅 薛树龙 王美红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张红梅 薛树龙 王美红
目的 探讨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49例, 服用奥氮平的为奥氮平组, 服用利培酮的为利培酮组。临床观察10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0周后,奥氮平有效率为89.5%, 利培酮组为87.7%,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组不良反应率为60%与利培酮组的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显著, 安全性高, 依从性好。
奥氮平;利培酮;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
奥氮平是噻酚醛二氮卓类衍生物, 由氯氮平分子结构改造而来, 药理作用和氯氮平相似, 具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一般特征, 对D2、D3、D4、D1、5HE、M型胆碱受体、H1受体和ɑ1受体具有较高亲和力, 属多受体作用药物, 能改善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1], 阴性症状情感症状和认知功能, 为验证奥氮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与利培酮进行临床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ICD-10国际诊断标准。②PANSS总分≥65分。③年龄18~60岁, 病程≤4年。④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排除脑器质性疾病, 严重躯体疾病, 酒精或药物依赖, 妊娠, 哺乳期妇女。⑥入院后肝肾功能, 心肌酶, 血常规, 心电图, 胸片, 脑电图未见异常。共入组98例,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49例, 奥氮平组49例, 年龄18~58岁, 平均年龄(24.15±10.16)岁,平均病程(2.31±1.65)年, 平均PANSS总分(91.31±7.45)分,利培酮组49例, 年龄18~60岁, 平均年龄(23.15±11.20)岁,平均病程(2.51±1.58)年, 平均PANSS总分(91.25±7.01)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奥氮平口服起始剂量5 mg/d, 2周内加至20~30 mg/d,利培酮口服起始剂量为1 mg/d, 逐渐增加至3~6 mg/d, 观察10周, 治疗期间不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情感稳定剂, 不接受电休克, 经颅磁刺激。可临时给予苯二氮卓类药物, 抗胆碱能药物, 受体阻滞剂。
1.3 疗效评定标准[2]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 4周, 6周, 10周采用PANSS评定临床疗效, TESS评定副反应, 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 6周, 10周来查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 心肌酶, 心电图, 各量表由经过培训的3名精神科主治医师评定Kappa值为0.86, 治疗10周末以PANSS减分率判定临床疗效, 减分率≥75%为痊愈, ≥50%为显著进步, ≥25%为进步, <25%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奥氮平组体重增加脱落1例, 不纳入临床疗效分析, 纳入不反应统计, 治疗10周末奥氮平组痊愈25例,显著进步16例, 进步2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84.5%, 利培酮组痊愈25例, 显著进步15例, 进步3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87.7%,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81, 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PANS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同期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PANSS评分比较( x-±s, 分)
2.3 副反应 治疗10周末, 奥氮平组副反应发生率TESS评分(4.75±2.10)分, 副反应发生率60%, 利培酮组(4.85± 3.10)分, 副反应发生率61%, 副反应多为口干, 便秘, 体重增加, 坐立不安, 烦躁, 患者能忍受。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精神病, 多起病于青壮年, 终生患病率1%, 据统计我国约有700万人患此病, 该病愈后不良, 约2/3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有明显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损害明显, 功能残疾率高, 全国残疾人中精神分裂症残疾占70%, 精神分裂症是导致精神残疾的最主要疾病,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减退的首要任务是控制精神症状, 恢复社会功能, 经典抗精神病药品由于严重锥体外系反应和过度镇静, 影响患者从事正常社会活动, 降低认知功能,加重社会功能缺陷,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转变, 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理念是不仅要消除精神症状, 而且要以人为中心, 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研究表明社会功能恢复已成为精神分裂症新治疗理念, 也成为评估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指标, 研究表明社会功能被认为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社会功能恢复与诊断、治疗等多方面因素有关[3,4]。
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与中脑成像系统DA高层有关, 阴性症状与前额叶多巴胺(DA)功能低下有关, 奥氮平是噻吩二氮卓类衍生物, 由氯氮平分子结构改造发展而来, 药理作用和氯氮平相似, 对泌乳素影响小, 最大优点具有氯氮平相似疗效而无粒细胞缺乏等副作用, 半衰期长, 约31 h, 服药1次/d, 和食物同服不影响吸收, 生物利用度高, 主要代谢酶为CYPIA2、D3, 对其他代谢酶亲和力弱, 提示对这些同种酶代谢的其他药物影响小, 发生相互作用危险小, 其他药物对奥氮平血药浓度影响小。主要作用于D2、D3、D4和D1受体,对5-羟色胺(5-HT2)受体有阻断作用, 常规剂量奥氮平D2受体占据70%~80%, 表明奥氮平有明显抗精神病作用, 很少引起EPS, 可以明显改善脑内多种神经通路, 尤其选择性作用于中脑边缘DA通路, 奥氮平对DA受体不同类型在不同脑区结合具有相对选择性, 因而能改善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症状。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PANSS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同期两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10周末奥氮平总有效率与利培酮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显著, 疗效相当。副反应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 说明奥氮平和利培酮副作用相对较小, 奥氮平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少, 更适合合并其他疾病患者[5]。
综上所述, 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 与利培酮相当, 安全性高, 依从性好,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黄彩英, 杨建明, 邓大勇.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2, 18(2):126.
[2] 周卉, 江开迭, 张红霞, 等.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1年随访研究.上海精神医学, 2008, 20(1):12.
[3] 黄寅平, 朱建中, 蒋幸衍, 等.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6, 16(6): 369.
[4] 江开达.精神病药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63.
[5] 李朝, 诸索宇, 凌政, 等.奥氮平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临床研究上海精神医学, 2005, 17(5):275-27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6.106
2015-01-14]
463000 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