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民居建筑木雕为何更精美
2015-05-30李霜张荣强
李霜 张荣强
摘 要:中国古代民居建筑装饰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木雕,基本木构架建筑装饰都包括木雕。南北地域的民居建筑木雕中较为著名之一即东阳建筑木雕。但是为什么东阳的建筑木雕会从各流派中脱颖而出?可以说它是东阳地域环境、历史人文的产物,从题材、色彩、用材、技法等方面可以找出东阳民居建筑木雕精美的原因。
关键词:东阳民居;建筑木雕;精美;材料;色彩;技法
0 引言
东阳木雕,发源于浙江省东阳市而得名。是唯一一个以地名而得名的木雕流派。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的东阳木雕称为中国四大木雕之首,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而东阳木雕的发展中最大的一个品类就是建筑装饰木雕。历代的诸多传世珍品,大都属于这类。为什么东阳的建筑木雕大多雕刻极其精美,其主要是有地理环境的限制、历史制度的限制、也有材质的优势,更和东阳人的刻苦勤劳、手艺精湛有很大关联。东阳人把限制转化为特点,并发展其所能达到的优势,使得东阳建筑木雕从中国各民居建筑中脱颖而出,深受百姓们的喜爱。据现代考古发现中国建筑木雕在3000多年前就存在,而东阳的建筑木雕发源于秦汉,形成于唐,经过宋代到明代的发展,技艺已经逐渐成熟,在清康乾盛世时期进入鼎盛时期。后由于世道动荡,逐渐衰微。
东阳民居起源、发展、成熟于浙江省东阳市,因此得名。但它不仅是东阳本土的住宅形式,而且是一个建筑体系。以东阳木雕装饰的宅院,俗称“东阳木雕民居”。东阳民居建筑木雕发展成熟期是明清至民国。这一时期,它的雕饰部位,主要是在牛腿、琴枋、斗拱、杵梁上进行镂空浮雕的屋架雕饰;在门窗绦环板、漏窗和格扇窗格花、花心、花结上进行浅浮雕、锯空雕的门窗雕饰;在平池、反轩、舞台的顶面雕饰。保留下来的众多建筑木雕大多如上所列的部位。例如,明代所建卢宅,号称民间故宫,外表朴实无华,从屋架、顶面到门窗无不经过精雕细刻,内涵无比丰富,走进去所显现的就是一座座东阳木雕的博物馆。对于为什么东阳人在建筑中对于大木作、小木作喜欢精雕细刻,原因很多。
1 建筑木雕色彩
东阳民居集木雕、砖雕、石雕、灰塑、墨画于一体,而其中木雕更为突出。东阳木雕更是中国四大木雕(东阳木雕、潮州木雕、福州龙眼木雕、温州黄杨木雕)之首,并且是唯一应用于建筑装饰的清水白木雕(不上色、不着混油,只上清油漆,保留原木本色),在建筑木雕中独树一帜。清水白木雕施于建筑装饰是东阳民居的一大特征。这主要和东阳的地理环境及官府礼制有关。东阳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省份——浙江省的中部。主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兼有盆地气候。其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空气湿润。但是空气湿度较大,年平均湿度大。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彩绘就不易长期保存。另一面,中国历朝历代对居室营造有各种规制,特别对庶民的限制更多,以显示统治阶级的等级威严。不光对房屋间架有限制,对于建筑中的彩绘也有很严格的限制。例如,唐代就有规定:“庶人所造堂舍,不得三间四架,门屋不得过一间两厦,不得辄施装修。”而宋代规定:“凡民庶家,不得施重栱、藻井及五色交彩为饰。不得四铺飞檐。庶人舍屋许五架门一间两厦。”再如明代对此的规定“不许施斗拱、饰彩色。”清代是沿用明代的规章制度。[1]所以,东阳民居建筑几乎不施斗拱和彩画。再一方面东阳地区属农耕文化,较为俭朴。而且江浙地域文人雅士推崇清高隐逸的审美。在这种种的条件限制和民风影响下,东阳的匠人们把目光放到了其他方面。例如,不上色或上浅色的“白木雕”手法,追求清淡、内敛而不张杨的高雅格调。因着这些因素,东阳人就开始探索怎样把不能上色这一缺点转化为优势。最终把目光放在了雕刻精美上。故此,东阳建筑木雕的雕刻工艺作为重要手段之一远远比北方要更加的盛行,同时发展的品种众多,流派纷呈。历经了1000多年的东阳木雕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一种。而东阳建筑木雕作为它的最大类,也使建筑木雕从内容到形式达到完美统一。这种限定使得东阳建筑木雕匠人大多在雕工上下功夫。是东阳建筑木雕较其他建筑木雕精美的原因之一。
2 建筑木雕用材
东阳自古山林茂密,特产丰富。主要的建材资源有:松、樟、柏、榉等。豪华型住宅也采用楠木、花梨木、椴木、柚木、檀木等上等木材。但大多数用得最多的还是樟木。东阳盛产樟树,拥有原始樟树林,是我国特产珍贵用材和经济林树种,也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组成树种之一,被誉为江南宝树。[2]其栽培利用在东周春秋时代就有记载,至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2]《酉阳杂俎》(公元860年)中记载:“樟木,江东人多取为船……”人们当时用樟木来制造船舶,显示在当时人们就已经了解了樟树木材的抗腐性质。[2]樟树的根、茎、叶、花、果及树皮等器官中均富含芳香油。(芳香油是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分泌物)在《山海经》及《淮南子》对其开发利用均有记载。