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2015-05-30金一民
金一民
摘 要: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制度管理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与国际商业银行的先进水平相比仍然比较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文章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基本情况入手,深入分析内外部原因,并就降低信贷风险的管理制度的改革完善提出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贷管理制度 改革与完善 举措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1-176-02
商业银行是高风险行业。在现行金融管理体制下,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大约70%左右的金融资产是银行贷款。商业银行主要的盈利来源于存贷差,信贷业务成为核心业务。目前,信贷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经营风险。因此,改革和完善信贷管理制度,防范风险是商业银行的重要任务。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与管理制度欠缺的关系
根据中国银行业务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统计,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从2003年的17.8%降到2006年前三季度的7.3%,虽然已经呈逐年下降趋势,且由两位数已经降到一位数,但与国际平均4%的水平相比仍然显得较高。
在较高的不良资产比率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制度和操作原因。主要体现在如下环节。
1.准入环节。由于风险管理水平的低下,贷前审查制度不严不实,错误地判断了客户的资信和项目的前景,在客户选择过程中,导致一些不良客户进入了银行的服务范围。
2.审批环节。由于审批制度不严不细,对相关国家政策和银行的业务要求理解不够准确,或者由于对问题的判断识别能力有限,在审批环节对一些存在高风险的贷款误认为风险不高,导致高风险贷款的产生。
3.放款环节。由于对合同签订相关规定和程序的误读,或者对放款控制不足,在放款环节没有及时发现风险的端倪,导致一些风险贷款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没有把损失控制在萌芽状态。
4.贷后管理环节。由于贷后管理制度和工作没有跟上,对客户的项目贷款缺乏及时的跟踪,或者跟踪不力,对客户资金使用的监督不力,导致产生一些不按合同约定使用的风险贷款。
二、改革完善信贷管理制度,防范化解风险的举措
1.健全完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目前的信贷风险主要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但内部因素引起的信贷风险也不断产生。在外部因素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的情况下,抓银行的内部控制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效。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是降低由内部因素引起的信贷风险的主要途径。
董事会及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必须制定明确的市场风险政策,必须清晰地知道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什么,承担风险的依据是什么,必须在风险能够控制的条件下,去操作和经营业务,贯彻收益和风险相匹配的原则。
健全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是否健全有效是商业银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建立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现代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未来中国商业银行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战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政策体系、决策体系和评价体系。风险管理的最终效果取决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架构是否健全、流程是否合理、政策是否到位。
2.要建立信用等级评定制度。目前,基层银行面对更多的小企业、小商户和个人贷款,信用等级评定是一个空白,基层银行业在对小企业、小商户和个人贷款决策时非常困难,要么不给贷款,要么贷款后形成大量风险。在目前我国社会征信机构不发达的情况下,基层银行金融机构要成立专门的信用评级部门,对自己所有申请贷款的客户群进行信用评定,可以根据客户审批贷款的大小额度,建立大客户的信用打分标准、中客户信用打分标准、小客户信用打分标准和个人信用打分标准。收集客户的详细信息资料,建立客户信息档案,每年一次对客户信用进行打分,每年的信用评定打分结果可通过银行业协会和当地银监局系统进行信息交流,建立客户信息交流制度,以便使基层银行业更多地了解企业客户的信用信息。对不讲信用的企业和客户要对其亮红灯或列入基层银行业限制的“黑名单”,共同限制其贷款;对守信用的好客户和企业要对其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和贷款支持。通过建立完善一整套的信用评级制度,形成一个客户重信用的良好环境,努力减少和降低基层银行业的信用风险。
3.要严格执行贷款的“三查”制度。一要严格执行贷款前的调查制度。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受理借款人借款申请后,应当对借款的信用等级以及借款的合法性、安全性、盈利性等情况进行认真调查,核实抵押物、质押物、保证人,认真测定贷款的风险程度。二要建立严格的贷款审批制度。基层银行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严格的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贷款管理制度。建立非常设的审批委员会,每次贷款审批前,由具有资格的贷款审批人员抽签确定组成本次贷款审批委员会,实行票决制,确保贷款审批的公正和透明,严防贷款审批过程中的不正之风。三要健全科学的贷后管理制度,包括贷后检查制度,及时跟踪了解贷款的使用情况、企业的管理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建立贷款风险预警制度,及时发现贷款风险的早期预警信号,尽早识别风险,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及时防范控制和化解风险。建立不良贷款管理制度,要按照贷款分类标准进行贷款科学分类,认真分析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把握不良贷款的变化趋势,及时提出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的措施。
4.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一要切实把各项规章制度渗透到各个业务岗位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操作流程中,培养和形成“视制度如生命,纠违章如排雷”的内部控制环境。二要利用多种形式认真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用典型事例和发生在身边的案件教育职工,使大家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竞争的严峻性,自觉地做到“心不贪,手不伸,身不斜”。树立正确的人性观、价值观,自觉抑制不正之风和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三要把各要害岗位的制度落实和案件防范作为考核的重要目标,同其政绩考核、晋升、奖励等直接挂钩,使各级领导干部与其所主管的要害部门工作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风险共同体。
5.要建立定期全方位的干部交流、员工轮岗和休假制度。实行干部交流制度,是防范银行操作风险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成为一项纪律,持之以恒地加以坚持。应严格执行新提任的“一把手”异地任职,基层银行各级高管人员定期异地交流;主管行长、从事资金、信贷、财务人事管理的中层领导干部,在一个工作岗位工作满三年,进行岗位调整;特别是对重要部位、重要岗位人员、高管人员要进行年度强制休假制度,对轮岗、休假人员及时进行业务跟踪审计,以防止银行积案的发生。
6.要健全内审稽核管理制度。一是在建立和完善基层银行金融机构稽核审计组织体系的基础上,要充实稽核审计人员力量,加强稽核审计人员培训,提高稽核审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增强稽核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二是结合基层银行的实际情况和上年度的稽核审计结果,确定本年度稽核审计工作的计划和重点,对案件高发部门、高风险业务、易发案件部位,加大稽核审计的深度、广度和频率。三是建立奖励和跟踪问责制度,对认真负责,及时发现重大问题、风险隐患和案件的要予以适当奖励;对稽核审计走过场,发现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导致形成银行案件和损失的要追究有关稽核审计人员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孔祥毅主编.金融理论教程[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 刘明康主编.银行业监管理念监管文化.2006年银监会干部培训教材
[3] 刘明康主编.银行监管实务.2006年银监会干部培训教材
(作者单位:温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台州分行 浙江温州 325000)
(责编: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