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性乳腺炎治疗时机选择的临床分析
2015-05-30张树刚
张树刚
【摘要】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治疗时机选择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和病情,选择药物或手术进行治疗。结果:肿块型患者采用口服药物的治疗,其治愈率为95.9%;脓肿型患者治愈率为73.1%;瘘管型患者的治愈率为72.8%。结论:当患者患者属于急性炎症期时,是进行保守的药物治疗最佳时机;而当患者的症状属于静止期时,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治疗时机;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466-02
由于现代女性地位的上升,致使女性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患病率也在逐年增长。浆细胞性乳腺炎属于慢性疾病,是乳腺较为常见的病变。尽管此病属于良性的疾病,但症状较为复杂多变,在临床上及其容易误诊。近年来由于我国医疗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进步,使得浆细胞性乳腺炎误诊率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但仍然缺乏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本文选取在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及其病情,选择药物或手术进行治疗,并分析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最佳时机。现将具体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19~53岁,平均年龄(33.74±10.23)岁;病程5d~4n,平均病程(2.37±1.09)n;肿块的范围为2~17cm,平均范围(9.34±2.57)cm;非哺乳期患者为108例,只有2例为妊娠期;患者浆细胞性乳腺炎发生在左侧的为54例,右侧为52例,两侧同时发病的为4例。110例患者中有41例(37.3%)患者患有先天性乳头扁平或内陷。其中,肿块型的为73例(66.4%),包括急性炎症期的49例和慢性炎症期的24例;脓肿型为26例(23.6%)以及瘘管型11例(10.0%)。
1.2 一般方法
1.2.1 肿块型分为急性炎症期和慢性炎症期,其中急性炎症期的治疗方法为:①患者在患病的2w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乳房出现红肿疼痛,且疼痛的部位在患者的乳晕及周边的位置,按压有疼痛感,肿块的边界不清,有粘连感。②给予口服1.5mg的地塞米松,3次/d,在持续使用1w后改为0.75mg/次,3次/d;口服0.4g的甲硝锉,2次/d,持续服用1w后停止用药。③肿块若复发,则继续使用该药物,或者口服1.2g的小金丸,2次/d,外敷如意金黄散,3次/d,并可进行切除术。慢性炎症期的治疗方法为:患者的患病时间一般在3个月以上,可进行正常组织的切除术,病变的患者进行肿块的切除术。
1.2.2 脓肿型治疗方法:①脓肿型的患者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术;②伴有脑垂体瘤并发症的患者在换药时,给予口服2.5mg的溴隐停,2次/d,降低患者的泌乳素;③对皮肤未出现破溃以及脓液稀薄的患者,采用微创的治疗方式,在彩超的辅助下进行脓肿穿刺冲洗术的治疗。
1.2.3 瘘管型治疗方法:对此患者进行切除手术,在与患者乳头相通的瘘管,要剖开患者的乳头,找出发生病变的乳管。并将乳管及其周围组织同时去除,缝合成型乳头。
1.3 疗效判定
①痊愈:患者肿块完全消失,无疼痛及不良反应;②显效;肿块有明显的缩小,疼痛感降低;③有效:肿块有所缩小,疼痛感减轻;④无效:肿块无缩小,疼痛感没有緩解,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差( )表示。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肿块型患者的治疗结果
73例肿块型的患者,采用的是口服药物的治疗。其中有70例患者在服药的1~2d,乳房红肿的疼痛有所缓解;在进行服药的5~7d时间里,患者乳房红肿的疼痛消失。因此,其治愈率为95.9%(70/73)。剩下的3例患者的肿块范围较大,在服药后疼痛有所缓解,但无法消失。其中的1例患者进行乳房肿块的切除手术,术后的渗血较为严重,在3个月后患者治愈。2例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其中1例在彩超的辅助下进行脓肿穿刺冲洗术,并用地塞米松和甲硝唑进行治疗,连续服用2w,在一个月内治愈;另1例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在45d治愈。
2.2 脓肿型患者的治疗结果
26例脓肿型患者的治愈率为73.1%(19/26)。其中1例彩超的辅助下进行脓肿穿刺冲洗术,随访中并未出现复发的状况;18例采用肿瘤切开引流术,在65d内治愈,3例患者出现复发,在反复的脓腔置管冲洗引流术后治愈。
2.3 瘘管型患者的治疗结果
11例瘘管型患者在进行切除并乳头成型术后,有72.8%(8/11)例患者被治愈,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复发的状况。
3 讨论
3.1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发病原因可能在于,患者的乳腺导管排泄出现阻碍,或者不正常的激素刺激了患者的导管分泌[1]。使得分泌物聚集在患者的乳管内,造成患者纤维组织增厚。当患者管腔内淤积的物质内分解后,刺激了周围的组织,产生反应性的病变。急性期的浆细胞性乳腺炎在B超或X光的检查下容易辨别。
3.2 从上述的治疗结果中可以得出,对于急性期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以地塞米松和甲硝唑药物进行保守治疗可以达到较为明显的疗效,治愈率在95.9%。地塞米松能减轻患者的血管扩张,甲硝唑通过抗厌氧菌来发挥其药物的作用[2]。此种治疗方法能避免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于较大肿块的患者采用中药,能减少患者出血的状况,避免患者组织的损伤,效果明显。脓肿期患者一般采用切开引流术的方式,能避免患者乳房外形的明显改变,治愈率为73.1%。但在治疗的过程中,要保证引流的畅通[3]。瘘管型患者进行手术史保证其治愈的关键所在,治愈率在72.8%,患者也较为满意,值得大量的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当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属于急性炎症期时,是进行药物治疗的最佳时机,当患者的肿块属于静止期时,要进行手术治疗。要想保证患者乳房外形不受改变,可以选择彩超辅助下的脓肿穿刺以及脓肿置管的冲洗引流方式。
参考文献:
[1]毛洪绪.浆细胞性乳腺炎治疗时机选择的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4):561.
[2]付嘉,熊斌,司传平等.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变化[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3,29(8):821-824.
[3]马骥,王嵩,王夕富等.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RI表现[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1,17(3):2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