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对外讲述中国基层社会管理者的故事

2015-05-30章建民

对外传播 2015年1期
关键词:哈米调解员外商

第24届中国新闻奖揭晓,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海外版刊发的新闻报道《能说7国语言,化解社会矛盾,浙江首名外籍调解员诞生,义乌社区有了‘洋委员》,获得了第24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二等奖。该作品以生动事实回击了海外对中国基层社会管理的质疑,彰显了中国基层民主开放的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对外传播效果。

捕捉信息是前提

作品获奖,体会最深的是新闻采写功夫不在新闻里,而在于新闻本身之外,在于记者独特的观察事物和发现具有新闻价值信息的能力。

早在一年前,我与作品的主要新闻源——浙江省记协的副秘书长傅亦军等资深新闻界朋友有过多次探讨。经过一年多的关注和追踪,直到2013年11月,作品主人公、义乌经商的伊朗人哈米,在社区换届中正式当选为社区外籍调解员,社区党委书记范甲盛正式将红色丝绒外皮的聘书颁发给哈米后,才数易其稿,最终成稿。

第一次见到哈米时,他还不是正式的社区调解委员,社区也没有赋予哈米调解职权,但他热心,且能说七国语言,社区里遇到外商有矛盾时,他就义务出面沟通。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外国人在国内社区正式任职,还没有先例,哈米可以说是破了例,因此,有关方面对于这个调解员的聘任不仅需要层层请示审批,更是由于把握不定、讳莫如深,一直不愿意正面回应。然而,职业的敏感告诉我们,必须追踪这个“台风眼”。

2013年11月,在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我对这件作品的成功有了更高期待。尤其是对照决定中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让我眼睛一亮。我特别注意到在改革社会治理方式中,中央提出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居民自治”这个提法虽然不新鲜,因为早有村民自治,也有外来民工自治。但是,就从对外传播而言,寻找外国人在中国社区实行相对自治的新闻,肯定会引起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如果在义乌能找到在社会综合治理中,依靠外国人的自治行为来调节外国人与当地人、外国人与外国人、外国人与外地人等不同人群之间各种利益关系,达到化解社会矛盾的典型,作品出彩概率将大幅提升。

职业积累是基础

多年对外报道从业经历告诉我,只有挖掘浙江最有特色的新闻,讲好浙江故事,才能切实提高对外传播的有效性。

在这件作品采写过程中,我们最初只是单一地从外国人融合到义乌当地人中的角度考量。成稿后,发现没有跳出来,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无论是立意,还是与当时形势的粘合度都不高。于是,重新构思,着眼于社区民主自治、外国人的自我管理、社会基层治理结构变化等,不仅找到了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基层实践的结合点,还体现了基层民主开放的实际。随着思路的调整,作品立体感、时代感、新鲜感都增强了。

正如作品的评语所写:义乌聘请“洋委员”参与社会自治,是中国社区治理的创新和突破。“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要点之一。义乌被称为“联合国”,常居外商1.5万人,不少社区外商与当地居民混居,在带来小商品城繁荣的同时,社会矛盾也凸显。如何协调外商、义乌人的各种社会矛盾,义乌的实践既是基层首创鲜活经验,更为全国提供了样本。不足千字消息,巧择角度,精选材料;语言生动,写作精良,在简洁行文中涵藏丰富信息量。作品把“洋调解员”哈米的几个生活片断串连,生动呈现这样一个事实:在义乌,外商参与社区自治带来的好处多多,“联合国”人可以和谐相处。作品回答了海外对中国社会治理改革的关切,向海外展示了中国基层民主开放的成果。

透过评语,我体会到,虽然新闻敏感是一种顿悟型的思维形式,如同作家的创作灵感一样,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能使记者的认识在极短的时间内,有明显的突破。但是这个突破同样是基于记者职业综合素养的积累。一个职业记者的业务素养要达到这个程度:熟悉党的方针政策和客观实际,有相对渊博的知识,具有比较、判断新闻价值的丰富经验。当他具备了这些专业素养后,当面对一个崭新的事实或事件时,才能形成快速的记忆再现和联想,从而迅速地发现新闻和准确地判断新闻价值,进而有效地获取新闻素材。

