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文化下的青少年教育

2015-05-30孔星辉

艺术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视觉文化

孔星辉

摘 要: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读图时代”的来临,许多青少年面对信息量十分庞大而且复杂的视觉产品,如何理性看待良莠不齐的视觉文化产品成了青少年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接受和学习能力如此强盛的青少年时期,获取视觉文化社会常识是有需求空间的。

关键词:视觉文化;视觉素养;视觉表达

1 视觉文化的产生和影响

1.1 产生

20世纪美国消费社会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向以消费为中心,在消费社会转型期间西方学术界出现了以批判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为出发点的“文化转向”。消费社会在以消费为中心的情况下,使得所有商品以最吸引消费者的形象展示在大众面前。形象与商品的关系十分紧密,消费商品的过程逐渐演变成消费形象的过程。“消费社会的运作结构善于将人们漫无边际的欲望投射到具体的产品消费上去,使社会身份同消费品结合起来,消费构成一个欲望满足的系统,成为获得身份的商品符码体系和符号信仰的过程。”如此的消费系统产生了大量视觉符号。

1.2 影响

视觉符号如此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无法逃避这一现象。对于这种现象做出敏锐反映的是匈牙利的电影理论家巴拉兹,他在《电影美学》中提到“随着电影的出现,一种新的文化将取代印刷文化。”在“文化转向”研究的趋势和消费主义盛行下,“视觉文化”有了其出现的必然性。丹尼尔贝尔提出“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在视觉产品被消费的同时,人们会沉迷于直观的感官享受而习惯于相对应的浅显的直观思维。经典著作以视觉产品的方式向公众大量普及,许多需要深入理解的现象与问题被视觉消费的节奏打乱,产生了“文化快餐”这一特殊产品。深入而抽象的理性思考会被淹没在感官消费的环境下,认真而深沉生活的态度会被玩世不恭的生活方式嗤之以鼻。视觉消费就是对形象符号的占有过程。视觉文化转型期拥有良好的审视能力离不开专业的训练,视觉素养的训练就是应对纷繁复杂的视觉文化的一项能力训练。

2 视觉文化下国内外的视觉素养教育

2.1 理论认识

视觉素养的英文是Visual literacy,英文中literacy是指“读写能力”。美国为应对视觉文化的冲击成立了“国家视觉素养委员会”,该组织沿用约翰·戴伯斯对视觉素养的定义:“视觉素养是指一个人在观看的同时整合其它感觉经验,并将其发展成为的视觉能力的素质。这类能力对人的正常学习是根本性的。具备视觉素养的人能识别和理解周围环境中见到的视觉行动、视觉物体以及自然的或人造的形象符号。创造性地运用这些能力就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有分析地运用这些能力,还能领会和欣赏形象传播的名家杰作。”

我国也有学者对视觉素养做出了解释,如张舒予在《视觉素养、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一文中:“视觉素养是对视觉信息的解读、应用、创作和交流的能力,是更广义的观看与理解的能力。”美国学者约翰·戴伯斯将视觉素养分为三个方面:视觉感知能力、视觉理解能力、视觉表达能力。视觉感知能力是解读与分析图像中的信息能力;视觉理解能力是指观察者能够区分和理解图像的内涵;视觉表达能力是能够把自己的理念运用图像的表现方式进行有效表达。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视觉素养就是人们有解读图像,制作图像,用图像交流的能力。

2.2 实践研究

国内外视觉素养教育的现状,许多国家是以政府教育机构主导开展视觉素养训练,少部分地区是以民间机构普及视觉素养。有些国家将视觉素养作为单独课程进行教学,有些则将视觉素养与现有课程相融合教学。我们可以通过上述了解采用多元的方式普及视觉素养,但在上述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美术教育在视觉素养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视觉素养的各个方面都能在美术课中得到学习与训练,在整理中发现我国美术教育中对大学的视觉素养研究比对初中的视觉素养研究要多,初中的视觉素养研究比较缺乏。

