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外宣思考

2015-05-30刘蓉蓉

对外传播 2015年1期
关键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新疆

刘蓉蓉

兵团的对外报道现状

今年10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隆重庆祝了自己60岁的生日。匆匆走过一甲子的岁月后,这个在中国最西部担负屯垦戍边历史使命,创造了无数辉煌的“老兵”如今正在谱写新歌,也渴望着被世人更多地了解。但是,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委托中国人民大学进行的一项旨在提升兵团外宣工作的调研结果显示,兵团对于很多外国受众而言,依然充满神秘,甚至有些古怪,他们将其视为“一群生活在边疆塞外,以特殊方式被编制起来、过着特殊生活的人”。一位外国人这样描述他心目中的兵团:“200多万人的一个群体,分布在新疆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说新疆有多大兵团就有多大;兵团人来自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中国所有省份的人都能够在遥远的异乡找到同乡,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中国有多大兵团就有多大。因此,想深入了解兵团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直以来,境外媒体对兵团的报道都零零星星,数量很少,不少稿件的消息源主要来自国内媒体的报道,而且时常存在误读与曲解的情况。根据新华社中国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对境外主流媒体近三年来涉兵团报道的最新调研结果,外媒对兵团的报道主要聚焦在高层人事变动、反腐败的最新进展、对外招商引资、城镇化的推进、旅游开发项目,以及兵团境内发生的突发事件等方面,整体的报道基调偏负面。其中“兵团的民族结构压制了民族的生存空间”、部队性质、“最后一个计划经济产物”等是外媒最常攻击和炒作的话题。而对几百万兵团人的生产生活,兵团对新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和引领作用,以及在地区反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等正面角度则很少着眼。

境外媒体与受众对兵团的种种偏见一方面是受到自身意识形态以及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也与兵团自身外宣力度不够,效果不理想,未能主动揭开兵团那所谓“神秘而古怪的面纱”,向外界展现其真实的面貌分不开。最近几年,中央各大外宣媒体加大了对新疆的报道力度,从民族、民生各个方面对新疆人民的生产生活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取得了良好的外宣效果。但是,也许是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和地位,专门针对新疆建设兵团的报道还非常少和零散,没有形成报道声势和合力,外宣的效果自然差强人意。

不过,今年的情况则大为改观。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周年前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都精心策划,推出了一批角度新颖、故事性强、制作精良的报道,尤其是报道在这些国内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平台上展示后,引起了国内外网民的高度关注,真正实现了积极引导舆论,树立兵团良好形象的目标。其中,新华社对外部在移动交互平台“我报道”上播发的《新疆兵团123新技能get》《兵团60萌萌哒》《最熟悉的陌生团》等一系列稿件尤为让人眼前一亮。这组稿件借助融合报道的思维和手段,运用时下最为流行的网络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以一种轻松俏皮的方式回顾兵团历史、讲述兵团人的故事、介绍兵团的新貌,让原本在许多读者心中神秘陌生的兵团变得面孔亲切、生动有趣。不少读者感叹:“真没想到,法大庄严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居然是这么‘萌萌哒。”从宣传效果来看,报道可以说是做到了直抵受众内心,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提升兵团对外报道水平的思考

1.各方重视,利用我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优势,加大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对外宣传和报道力度,建立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兵团宣传报道协调机制,培养一批懂新闻、知国内、晓国际的兵团报道人才。

2.找准新疆建设兵团报道的对外贴近性,重点选取兵团独特,而又让外界感兴趣、容易接受的内容作为报道的突破口,将我们想说的同外界想知道的巧妙结合起来。将兵团放在全球的背景下来解读,以国际视角讲述兵团故事,如反恐、粮食问题等。同时在报道的时候注意内外有别、外外有别,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侧重。

3.找准兵团的国际形象定位。这个形象定位一定是于我有利的、易于被国际社会所接受的。例如,200多万中国青年奉献青春、艰苦奋斗、成就事业的热土,新疆发展的拓荒者,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对外开放合作的“积极分子”,促进新疆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载体,地区反恐的核心力量,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当地现代文化的参与者,生态文明的重要力量,等等。