其味道能消毒杀菌,具有防虫蛀等功效。[3]樟树木材的利用也很早,《本草纲目》中记载:“樟……肌理细而错纵有文,宜雕刻”。[2]阐述了樟树木材的结构特点和高级用途。表明在古代人们已经认识到樟树木材质坚、纹细、色浅、易雕易刻的特性。把易雕刻木材原料,通过解锯、熏蒸,使之干燥不变形,为雕刻更精细的建筑装饰作品打下坚实基础。樟木较之楠木等生长更快,而这些丰富的木材资源,使得学徒们也能从一开始就接触易雕易刻的樟木木材进行雕刻练习,不用担心材料昂贵。在这种资源充足的保证下,东阳的木雕艺人的手艺不断成熟,也越来越了解樟木特性。在不能彩绘遮瑕的情况下,怎样使建筑更豪华精致成了首要问题。因此,东阳木匠提出解决办法是采用木材本身纹理及本色美来弥补不上色所具有的美感。这种风格被称为“清水白木雕”。即雕刻后只上清油,并不作其他任何彩色油漆染色处理,保持原木的原本纹理和本色。材质易雕刻,纹理致密、色泽淡雅是东阳建筑木雕较其他建筑木雕更为精美的原因之二。
3 建筑木雕题材与工艺
雕饰在建筑上大量施用是东阳民居的一个特色。东阳木雕有着久远的历史,匠师人数又多,所以留存下來的作品也很多。从这些作品中看,木雕匠师中有很多人都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从许多作品中,可看出创作者在创作一件建筑作品时会从构图、对称、所选题材及雕刻方式都会做出精心安排。这也是东阳建筑木雕较其他更精美的原因之三。
首先,东阳建筑木雕精美是由于丰富的题材内容和娴熟缜密的构思设想。东阳建筑木雕基本上都题材广泛、构图饱满、布局宏大。这表现在选取题材的广泛上,山水花鸟,飞禽走兽,人物等等。可以说,凡是能入诗入画的题材,又能符合建筑实际功能的需求的,没有不能雕刻的。一般会主选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主要分吉祥动物、寄情花木、历史典故、本地民俗风情、书法及抽象图案等几大类。而东阳自南宋以来,北方中原士族纷纷搬迁至刻地。带入深厚的儒家文化,提倡“仁、义、礼、智、信”,具有很强的教化作用。同时由于他们的到来,在势置田营造,使得原本以农为主的当地百姓开始务农兼工,豪华型建筑上的装饰也大多以这些官吏、富商、儒生的喜好为主。都深刻隐含儒家思想。例如,东阳建筑牛腿上的装饰雕刻大多以《官登太师》为主题,提醒子孙后代用功读书,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绦环板上雕刻花瓶插三支戟,喑喻连升三级。而一些富商或经商家营造住宅时牛腿大多选《刘海戏蟾》刘海耍一串铜钱与蟾共舞,象征大富大贵吉祥。而牛腿在东阳建筑中是雕刻的重中之重,用形态不一而内容和谐的题材进行特别精细的雕饰,成为东阳民居特有的一道闪光的木雕工艺风景线。这也成为东阳民居建筑体系的重要标志之一。凡是有牧丹花的雕刻都喻意富贵,是朴实老百姓对美好(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生活的向往。还有一些表达东阳人民日常生活劳作的场景图,大多刻在门绦环板上。例如,《农夫扬谷图》《开秤收购蚕茧图》,这些图是一方面提醒人们要勤劳耕作,一方面表现出东阳人不惧困苦,乐观向上的优秀品质。东阳木雕艺人十分注意建筑物的结构与雕刻之间的相互关系,考虑画面的完整、和谐、统一等均符合现代研究出的(下转第页)(上接第页)艺术的美的法则。说明东阳木雕艺人的审美,品位之高。例如,《农夫扬谷图》中,人物众多,但画面排列疏密有致,农夫与场景相融,重点突出、人物体态各不相同、衣着各异、动静姿态各不相同、面部表情刻画栩栩如生。可以说东阳建筑木雕艺术表现力很强,具有一定艺术价值。
其次,东阳是“百工之乡”,东阳人也非常勤劳好学。建筑木雕只有完美的设计,加上高超的雕技,才能成为珍品,毕竟人们建造屋舍是人生中一件大事,不管有钱没钱,都希望屋子较为明显的部位能比较精美。装饰门面。所以东阳建筑木雕随着时间的发展,画面越来越周密紧凑、和谐变化之时,雕刻技艺越来越讲究精雕细刻,在这种大环境下,木雕艺人们只能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技艺以适应更高的要求。于是产生了组织紧凑、结构完整、多层次镂空的深浮雕和刻画精致、可细细欣赏、层次分明的浮雕、满地雕、多层叠雕等多种雕刻技法。例如,牛腿的雕刻技法常用镂空雕、半圆雕、圆雕等相结合。牛腿是屋架装修中雕刻难度最大、花工最多、水准最高的构件之一。在东阳民居中,一只牛腿的雕刻用工很多都会超过一百人,是所谓“百工牛腿”。
4 结语
东阳民居建筑木雕非常精美并且獨特,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是不可再生的产品。我们在了解它的过程中,应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发展它。同时也要做好保护工作,让更多的后代子孙能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技艺。
参考文献:
[1] 王仲奋.浙江东阳民居[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168.
[2] 田大伦.樟树人工林生态学[M].科学出版社,2005.
[3] 李飞.中国樟树精油资源与开发利用[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4] 龚明伟.东阳木雕[M].浙江摄影出版社,2008.
[5] 华德韩.中国东阳木雕[M].浙江摄影艺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