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艺术消费能力促进艺术产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2015-05-30张杨
摘 要:很多人认为艺术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实践证明,它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拉动了国家的经济。因此,世界各国纷纷探索促进艺术产业的道路,笔者从艺术品创作、艺术品生产、艺术品营销和艺术品消费几个环节论述了我国提高艺术消费能力,促进艺术产业化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艺术消费;艺术产业化;艺术产品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艺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艺术产业给其他行业带来的推到和促进作用,将其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多方鼓励和支持。
目前,就艺术产业化的发展水平来看,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运营管理机制,而且取得了一定成效,艺术产品成功输出到世界各国,带来滚滚财源。而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有效的体制还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中。
从宏观角度,艺术产业大致包含了艺术品创作、艺术品生产、艺术品营销和艺术品消费几个环节。艺术消费作为艺术产业的最终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艺术产业化的效果和发展水平。从营销学角度,消费能力决定生产水平,所以只有将艺术消费提升到一定程度,才能为艺术创作和生产环节提供较充足的资金基础,增强艺术的再生产能力,促使艺术生产力稳步增長。因此,笔者将从艺术产业的宏观角度,论述提高艺术消费能力,促进我国艺术产业化发展的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将艺术产品的消费作为日常消费的一部分,这主要是得益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温饱得到满足,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这是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人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向更高层次的需要发展。精神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而达到这个层次需要的人还在少数,处在这种需要层次的人大多缺少针对性,比较随机,大部分人倾向于消费热门、流行的艺术活动和艺术产品。从整个艺术产业的发展来说,这显然是不利的。原因一方面是人们对艺术缺少深入的认识,看法停留在表面,认为只要是大众喜爱、追捧的就是好的艺术,而忽略了那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深远历史背景的艺术形式,正如艺术市场上的高雅艺术,它们处在一个高处不胜寒的境地,鲜少人问津;另一方面,整个社会所提供的艺术产品单一,不够丰富,人们在选择上受到限制。
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应从意识上加以引导,即提高人们的艺术消费意识,让人们将艺术消费纳入日常消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意识的树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笔者认为要达到让人们了解艺术,喜爱艺术的目标,才是成功地树立了消费意识。
策略一:在中小学阶段开设艺术类课程,普及艺术知识,有意识地让孩子接受艺术的熏陶,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艺术鉴赏水平。许多发达国家即采取类似做法,如法国,制定各种政策鼓励青少年走进艺术场馆,接受艺术教育,像卢浮宫这种世界顶级的博物馆免费向青少年开放。而我国不仅没有相应的鼓励措施,在中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艺术类课程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仅限于教授一些美术、音乐类的基础知识。艺术类课程的开设大多数在课外,这些课程要么是孩子有相关兴趣爱好要么是家长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而且价格不菲。
策略二:在艺术产品的生产创作阶段,加大艺术设施建设,繁荣艺术创作。艺术产业化的发展依赖于艺术产品的多元化。种类丰富多样的艺术产品能够刺激人们消费的欲望。艺术产品与一般商品不同的是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这就要求创作者具有非同一般的艺术思维,即所谓的灵感。艺术创作需要灵感,但更需要宽松的环境,为此政府在管理艺术产业的同时,应努力营造适于艺术创作的环境。我国艺术消费水平不高,原因之一就是可供消费的艺术产品种类少,质量不尽如人意。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培养艺术人才,鼓励艺术创作,奖励优秀的艺术作品。其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资助、扶持艺术家,为其营造宽松自由的创作氛围。另外,加大艺术场馆的建设,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艺术活动和欣赏艺术品的场所,也可以间接刺激艺术消费。
策略三:在艺术产品的营销阶段,尤其是艺术产品流通环节,效仿发达国家的做法,降低一部分艺术产品的增值税,促进其在市场上的销售,同时这种做法又能激励艺术创作,刺激艺术消费,可谓一举多得。在艺术产品进入市场后,做好艺术产品相关知识的普及,包括艺术产品的发展历史、制作过程、艺术家、艺术价值等内容。以便加深人们对艺术产品的了解,激发消费欲望。
策略四:建立和完善艺术评价机制。艺术产业化的发展,势必导致艺术活动和艺术产品日益丰富,国际的合作增多。艺术产品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取向,如果没有完善规范的艺术产品评价机制,所生产出来的艺术产品体现的价值取向不明确或有所歪曲,甚至被发达国家的观念所同化。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体现民族特色和价值取向的艺术评价机制。政府在此责无旁贷,利用传媒的力量,在艺术产品的宣传和评判过程中,一以贯之。引导人们关注社会艺术活动的动向与热点的同时,了解评价的标准和意义。
近年来我国也在逐渐放松对艺术产业的管制,如鼓励各种类型的资本进入到艺术产业中,共同推动其发展;对国有的艺术院团和艺术机构实行体制改革,鼓励其参与市场竞争或市场化运作;我国政府关于鼓励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相继出台,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艺术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蒙莉.科学发展观视阈下艺术产业化探微[J].广西社会科学,2013(11).
[2] 张冬梅,王伟强.艺术产业化实践的理论诠释[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3] 李帅.试论艺术消费的后现代性特征[J].名作欣赏,2013(05).
[4] 冯民生.论消费社会的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特点[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3(04).
[5] 姚丹.“工业化”艺术生产中的艺术消费时代[J].电影文学,2013(18).
作者简介:张杨(1983—),女,吉林长春人,硕士,吉林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