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方法概述

2015-06-01罗丹阳

戏剧之家 2015年7期
关键词:数理逻辑作曲理论

罗丹阳

(辽宁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方法概述

罗丹阳

(辽宁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1)

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作曲技术的理论研究非常多元化,本文将主要从西方音乐历史和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入手,来分析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作曲理论技术的形成过程,以及这个理论技术形成的过程用了哪些方法。

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方法;历史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艺术财产,是智慧的结晶。可是,实际上音乐理论是复杂而微妙的,如果掩盖了这个事实,人们对音乐的发展的认识就会迷失方向。然而,“伟大的音乐”不是为了权贵服务的,而是劳苦大众的。为了使人们能理解音乐的真正性质,最合适的方法就是认真研究音乐的原则和功能,以便每个人都能从一堆杂乱的规则和奢华的“文化”中取其精华。近几个世纪涌现出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著名作曲家,而当时由于缺乏一种共同的主导思想,音乐的多样性是史无前例的,这直接表现在作曲技术上,“加料的”调性系统、多调性、十二音体系、四分之一调音乐(或其他分数的音乐)、“被拓宽的”调式系统等等。作曲家的个人作曲技术追求获得了一种罕见的重要性,既表现出艺术家在社会中的孤立,又表现出艺术家对自身历史角色的自觉。

一、实证、思辨的研究方法

实证和思辨是研究作曲技术理论中比较常用的方法,虽然传统复古,却是一种效果非常好的研究方法。因为西方在作曲理论技术的形成上比较早,所以,我国的作曲理论技术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从他们那里来的,而西方的复调、曲式等技术是很规范化的,而且很严谨。这些理论对中国的影响是很深的,我国作曲理论技术还是按照着他们的逻辑来研究的,有很多的研究作品都是按照他们的思维逻辑来对音乐技术形态进行研究辨析的。研究方法从世界音乐史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的深度也是在传统逻辑体系化、规范化的立足点上向现代和当代逐步进行的。这个时期很多的作曲理论技术的课本、不同年代的音乐作品的风格分析,尤其是关联到与传统逻辑体系相关的研究等等,都是运用了实证、思辨的研究方法。

二、数理逻辑研究方法

数理逻辑充分利用了数学的运算、坐标图表等,来完成音乐框架的设计和解析,往往形成了一个控制音乐作品的局部和整体结构力等方面的构成依据。数理逻辑运用得比较好的音乐形式是序列音乐。序列音乐在20世纪50年代进入了复杂阶段,探索的自由性受到记谱系统、乐器制造、演奏习惯和建立在十二音阶和贫乏的韵律学基础之上的所有西方音乐体制的限制。序列音乐的代表人物有梅西昂、达姆施塔特和克洛德巴利夫等。数理逻辑的发展不单单只是表现在序列音乐上,它在很多方面都有宽泛的发展。数理逻辑的研究方式不管是在音乐创作上还是在分析上,都比较看重两者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这样的方式有着非常强大的感性特色,它的结果是不可预见的。结果虽不可见,但是其在创作和分析的过程中是非常严谨的、细致的,整个过程都是有章可依的,不会出现混乱。这些方法都是音乐家努力的结果,他们为了这个目的不断地苦苦思索最终还是越过了传统规范音乐体系。运用数理逻辑进行音乐体系的构建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形成了,基础相当稳定。在1986年武汉音乐学院召开的“高等院校和声学学术报告会”上,高为杰的《和声力学研究》、童忠良的《和弦的数列与相位》、《和弦的定量与定值、,杨衡展的《福特“废掉性结构论”》、郑英烈的《基本集合对十二音的控制》、罗忠镕的《集合原型简便计算法》等论文,都是在国内较早运用数理原理进行音乐形态研究的[1]。自此以后运用数理逻辑进行音乐形态研究的范围就不断地在扩大,不只是在序列音乐和和声范畴,也影响到了其他学术领地。数理逻辑的研究可以达到音乐的最核心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一般都是几个音乐形态加在一起的,比如,它包括了音乐的结构、音高和组织概念等等。令人欣喜的事情是,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运用数理逻辑和坐标图表进行音乐的研究都有了非常深入的发展,为我国音乐创作的实践和传统音乐形态的研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三、西方音乐对我国音乐体系的影响

