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尼娜》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
2015-05-30王佳
王佳
当今声乐表演中对演唱作品的倾向行为,导致了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这类声乐艺术宝库中的经典之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典范之作中,《尼娜》这首艺术歌曲中涵盖了许多韵味和技巧,欲领悟其精髓,必须细细品味、钻研。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因其可针对气息运用的各个方面进行练习,引起了声乐学习者的珍视。严谨而扎实地把握这类纯粹的声乐歌曲的演唱,是美声唱法训练不可缺少的训练内容,也是声乐表演不可摈弃的根基。
目前,通过举办古典艺术歌曲的音乐会等形式,国内声乐界演唱家、教育家正在引导声乐演唱者对这方面的思考。本文通过挖掘及整理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尼娜》的艺术特征,深刻剖析了歌曲蕴含的深厚历史积淀及艺术底蕴,以及歌曲的艺术内涵;同时如何运用美声唱法丰富而有效的技术手段,解决演唱中的实际问题。以及通过对《尼娜》这样一首体现了技术性与艺术性高度融合的典范作品的分析和思考,提倡声乐演唱必须扎根与传统,回归古典,结合时代创新要求,不断规范自身的演唱、追求美的声音、形成良好的演唱风格。
《尼娜》是一首著名而又具有代表性的意大利古典歌曲,是歌剧《三个可笑而潇洒的男子汉》中的一首选曲,表现出母亲哀悼思念亡女尼娜,期望她重返人间的深切情感。歌曲篇幅不大,但精致优美,情感深刻,富有艺术内涵和感染力。
1749年,意大利歌剧《三个可笑而潇洒的男子汉》将“尼娜”带到了英国伦敦,由此这首歌曲就迅速流传,家喻户晓。歌剧的制作方请了许多当时的作曲家来为歌剧写作,但是在歌剧的咏叹调汇集,最受欢迎的歌曲(Favorite songs)里,《尼娜》的作者却没有署名。在其他的版本中我们大多看到歌曲的作者是佩尔戈莱西的名字,但是由于佩尔戈莱西逝于1736年,因而难以确认,也有人认为是意大利作曲家莱盖伦齐渥·文钦佐·钱比或者是莱斯塔的作品。
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大多具有旋律优美、短小精致,富有诗意的特点,歌词同旋律和谐而美妙的相结合。《尼娜》的创作建立于肥沃的艺术土壤上,其直白而简洁的歌词、动人的旋律、高贵典雅的钢琴伴奏,散发着恒久的艺术魅力。此曲采用了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写成。第二部分一开始紧凑的节奏及旋律中音程跳动与第一部分平稳舒缓的旋律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尼娜》的旋律写作充分体现了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平静而富有内在张力;文雅、朴素而情感丰富的艺术效果。在音乐线条缓缓流动的表面之下却暗潮涌动,悲寂的情感迸发而出,令人动容。
钢琴伴奏同艺术歌曲的创作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的创作是作曲家为塑造完美音乐形象,表达深刻思想内容而进行整体构思的一种展示想象力、丰富表现力的重要的艺术创作。钢琴伴奏对完整的表现歌曲内容、构成鲜活的音乐形象、带动演唱情绪、烘托表演氛围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尼娜》是用西洋典型的旋律小调写成。在小行板的速度上,歌腔先是围绕属音3,后又多次出现在下属音2上,进行乐思的陈述;接着,出现力度为F的四分附点音符和母亲对爱女悲痛的呼喊。这支歌前后两个段落,在演唱时都需反复一次。乐曲的最后有一个强起而弱收的结束句,表现出母亲痛定思痛的心情,和明知人死不能复生,而期望女儿回到人间的愿望。歌曲的伴奏,除了“听外面锣鼓声……”外,最后两小节的终止式为饱满的和弦外,其余都是娓娓袅袅的分解和弦。这一伴奏织体,为深情的人声部分提供了一个安谧,轻柔和哀婉的背景。