通过罗恩菲德的《创造与心智成长》一书中我们可以知道青少年处于“决定时期”。“在中等学校中,技巧的发展显得特别重要,因为经由它,青春期个人在其个人的艺术表现中获得了信心。在青春期艺术的动机中,必须慎重考虑心理学家发展处青春期个人的特征。野心、固执、自我批评、自省以及‘对浪漫和冒险的欲望等特征。”在这一特殊时期,青少年脱離了儿童时期使用记号来代替现实,可是还没有建立起一种自信的表达现实的方式,由于在建立这种表达方式的过程中受到挫折,青少年的信心便会丧失,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在这一时期放弃了艺术创作活动。在生理与心理高速发展阶段如果丧失了视觉素养培养的机会,青少年面临的视觉文化社会带来的视觉产品将对其思维能力产生阻碍作用。创造力、想象力、表达力的欠缺导致青少年内心理想的表达方式无法达成,在这敏感时期又会产生挫败感。这种恶性循环将不利于青少年的素质发展。

3 青少年的视觉表达

在视觉素养的实践研究中,对视觉素养包含的方面有两种认识:一种是渐进式,如在视觉感知的基础上发展视觉理解与解读,在视觉理解和解读的基础上发展视觉表达与交流;另一种是整体式,其强调视觉素养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发展其中一方面都会对其他方面进行发展。第二种认识强调了视觉培养是一种整体能力的发展,更具有科学性。针对青少年参与性强的特点视觉表达为中心的研究符合整体发展需求。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自我意识的高涨,由于自我观察、自我反省、自我期望导致青少年侧重于阐发自身的体会与感受,表达思想与宣泄情绪是这一时期的心理需求。如此的心理特点结合一种合适的思想表达方式将是必要的,运用美术教育的视觉表达能力能够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运用图像的方式进行有效表达。

所以根据上述分析,视觉素养中以视觉表达为中心的研究与青少年心理需求相适应。在表达中认识和理解图像信息,在表达中培养创造力与想象力。以实际动手操作的形式比欣赏评述的学习方式更具有主动性,更符合该年龄阶段具有强烈参与欲望的心理需求。

研究者强调运用数码图像处理软件培养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如“用软件工具中的裁剪、去色、去掉杂乱背景、制作动感效果、模糊效果等”实践方法;从医学应用的角度使学生通过影像观察学会用形象的文字表述使读者能够想象出疾病的影像特征。这是一种文字与图像在视觉表达过程中的相互转译练习,具有借鉴意义。通过制作网页的过程中利用有逻辑的思维导图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运用视频剪辑软件pro和AE对视频进行剪辑编辑,通过运用“蒙太奇”的视觉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视觉表达能力。

上述文章是针对中学生的视觉素养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类实践研究,研究者以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做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研究。例如,摄影的角度、信息技术的角度、传播学的角度、影视的角度、漫画的角度等。充分说明了视觉素养培养方法是多元的,是可行的。在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中,研究者们谦虚地提出了其研究还有待深入发展的可能性。对于视觉表达为中心的视觉素养培养的深度研究确实有待提高,针对青少年特殊的心理时期,为了不失去其对艺术创造活动的热爱,寻找一项良好的教学课题是十分必要的。中学生对儿童时期的绘画形象的厌恶和对实现写实绘画形象的能力缺失,促成不稳定时期的焦虑感。作为非儿童式和非写实式的叙事漫画将是这一特殊时期符合中学生心理需求的视觉素养训练载体。漫画的实践性将是以视觉表达为中心的视觉素养训练的深入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 王岳川.消费社会的文化权力运作,鲍德里亚后现代消费社会文化理论[A].文化研究:第三辑[C].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127.

[2] 金元浦.文化研究:理论与实践[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31 ,253 .

[3] 巴拉兹.电影美学[M].中国电影出版社,1978:20-27.

猜你喜欢

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视觉素养培养的探究
视觉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策展研究
图像叙事:MV的视觉文本解读
视觉文化与女性主义艺术
论当下电影艺术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表现
基于视觉文化的网络视频课程数字化包装研究
涂鸦艺术的城市视觉文化表现
城市规划视角下现代化铁路枢纽站的视觉文化传播
当代消费主义语境下视觉文化的审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