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肉瘤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超声表现1例
2015-06-01周海霞赵怡璇吕冬梅
周海霞,赵怡璇,吕冬梅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长春130041)
纤维肉瘤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超声表现1例
周海霞,赵怡璇,吕冬梅*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长春13004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9岁,发现胸壁肿物2年,进行性增大2月。临床以“胸壁脓肿”收入院。于2年前外伤后出现右侧上胸壁肿物,近2月进行性增大,伴轻压痛,无寒颤、发热,无放射痛。查体可见:体温37℃,血压140/90mmHg。右侧锁骨上见一大小约5cm ×4cm×3cm肿物,轻压痛(图1)。双肺听诊未见异常。超声检查示:右侧近锁骨处皮下可见实质低回声光团,大小约5.4cm×2.6cm,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星点状动、静脉血流信号,探头加压有压缩感,后方胸大肌回声连续,超声诊断右侧近锁骨皮下实质占位病变(图2)。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行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CD34(+)、Bcl-2(弱+)、EMA(-)、Ki67(阳性率20%)、SMA(-)、S-100、Desmin(-)。病理结果:(胸壁)间叶来源肿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纤维肉瘤型)(图3)。
图1 右上胸壁肿物
2 讨论
胸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比较少见,属于胸壁恶性肿瘤中的一种,是皮肤低度恶性肿瘤,具有病程长、生长缓慢、切除后易复发、转移罕见等特点[1,2,3]。发病率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6%,占所有恶性肿瘤的0.1%[1,4]。1925年Hoffman首次把它命名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第17号染色体和第22号染色体的转位是引起DFSP的原因[1]。
图2 肿瘤位于皮下,紧贴表皮,类圆形,可见动、静脉血流信号
图3 纤维肉瘤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镜下所见
在组织学分型上,目前已知的有7种分型,即经典型及6种非经典亚型,即色素型、黏液型、颗粒细胞型、萎缩和斑块型、纤维肉瘤型和伴有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样区域的[3]。以经典型多见。本病例为纤维肉瘤型DFSP,属于DFSP的特殊亚型,占DFSP的5%-16%[5],相关文献报道极少。
DFSP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多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发生部位以躯干居多,其他部位有四肢近端、头颈及乳腺等。肿瘤大多数起源于真皮,常浸润局部组织,如皮下组织、筋膜、肌肉及骨。多手术切除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局部复发率较高,很少发生转移,在转移中又以肺和淋巴结居多[1,3,4]。
DFSP早期表现无特异性,通常为无症状固定在皮肤上的皮下斑块或结节,较硬,浅表皮肤可伴紫罗兰色、红褐色或粉红色,肿瘤通常生长缓慢,经过长达数月至数年的休眠期后,肿瘤可快速生长[3]。创伤是加速肿瘤生长的一个诱因。确诊通常延至发病后的数月或数年,误诊率高,常误诊为良性皮肤血管瘤,纤维瘤,囊肿、脓肿等[3,4]。根据病史和查体很难确诊,往往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确诊需依靠病理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由于大多数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CD34阳性或强阳性,CD34是鉴别诊断的有效手段,敏感性为89%-100%[1]。
CT和MRI对位置比较深的病灶诊断价值较高。根据王玉理等[6]统计,CT表现为稍低密度,较肌肉密度稍低,界限相对清楚,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MRI表现为皮下脂肪内规则或不规则肿块,大部分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T1WI呈低信号,与肌肉信号相当,T2WI呈较均匀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而超声检查对于浅表肿瘤诊断价值较高。但关于DFSP超声声像图表现报道较少。DFSP有一定特征性超声表现,据刘利民等[2]统计,二维超声表现可有4种,洋葱皮型,回声均匀型,回声杂乱型,囊实型。这些表现与肿瘤病理表现具有一定关系,如肿瘤成分和边缘浸润等。Shin等[4]认为以细胞成份为主时,超声表现为低回声;由细胞及纤维组织构成时,由于纤维成分导致内部回声不均匀,超声表现为混合回声。肿瘤的浸润性、分叶等特点可导致界限不清楚。由于瘤内血供丰富,彩色多普勒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周围可见少量血流信号。典型DFSP病灶为位于皮下脂肪层、紧贴皮肤、有宽基底的类圆形实质低回声光团,血流信号丰富。非典型DFSP病灶为位于皮下组织内、形态多不规则、不均匀回声光团,血流信号多不丰富[2]。因此,根据肿瘤位于皮下的位置,多数椭圆形,局限性低回声、不规则稍高或稍低回声,边缘浸润性,血流信号丰富等特点,结合病史排除囊肿、脂肪瘤等其他疾病,有助于DFSP的诊断。
本病例为胸壁纤维肉瘤型DFSP,其病理学特点为肿瘤细胞由经典型DFSP区域和纤维肉瘤区域构成,区域性低分化,细胞密度大,大部分区域CD34阳性,侵袭性及复发率相对其他类型更高[1,5]。其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肿瘤位于皮下,紧贴皮肤,基底宽,回声不均,界限清,形态欠规则,内部未见液化、钙化,可见动、静脉血流信号。初步误诊为脓肿,分析原因可能为对病史及病理特点认识不足。
综上所述,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有一定特征性超声表现,超声检查有助DFSP的诊断。确诊尚需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获得病理诊断。
[1]Folpe AL.Fibrosarcoma:a review and update[J].Histopathology.2014;64(1):12.
[2]刘利民,张韵华,袁海霞,等.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的超声表现[J].中国临床医学,2011,18(2):260.
[3]光 全,刘绪舜,王 峰.128例隆突性皮纤维肉瘤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5,12(3):236.
[4]Shin YR,Kim JY,Sung MS,et al.Sonographic findings of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with pathologic correlation[J].J Ultrasound Med,2008,27(2):269.
[5]蒋洪棉,朱世龙,李辛辛.纤维肉瘤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8例临床病理学观察[J].临床试验与病理学杂志,2014,30(5):569.
[6]王玉理,雷 益,李项夫,等.隆突型皮肤纤维肉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5):119.
吕冬梅(1968-),女,医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先天性心脏病及眼内肿瘤等超声诊断工作。
2014-08-19)
1007-4287(2015)06-1023-02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