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课程有效整合
2015-05-30于钦秋
摘 要: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开拓了美术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即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此作为研究基点,尝试构建了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课程整合的发展模式,并分析其课程整合的意义,指出整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抛砖引玉,进一步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进程。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美术;课程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1]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合在学科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推动教学向高层次、多元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本文结合高中美术学科教学的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中学美术课程整合。
1 有效整合的必要性
1.1 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美术教学,大多局限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教学手段相对陈旧。这些烦琐的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的培训,一定程度上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损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现阶段,信息技术已然逐渐融入美术教学,拓展了美术教与学形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让美术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然而,信息技术工具使用不合理成了主要問题,误用甚或滥用信息技术的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反思。例如,在上欣赏课时,有的教师接二连三地点击鼠标,一幅又一幅图像画面让学生们看得眼花缭乱。这样的课虽然很“现代化”,但教师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使美术教育真正成为一种艺术享受,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美学的感悟和开发。
1.2 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中学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其课程理念是:美术课程要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基础、多样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要;讲究学习方法和过程,培养学习能力。[2]其所呈现出的文化的多元性、课程的时代性、方法的多样性、交流的互动性、个体的主动性等特点与信息技术的特点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信息技术中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内容的表现方式,正好适合美术以视觉形象为主要传达方式的特点。其中新增设的现代媒体艺术模块内容,更是信息技术发展与艺术领域发展结合的集中体现。
通过上述两点,不难看出,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在美术学科中有效使用信息技术是值得大家深入探讨的问题。
2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有效整合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3]由此可知,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课程的整合,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高中美术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更好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2.1 整合模式:计算机辅助教师课堂讲授+基于网络的学生学习模式
(1)计算机辅助教师课堂讲授。该模块是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与美术课程整合的最初表现形式,也是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形式。美术教师充分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获得丰富的美术教学素材,根据其教学目标和任务,制作自己的演示文稿和多媒体课件,丰富课程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实现传统的教学媒体(如粉笔和黑板)无法实现的教学辅助功能。例如,“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学科五个学习模块(如图1)之一,这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和主体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以《故宫》一课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搜索和获取大量与故宫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进而精心加工成教学课件。在授课过程中,学生通过欣赏课件,辅以教师讲解,很自然地对故宫的建筑美形成了初步的印象,易进入学习情境。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工具,放大故宫汉白玉石阶上的浮雕、故宫建筑上的图案等细节,让学生产生不同的视觉体验。如果想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古代的建筑之美,还可以借助计算机进入网上虚拟紫禁城,进行全方位的体验。这样的课堂,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高效性是传统课堂所不及的。
(2)基于网络的学生学习模式。该模块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堂或课后的自主或协作学习。奥苏贝尔指出,实现有意义学习有两种途径和方法: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前者主要依靠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并通过“传递——接受”教学方式实现;后者则主要依靠学生发挥认知主体作用,并通过“自主发现”学习方式来实现。本模块则主要以该理论为研究出发点。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例如,讲解“设计·工艺”这一模块时,计算机可以很好地成为学生的创作工具,为学生的艺术创作活动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运用画图、Photoshop等软件,在较短时间内创作出生动、有趣的艺术形象,突出了艺术表现中创意的重要性。此外,学生通过欣赏电脑设计作品,亦会提高设计意识,激发出创造力与创作欲望,全面提高艺术素质。在课后,计算机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合作交流的平台。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获取更多、更新的美术信息,欣赏和借鉴各类美术作品,逐步养成获取、鉴别、加工和运用各种美术信息的能力。
2.2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意义
其一,极大地丰富了美术课程内容,提高了美术教学课堂效率。运用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能清晰形象地显示某些美术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欢乐愉悦的形式和气氛中获取知识,以及形象地表现出语言难以描摹的某些情状。其二,信息技术所呈现出的“交流的互动性”特征,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师生间可以及时地反馈信息,教师可以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实时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2.3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中的注意点
(1)因时制宜。并非所有的美术课程都必须和信息技术整合,我们应根据具体的课程学习目标来确定。例如,“中国画”的学习,应该沿用毛笔、宣纸这样的工具,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在课程学习中,有些学生不喜欢使用传统的颜料等工具,而是使用画图或Photoshop等软件来完成学习任务。这将会造成一些问题——学生對颜料的属性可能不太了解,对颜料调配的方法和技术可能就不熟练。这种过多依靠信息技术的做法,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于传统美术媒介的不熟悉,弱化传统美术技法。
(2)网络负面。网络中的信息丰富多彩,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学习的资源,但其中也有着许多错误的和不健康的信息。有时候围绕某关键词进行网络搜索,搜索到不健康的网页,学生出于好奇就会浏览其中的内容,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治理,坚持正面教育、采取安装网络过滤软件等措施。
(3)教师角度。在教学中,美术教师应该学会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不断挖掘硬件和软件的潜力,发挥多媒体技术的音频、图像、视频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掌握教学目标,提高其创造力和实践力,养成网络学习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反思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4)学生角度。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理念对学生的学习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的主人翁感,以及更强的自我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样才有利于在使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其主体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也才能符合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培养目标。
3 结束语
面对信息技术时代,教学改革最根本的基石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新理念的融合。如本文上述,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有利于实现美术整体教学的最优化,它是对传统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挑战,它必将会实现美术整体教学的最优化,为美术教育开拓一片崭新的天地。然而,技术、课程和教学的整合是有限度的,我们不应该而且也不可能把所有课改的希望都寄托在信息技术上。它毕竟是一种技术,是一种实践的工具,一切都需要教师去组织实践才能获得成功。[4]总之,对广大的美术教师而言,考虑如何有效、全面统筹好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等诸多要素,这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参考文献:
[1] [D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61386.htm.
[2] [DB/OL]http://www.027art.com/Article/HTML/18095.html.
[3]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05(5):44-48.
[4] 虞哲.多媒体环境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J].现代教育科学,2005(5):12-13.
作者简介:于钦秋,男,美术学硕士,中学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