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5-06-01吕潇潇
吕潇潇
(天津市津南区规划设计所,天津 300350)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
吕潇潇
(天津市津南区规划设计所,天津 300350)
在城镇快速化发展的今天,历史文化名镇保护面临忽视自然环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够、古建筑保护不当等问题。本文从规划角度出发,提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策略包括:历史环境保护与城镇开发建设的协调、历史文化传承与资源合理利用的共生、寻求保护与发展双赢等,试图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寻找解决方案。
历史文化名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发展
历史文化名镇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名镇,是摆在城市规划者面前一个重要的问题。现以天津市葛沽镇为例,探讨下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对策。
1 葛沽镇概况
1.1 历史沿革
葛沽镇位于天津市津南区东北部,地处京滨发展轴与东部沿海发展带交汇处,是连接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的枢纽地带。
据《葛沽镇志》记载,葛沽地区成陆后,因其北临海河东临渤海盛产鱼虾,约在1500年前北魏时期就有人定居;宋代开始有人在此种植水稻,开北方水稻种植之先河;元代的葛沽成为著名的盐场,一时八百里盐川蔚为壮观;明永乐年间葛沽开始形成现有建制,当时人们在原有水系基础上调理疏浚成三条河流,犹如带状,号称“水流三带”,为葛沽八景之一,后人又架木石桥梁九座,陆续修建庙宇18座,合称“九桥十八庙”,成为自明朝以来葛沽著名的名胜古迹;清圣祖康熙皇帝游览葛沽,曾为十八庙之一的马神庙赐联并御封葛沽为“太平庄”。由于水系发达,河道纵横,葛沽自明朝初年就成为华北津塘的中转码头、贸易货物集散地,成为著名的华北八大古镇之一。
1.2 历史文化遗存
葛沽镇尚存的历史建筑和已修复的文化活动场所有药王庙、郑家大院、妈祖庙等。
宝辇花会是在独特的地域文化孕育下形成的以娱神、娱民为内容,以民间花会为载体,含有历史、民俗、艺术、信仰、商贸等诸多文化内容的大型妈祖祭祀活动。葛沽宝辇花会始于明代嘉靖十六年,至今约有500年的历史,为此,葛沽镇于2003年被国务院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
根据文献考证及清代道光廿十六的镇区图纸可知,镇区历史格局可以概括为:水流三带、柳影九桥及九桥十八庙;并分布巡检署,千总署,税局等官衙及大量民居建筑。
2 葛沽镇保护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1 忽视自然环境的保护
每一个历史文化名镇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自然环境,而对于名镇的保护中确往往忽视对其周边环境的保护。葛沽镇由于区位优势明显,吸引了大量的工业企业落户,其中不乏钢铁制造等重污染企业。水环境、大气环境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使古镇呈现出“小桥尚在,流水不清”的景象。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够
宝辇花会这一大型的妈祖祭祀活动是葛沽镇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宝辇花会活动过程中,对花会行进路线的建筑风貌、空间格局要求较高,并需要规划匹配的表演、观演场地。由于葛沽镇缺乏相应的承载宝辇花会的空间载体,花会规模也在逐渐缩水。
2.3 古建筑较少,质量较差,机理混杂
快速城镇化下的葛沽镇,面临着城镇人口的快速增加、人民生活需求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等问题。古建筑较少,质量较差,肌理混杂。同时,葛沽镇区内部还存在下水道阻塞、道路积水、现有管网混乱,以及人与机动车混行等问题。葛沽镇现有的居住环境与日益增长的现代生活需要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这使得部分历史街区内的居民逐渐迁出,部分居民则在老房子的基础上改建或重建,以致葛沽镇功能逐渐衰败,原有的风貌特色逐步丧失。
3 葛沽镇保护与发展策略
3.1 历史环境保护与城镇开发建设的协调策略
葛沽镇的保护与城镇开发建设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诸如用地调整、道路交通组织、旅游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和空间视觉景观保护等,都应同步协调进行。
当今的葛沽镇既体现了典型明末清初民居聚落的形态,又因为城镇开发建设缺乏统一规划而形成混杂的现代农村式聚居风格。因此,根据葛沽镇风貌特点进行分级保护并划定分级保护范围,整治并去除影响历史特色的建筑物,在此基础上介入新的城镇开发和环境建设要素,促进历史环境在风貌上得到统一,在功能上得到提升,促使整个葛沽镇风貌古今融合。
3.2 历史文化传承与资源合理利用的共生策略
应注重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历史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为葛沽镇的保护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灵魂。随着葛沽示范镇的开发建设,本地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给本地文化的传承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现存比较完好的药王庙、妈祖庙等古迹予以重点保护和修缮;修砌红砖会道,以会所及茶棚为节点,整合会道两侧建筑风格,恢复历史风貌,有侧重的在老镇区集中恢复已消失的历史文化古迹,结合旅游开发和文化战略,可采用新建筑形式延续历史文脉的同时赋予其时代意义和新的生命力;保留老镇区的城市肌理和传统的街巷空间。在文化传承与资源利用共生的基础上,使历史文化和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建立良好的文化及旅游产业。
3.3 寻求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最佳途径
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使一定历史文化时期提供真实见证,并非保持静止一味的限制地方经济的发展,适度的旅游开发等经济活动非但不会破坏古镇的风貌,还会在展示遗产风貌和筹措保护资金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必须寻找到适当的结合点,做到保护与发展双赢。从规划角度要做好衔接,如将编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与旅游专项规划等结合考虑,共同指导当地的发展;在保护规划与经济发展产生矛盾时,做好规划引导,积极开辟新区等。
4 结语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葛沽镇保护与发展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模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葛沽镇保护与发展措施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葛沽镇的保护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政府部门应充分做好协调和沟通工作,广泛地发动群众参与,加大执法力度,确保葛沽镇保护各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衔接,实现保护和发展的有效统一。
[1]汤小玲,袁朝阳.长沙太平街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南方建筑,2006(8):79-81.
[2]盛勇.屈贾之乡太平街.旅游,2009(10):42-43.
吕潇潇(1986—),女,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城市规划,天津市津南区规划设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