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校本教研的东风,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2015-06-01王春梅
王春梅
一、树立对品德学科奋勇追求的目标意识
1. 名师榜样的力量,促自我寻求发展的方向。林咏梅副校长是我校品德学科的带头人,她是广东教育学会小学品德课教学专业委员会首届理事,广州市特约教研员,海珠区名教师。她身上所拥有严谨的治学精神,独特的教学魅力都成为我成长的楷模。林副校长以自己为蓝本,向全校老师展示她是如何从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兼任品德课,走品德科的专业化发展之路,一路成长为一名副校长,现在成为海珠区“名教师”,获得小副高职称。从她的成长轨迹,我看到了一个品德老师如何通过专业化发展,在工作上取得成功的光明。
2. 理论修养的提升,促自我总结、自我反思。学校通过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专业理论讲座,引进专家,教师走出去”等一系列有长久规划的科组建设,培养了我自觉学习理论知识,主动在实践中反思的习惯。
每个学期,学校都会聘请专家对科组进行理论讲座,如李伟成主任、姚顺添老师、王小棉教授、苗海防导师、王清平教授等都曾莅临我校。通过专家们精彩的讲座,拓展了我对品德科的视野。专家们经常教导我们要懂得阅读:要读专业书籍,如《学与教的心理学》就是我们品德老师必备的,反复阅读专业书籍可以使大师的智慧与理论知识被我们慢慢吸收之余,也可以呈螺旋上升的态势被老师内化为自我的理论素养;必读专业的教育杂志,如《中小学德育》等,可以从一课,一专题中扎实我们的专业功底,通过直接与优秀同行的对话来汲取优秀经验。
许多教育专家指出:经验+反思=成长。苏格拉底说:“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校本培训中明确要求每个教师在学校的网络资源库里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每次外出学习培训,期间要写学习笔记和学习反思,回校后要在科组教研活动上进行专题汇报,积极撰写论文参加市区的比赛。学校特别重视拓展品德科组“走出去”的学习机会,及时为品德科组带来很多各个层面的教研机会,多次承办区、市级的教学交流活动。我也在这么多的交流机会中,自觉地用学习的内容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用教学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反思效果,逐渐形成个人的反思成果,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二、名师引领,在实践过程中提升专业化发展
1. 师徒结对,促自我专业化发展一路传承
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只有一大批骨干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才有利于科组的稳定和长远的发展。林咏梅副校长在学校发挥着名师效应,主动接纳很多青年教师拜师学艺,我就是其中一位徒弟。林师傅竭尽所能,手把手教徒弟,小到教案上的一字一句,课堂上老师的一举一动,大到人生规划都细心指导。在师傅带领和教授下,我和其他青年教师互相结对子,互相切磋教学技艺,互相良性竞争推动自我发展。
学校始终关注教师的个人成长,把教师的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各位专家的引领下,我制定出《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根据个人需求列出三年及年度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既了解自我发展方向,明确职业目标,又以此途径缩短职业成长路程。同时,林咏梅师傅也给我的规划分三步走:争取多上区公开课,锻炼为主(奠基期);争取参加各项品德课的评比,提高为主(建筑期);争取参加市的各项比赛,推广为主(验收期)。我在师傅量身订造的这几年发展规划,如同建楼房一样,从“新手”发展为“有丰富经验的品德教师”,对品德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懂得在处理课堂教学时候突出教材的主要步骤和主要内容,关注课堂动态生成,从学生的细节中发现教学问题并且及时做出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可以准确地把教学目标具体实施在教学环节中。
2. 课题研究,促自我专业化实践不断提升
“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做课题最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育科研必须有较扎实的学术功底,能“实实在在”、“以小见大”地实施课题研究才是最关键。
由于一线品德学科教师大多对自己专业教学领域中的思考都是零散的,思维的火花要么是局部的,要么就是点到为止。为了指导教师们如何进行课题研究,林副校长除了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引领外,还邀请品德科各个层面的专家到校进行课题研究的指导,把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通过专家的引领做深入的思考。
普及面一定要广。林副校长在学校成立了专门课题研究小组,把数学科、英语科,美术科里曾经参与过课题研究的中、青年教师吸纳进来,让他们交流、总结出一些课题研究的做法,为其他一线老师做出了行动的依据。学校大力支持有能力的教师开展子课题研究。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