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传统曲艺“恰咚咚”恢复保护的一些体会

2015-06-01彭亚平

戏剧之家 2015年7期
关键词:余姚曲调曲艺

彭亚平

(浙江省余姚市文化馆 浙江 余姚 315400)

余姚位于浙江省东部,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文献名邦”之称,距今七千年前,余姚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史前文化——河姆渡文化。同时,余姚的地方曲艺也悠悠流长。余姚恰咚咚始现于清朝初期,略晚于四明南词,早于宁波走书。那个时期,作为四大声腔之一的余姚腔基本衰亡,民间戏曲舞台一片萧条,而书卷气过重的四明南词,在当时文盲较多的乡村不受老百姓喜闻乐见,所以那个年代,尽管浙东学派的学术氛围相当浓厚,民间的文化生活却相对贫乏。

恰咚咚就产生于这样的风土环境,是流布于浙江余姚及附近的慈溪、上虞和绍兴等地农村的曲艺说书。恰咚咚使用余姚方言表演,以唱为主、说为辅。唱词为七字句,通俗易懂、合辙押韵。唱腔似吟似诉,称作“唱书调”。伴奏乐器除常用的尺板,有的艺人还在胸前横挂一只毛竹筒,左手提小锣,右手执短棒,击打竹筒与小锣。恰咚咚以其质朴率真的泥土气息而深深扎根于田野乡间,为当地民众尤其是农民兄弟所喜爱。然而至20世纪末,随着老艺人离去,恰咚咚这个大运河余姚段畔的重要艺术文化载体逐步淡出群众视野。尤其进入21世纪后,受到多样娱乐形式冲击和城镇化建设影响,恰咚咚在民间演艺环境几乎没有了踪影。

恰咚咚在当地的文化价值,不只体现在作为曲艺形式的本身,它对当地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也很巨大。如传统节目《只捞皮箱不捞人》不仅是恰咚咚本身的经典,也是姚剧《三篙恨》、越剧《龙凤怨》和越剧电影《花烛泪》的改编来源。其他如《华姐》、《高友哥与五姑娘》等传统节目,也都真切地承载并反映着当地百姓的喜怒哀乐与爱恨情仇,凝结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和审美观。这使恰咚咚不仅成为地域性很强的曲艺品种,而且成为凝结并体现当地百姓审美情趣与人生理想的十分独特而又重要的艺术文化载体。恰咚咚从已知有演出活动到今天濒临消亡,前后历时至少两百年。我们可以想象,有数以万计的先人们,接受过这种民间草根文化的滋育和熏陶。但遗憾的是,恰咚咚在解放前没有得到官署及文人的认可,以致在历代史书上来去无踪。由此也体现了那个年代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狭隘与偏颇,因为在那些掌握文化话语权的“贵族”群体看来,恰咚咚不过是弱势群体用来谋生的工具,称不上什么值得重视的“文化”。

这些年来,各地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就恰咚咚来说,因为上无传人、下无人传,只能先作些蛛丝马迹的发掘考证工作。十多年前,我们就曾设想把恰咚咚重新捡起来,但苦于当时既没有可资参考的原始资料,又没有可以调查访问的现存艺人。所以,这个愿望也就一直搁置着。直到三年前,有幸认识一位专家老师,并从他那里得到了一本《中国曲艺志·浙江卷》,翻开一看,里面不仅收录了恰咚咚的文字资料,而且还附有部分曲谱,这让我们惊喜万分。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恰咚咚至少具有这样两个特征:

一是注重宣扬惩恶扬善理念。仔细研究其节目的曲调、语言,不难发现,恰咚咚处处贴近群众,通俗易懂,唱老百姓爱听的,说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骂老百姓憎恨的,颂老百姓向往的。恰咚咚的“说唱”表演者本身就生活在社会底层,借“说唱”故事表达渴望与爱憎,向社会发出声声呐喊与呼声,而倾听者也都大多是下里巴人,抱有同感。所以善恶有报、爱憎分明的处世理念,也经由恰咚咚的传播,在当地得到更为广阔的传扬,是“以文化人”的绝好载体与手段。