用意大利语来演唱《尼娜》必须经过认真、系统地发音学习。在具体训练中,首先,应该进行元音a、e、i、o、u的发音练习,将五个元音都放到咽腔内,然后再进行各种辅音与元音拼读的练习,所谓字正腔圆。其次,逐步开始高声而清晰流畅地读歌词。然后按照节拍读歌词,也就是将歌词按节奏朗读出来;将歌词加入旋律,将整首歌曲连贯起来。最后,进一步培养良好的语感,深刻理解歌词的含意,将作品的风格、思想内容表达得准确而深刻,达到演唱的艺术要求。
《尼娜》的演唱也是以优美而统一的音质作为艺术的目标。优美的音质建立在扎实的发音、科学的共鸣、统一的音质上。
要擅于把握一首作品通过曲谱、作者以及外来各类资源中透露的演唱信息,或演唱的细节提示。在《尼娜》的演唱中会遇到演唱表演与作品之间的一些具体细节问题,如果忽略曲譜及相关的资料信息,随意而为之,将会对演唱产生不良的影响。
《尼娜》的广为传唱,通常是使用f小调来演唱的。歌曲演唱的目的在于表现歌曲的艺术内涵,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不在于音调的高低。同时由于乐器发展的局限,在17、18世纪的音比现今的音要低,适当的移调,在《尼娜》的演唱中是允许的。
《尼娜》中的装饰音及加花是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最优秀的歌唱家们在演出时常常做即兴装饰及加花演唱。最初,装饰音和加花的使用,目的在于丰富音乐的表情,增强演唱的感染力,展示演唱者声音的灵巧性和宽阔的音域。然而,盲目地追求通过装饰及加花来炫技,很容易陷入演唱的误区,应当把握好原则:如果听起来唱得很吃力,不能游刃有余的驾驭,甚至破坏了演唱的完整性,那么还是不要强迫去完成过于复杂的装饰组合,可以不唱或选择自己胜任的组合来唱。
《尼娜》虽然是一首入门的歌曲,由于其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地位,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许多艺术大师录制了丰富的、高水准的、具有指导性的版本。例如,当代女高音迪里拜尔不仅有演唱会版本,同时还有教学版,著名男高音斯吉帕的演唱版本是比较早期的,具有意大利原汁原味的一个男声版本。对比歌曲的译音、语气语感和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歌曲演唱中形成适合自身的演唱特点,同样是唱好《尼娜》的重要的、不可忽略的再创作过程。
优秀的作品,更加需要优秀的演员,《尼娜》是一首感人泪下的艺术歌曲,她的艺术表达需要演唱者全身心投入。因此,在演唱歌曲时,忘我地融入歌曲的情境中,酝酿情绪,引发观众的共鸣,创造与歌曲内容相融合的气氛。
放松的姿态,优雅的动作,是《尼娜》表演中极为需要准确把握的。歌曲的主题悲伤但不悲愤,难过而不歇斯底里,古典艺术歌曲的风范是以情动人,演唱时辅以动作但切不可夸张。
在《尼娜》的演唱中有许多渐强、减弱等力度的变化,在表演时不可大肆发挥,带入一些过于自由的速度处理。
尽管《尼娜》是一首短小的古典艺术歌曲,但越是传统的,越是有珍贵的内涵值得我们探究、品味。
本文以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的艺术风格特征及美声唱法为研究基础,介绍了《尼娜》的创作背景、直白简洁的歌词、动人的旋律、灵动的钢琴伴奏等艺术特征。以此分析了《尼娜》的曲式结构、演唱风格特点、演唱技法的运用等歌曲演唱的内在要求。继而以自身的演唱表演为实践依据,进一步分析了《尼娜》的演唱中可操作的、对演唱具有现实意义的再创作。
演唱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国家的艺术作品必须要体现出各自独特的气质、韵味。不论是演唱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尼娜》,还是演唱其他不同时期,风格各异的声乐作品都要秉承“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学习方法。客观地把握美声唱法发展的脉络,在回归的心态中、运用自然的、朴素的身心去体验、去演唱作品。
通过对《尼娜》这样一首体现了技术性与艺术性高度融合的典范作品的分析和思考,追求美的声音、形成良好的演唱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