4.在兵团的报道中突出新闻性。在信息爆炸时代,只有那些新闻性最强的内容,才能进入首页或头条,才能有选择性地进入受众的眼球和脑海。因此,要结合兵团最新的变化、最新的进展,通过具体的事件来推动对外宣传报道。可以请资深编辑记者到兵团帮助梳理一批吸引海外受众眼球的新闻。

5.充分利用国内移动新媒体平台以及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积极对外宣传兵团。如今,中国的移动新媒体正以其庞大的受众群、持久的用户黏度、空前的传播力和惊人的发展速度成为许多公众热点事件的发源地和散热器,受到国际舆论界的高度关注。而脸谱、推特、优兔等海外社交媒体也正逐渐成为我国对外宣传的主战场,新华社、《中国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在这些平台上的账号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外粉丝的关注。因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对外宣传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并在报道中注意使用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表达方式,实现外宣效果的最优化。

6.加强相关国际舆情研判,组织专人持续跟踪并系统分析国际舆论关于新疆建设兵团的传播范围、特点、观点,以及影响程度,准确研判舆情走势,选择关键节点,瞄准重点国家,主动设置议题,增加有效传播。

7.针对外媒的曲解、误解,要加强对兵团的解释性宣传报道,从历史渊源到独特建构,从地理、格局优势到现实困难,从经济发展到民族团结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向外界介绍兵团的有关情况。

8.邀请外国人到兵团参观、生产、生活,由他们直接报道兵团。最近几年兵团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陆续邀请了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国外驻京记者等赴疆采访考察,以后这种活动可以多多益善,还可以请国外学者、官员来兵团走访。

9.兵团的对外报道还要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能与新疆的整体外宣起冲突,要为整个新疆外宣,为国家民族外宣工作服务。

兵团对外报道的选题

1.传播兵团人的独特故事。例如,新疆建设兵团的司令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军衔的司令员,而且还是国家公务员。这样的独特性会让外界很感兴趣。另外,兵团普通老百姓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在这里以独特方式被编制起来一起生活,他们的生产生活的故事也是外国读者所感兴趣的。可以报道“兵团人”的“中国梦”,其中可包括“致富梦”“团结梦”“区域梦”“世界梦”,也可以从两代兵团人的“同一个梦想”或“不同梦想”反映普通兵团人的生活、思想、价值观的变迁,以及大时代的变迁。

2.介绍兵团的特殊建构和它的运作方式。新疆建设兵团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党、政、军、企四合一的特殊组织。这也是外界觉得它神秘的原因之一。讲清楚兵团这一特殊性的历史沿革和现实情况有利于消除外界的误解。

3.宣传兵团在维稳和反恐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反恐是一个全球话题,新疆又是反恐前沿,因此兵团在维稳和反恐方面发挥的作用最容易吸引外国媒体和读者的眼球,引起他们的共鸣。曾经就有外媒这样描述兵团的维稳作用:“新疆建设兵团的驻地和人员就像一枚枚钉子一样,将新疆定在中国的版图上”。

4.讲述兵团促进民族团结的故事。

5.宣传兵团作为一个经济复合体是如何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如何在中国实现全面小康中扮演特殊角色的,如何在国际经济贸易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

6.宣传兵团作为农业科技载体如何带动新疆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包括兵团的杂交技术、摇杆技术、滴灌技术等等。

7.报道兵团的城镇化建设,宣传兵团是如何通过城镇化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的,这是外国媒体和受众很感兴趣的话题。经过60年努力,兵团以师建城,团场建镇,整体规划,分布实施,按照现代城市理念,已在荒莽戈壁滩上建起了石河子、阿拉尔、图木舒克等多座新兴城市和城镇,城镇化率已达到近60%。

8.宣传兵团在中亚地区和平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9.把兵团报道纳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报道范畴,从历史上破题,强调兵团存在的正义性和合理性。新疆屯垦戍边事业源远流长,远从西汉屯田戍边开始,经历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代2000余年,相袭至今,并且是不同时期维护古丝绸之路大动脉畅通的重要力量,而今天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不例外。

猜你喜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新疆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开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课程的几点思考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场地实战 现场点评 加强环境执法大练兵
《人民日报》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道的研究——以兵团60周年相关报道为例
兵团在
新疆多怪
用兵团精神凝聚兵团人的梦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