二是曲调纯朴便于传唱。恰咚咚曲调有好几种,特色是纯朴、平和、简易,老百姓听后也能随口哼唱,曲调的形成来由无从查考,但我们现在掌握的恰咚咚曲调包含几种曲调材料:一是原有的恰咚咚的原始曲调,二是吸收化用的民间小调,三是加入了一些余姚腔的个别曲牌。这些曲调原料的共存杂糅,渐成已知所载和可寻的恰咚咚曲调样貌。

面对这些资料,我们赶紧着手进行整理,然后找到当地的作曲老师,开始了余姚恰咚咚的挖掘与恢复工作。

通过近两年的整理恢复,加上新编创作了几个节目,又积极参与各种曲艺比赛活动,且在比赛中获了奖,极大地提振了我们的信心!日常演出也通过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开展起来。如整理恢复的恰咚咚传统节目《姚江奇案》和新创节目《短信书记抗洪记》等,还参加了余姚市抗洪救灾主题电视节目演出,并在电视台得以播放。新创恰咚咚曲本《寻亲记》参加了2014年宁波市的曲艺新作大赛,获得征文三等奖。这几个节目还在各乡镇、社区进行巡回演出,让一个曾经消失的古老曲种被“唤醒”、“复活”,重新回到观众面前。

2014年初夏,恰咚咚参加了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余杭赛区的分会场比赛,登上面向全国的亮丽舞台,获得了创作提名奖。接着参加在山东省济宁市举办的“大运河流域地方曲艺学术邀请赛”获剧目铜奖,大大扩大了恰咚咚的影响。在让更多人重新见证恰咚咚这个重生小曲种独特魅力的同时,也验证着我们的心血与汗水没有白流。

把恰咚咚挖掘恢复起来的最大动力,是来自我们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身上的那份使命和责任感,以及对于家乡先辈们的文化创造的礼敬感。我们的初衷,就是要把老祖宗的珍贵东西继续传扬下去。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蓬勃兴起,余姚市在恰咚咚的传承保护方面进行了很大努力。特别是针对“上无传人、下无人传”的堪忧局面,有计划地开展了一些抢救性保护工作。但就当前来说,还处于初步阶段。

通常,一个濒危曲种“起死回生”的途径,基本上都是以排演节目作为切入点的。许多观众第一次看到恰咚咚的演出,也被其独特的唱腔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所感染,反响比较热烈。短期来看,此种途径确实具有一定效应,但从长远发展看,对于一个具有数百年历史的曲种,仅仅靠着恢复演出几个节目或借用来的少数人才,很难实现全面的传承和有效的保护。

从断层到续接,固然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突破,但如何实现从续接到兴旺,则是另一个任重道远的重要课题。目前,恰咚咚的演出节目还相当有限,恰咚咚的表演人才也较稀缺,进一步借调戏曲演员来表演的状态还在持续,距离真正日常化的舞台演出,并让当地观众充分了解和认识富有余姚特色和底蕴的传统曲艺恰咚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恰咚咚的恢复保护可以在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性保护措施下进行,在优化曲艺生存环境的前提下,真正达到恢复、保护和传承的目的。 任何一种曲艺式样,不仅具有保护、传承价值,还有研究、观赏、教育等价值,同时也决定了对它进行恢复的重要性、必要性。我们要在舞台演出中获得演变以及发展的空间,使传统曲艺恰咚咚继续传承下去并不断生长,在开发中真正达到保护的目的。

猜你喜欢

余姚曲调曲艺
Wake up, Bunny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布谷鸟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眉户《百戏图》《曲调名》考论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
余姚用“五个有”监管好土地
余姚男子私设作坊排污水污染环境被刑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