深度挖掘是关键

义乌小商品城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件作品的独特性,但有了独特不等于能深度呈现。记得当时在采写这篇报道前,我曾计划写综述式通讯,因为,在义乌仅常驻外商就超过1.5万,小城故事多,写成长篇通讯不缺素材。但如果写成通讯,面面俱到很难把新闻的亮点写出来。在采写中,我查阅了大量有关在义乌外国人的材料,同时与公安、政府部门、街道、社区多次联系沟通;与作品主人公哈米一起参与调解,与他深聊,获得了第一手材料。在大量调查和了解基础上,感觉如果能聚焦在哈米一个人身上,以消息的体裁展现更能呈现作品的主题。

数易其稿,我最终将报道浓缩到900字,以消息呈现。既然是消息,就必须简洁明了,但又不能缺少典型且能让人感兴趣的事例。于是我们在报道的整合过程中,力争做到删繁就简,文章通篇没有华丽辞藻,只有事实的贴近,哈米这个义乌数万洋人中普普通通的“小人物”看似平淡的故事,强化了这篇对外报道的贴近性,从小处彰显了中国的开放意识。

「链接」

能说七国语言,化解社会矛盾,浙江首名外籍调解员诞生

义乌社区有了“洋委员”

浙江日报讯(骆逸群 章建民)2013年11月底,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浙江省义乌市,刚刚结束了全市范围的社区换届。在义乌鸡鸣山社区,这次换届最令人关注的是新增了一位编外调解委员:义乌经营贸易公司的中东商人哈米众望所归地获得新身份,浙江首名外籍调解员由此诞生。社区负责人范甲盛告诉《浙江日报》记者,以哈米为代表的“洋居民”参与社区自治,能有效协调各方面关系,化解社会矛盾。

据义乌市公安局统计,截至今年11月,在义乌的境外客商达41.1万人,常驻外商1.5万人。在江东街道的鸡鸣山社区,常住人口2143人,其中外商672人,分别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外商集居给小商品城带来繁荣的同时,也使社区矛盾突显。让“洋居民”直接参与社区自治成为义乌创新社区管理良性机制的大胆实践。

记者见到哈米时,他刚刚调停好两位外商的货物纠纷回到公司。类似这种矛盾调定,对48岁的哈米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哈米长得浓眉大鼻,颇为健壮,10年前来到中国经商,2007年在义乌注册成立了当地首家外商独资贸易公司。经营项目仅地面砖一项,如今每月要向中东市场发货50个集装箱。

作为鸡鸣山社区“惠民议事会”的3名外籍成员之一,哈米经常和当地人一起热心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讨论。去年10月,社区有要事需召开“惠民议事会”,当时哈米已订好飞往乌鲁木齐的机票,接到通知后,他毫不犹豫地改签了机票。近年来,哈米有多项建议被鸡鸣山社区采纳。不久前,在义乌市卫生局、教育局等部门组织的“求解外商就学就医难”座谈会上,他提出了“让外商购买社会保险”的建议,就被采纳并很快付诸实施。每年春节期间,很多外商不回国,选择在义乌社区过中国年,哈米也都放弃与在北京的家人团聚的机会,留在鸡鸣山社区与其他外商一起值班、巡逻。

除建言献策、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外,哈米还是社区出了名的“老娘舅”,热心为邻里调停纠纷。近日,本地居民张小姐把一套房子租给外商哈桑,由于语言不通,双方在水费缴纳问题上产生矛盾。哈米知晓后,主动当起翻译,帮助沟通,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能说7国语言的哈米,对义乌社区外商参与社区自治的方式赞赏有加。“有了外籍调解员,外商的诉求表达、权益保障、矛盾调处,都有了畅通渠道。”如今的哈米身上有很多荣誉,“社区十佳志愿者”、“义务消防志愿者”、“义乌十大好人”……但哈米说,他还是最珍视这个“调解委员”的身份。

猜你喜欢

哈米调解员外商
化身“人民调解员”的立法人
聚焦《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坚守团场的老调解员——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最受欢迎人民调解员孙光杰
老百姓的“帮大哥”——追记“人民满意调解员”高瑞奎
辛巴狗和哈米兔
辛巴狗和哈米兔
辛巴狗和哈米兔
辛巴狗和哈米兔
谁是冒牌外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