西方的音乐形成专业的理论体系比较早,文艺复兴之后很多艺术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西方音乐体系形态还是比较同一。到了20世纪,西方逐渐开始出现了很多的不同以往的作曲理论体系。这些音乐技术理论都有了自己相对比较完善的独立系统理论,当时在创作音乐和分析音乐方面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处理方式。按照这些理论创作的音乐和以往经典的音乐形态不一样,其理论主要表现在:(1)音乐框架张力理论。说到西方音乐框架张力理论不得不提到一个伟大的作曲家——兴德米特,他是德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其重要代表作有歌剧《画家马蒂斯》、《小提琴协奏曲》、钢琴曲《调性游戏》等。兴德米特的创作技巧娴熟,被誉为“20世纪的巴赫”[2]。他的名著《作曲技法》中运用了以和声力与旋律力为基础的音乐结构框架理论,这对20世纪的音乐创作和研究产生了源远流长的影响,他的理论不仅适用于传统也适用于非传统和声。他将和声运动的一些特征转化成了有严格量化标准的定量,使得非传统的音乐创作和分析有了理论依据作支撑。(2)序列音乐理论。序列音乐的鼻祖是勋伯格,他的高度理论性设计技术被后世很多作曲家作为了全方位的研究方向,成为当时引领一时的全方位作曲系统技术[3]。然而,序列音乐在20世纪50年代进入了复杂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作曲家通过对序列方法的超越和对偶然因素的吸收而实现对无法预料和例外的重新征服,这是六七十年代重大变革的主要推动力。到了让·巴拉凯的时代,他是一位个性强、极具天赋的浪漫主义者,他在很早就超越了传统的序列主义,转而提出一种为他的预言般的抒情性服务的“增生序列”系统。然而,序列音乐却不缺乏传统主义者,他们独立于前卫的音乐运动,比如马克斯·多伊奇,他是勋伯格的学生,他严格地延续了传统十二音体系。序列音乐技术早在80年代初就被中国作曲家研究并用于实践了,序列音乐的探索和实践自此就没有止步过。

四、作曲技术理论研究的未来

我国很多学校都开设作曲理论的课程,可是作曲理论是一门复杂繁琐的学科,虽然在课程的设置上面细分为了和声学、曲式学、复调学、配器学等,但也正因为如此,课程在空间以及时间上的分散,导致了学生们难以把这些课程联系起来,真正理解作曲的内涵,掌握作曲技能[4]。作曲理论的研究随着现在音乐形态的变化发展已经不再那么追求技术了,学习的人也少了,年轻人表演欲望强烈,而理论太枯燥,很多人都在忽视作曲理论的学习,转而去学习表演技能,比如,声乐、钢琴等还有很多乐器的表演。为此,对作曲理论技术的研究已经出现停滞不前的危机,真正愿意做音乐的人越来越少。

五、结语

作曲技术理论的研究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是为了让音乐能够更加地动听悦耳,发现音乐的本质,服务于社会。这十几年国内对作曲技术理论的研究推动了国内音乐的发展,然而,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一些作曲的研究很成功,可却让音乐变得复杂,脱离了社会文化内涵,所以有的研究还需再仔细分析后运用到实践中来。不但要从技术领域出发去思考理论的研究,还应该从社会的角度、人文环境去思考,然后将人们带入到音乐中去。

[1]庄曜.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方法概述[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5,(3):62-63.

[2]罗兰·德·康代.世界音乐通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金平.美国作曲理论的发展:1955—1995[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2):72-76.

[4]刘雅琴.探析作曲及作曲理论课“五合一”架构[J].黄河之声,2013,(19):48.

J614

A

1007-0125(2015)04-0074-02

罗丹阳(1975-),女,工作单位: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作曲技术理论。

猜你喜欢

数理逻辑作曲理论
AI:像贝多芬一样去作曲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邀你来我家
作曲心语
George Gershwin
数理逻辑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探析
圣诞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