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梁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比较分析

2015-05-30刘蕴

经济师 2015年1期
关键词:比较分析吕梁农村经济

刘蕴

摘 要:文章比较分析了吕梁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因地制宜发展吕梁各地农村经济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吕梁 农村经济 发展现状 比较分析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1-165-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消费,更能保证国家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大事,也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2004年起至今,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1年聚焦“三农”,凸显了国家对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视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决心。

山西省吕梁市地处黄土高原腹地,黄河流域中段,境内山多川少,尤其西部山区,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土地贫瘠,加之降水偏少,不适合开展大规模农业机械化生产,这些不利条件一直以来都限制着吕梁农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前,全市经济结构长期以来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一直到1980年,农业产值仍然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5.2%。改革开放后,工业、服务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农业由于先天不足、重视不够,一直处于缓慢增长的状态。1980年吕梁农林牧渔总产值为37798万元,1990年为127710万元,2012年为99.7亿元,是1980年的26.38倍;1980年吕梁工业产值为30692万元,2012年为1903.1亿元,是1980年的619.91倍。可见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要远远快于农业产值增长速度。近年来,吕梁市委、市政府为推动全市经济转型,日益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提出“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和“8+2”农业产业化振兴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鼓励农民发起成立农业合作社,充分调动利用闲置资源,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空前提高、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粮食产量、蔬菜产量、肉蛋产量相比以前,均有明显提高。2012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为996935.10万元,比1980年的37798万元增长了25.3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318元增长到2012年的5364元,农村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在发生可喜的变化。

2014年吕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农业是本,全市要倾力支持“三农”,创新生产经营体制,精心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农业转型也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尤其在目前经济形势下,吕梁市主导产业——煤炭、钢铁均疲态尽显,农业作为可持续、低污染的“低碳经济”,理应得到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除了政府财政上优先支持“三农”外,还要引导投资向农村倾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采取有效途径,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农村的基础不同,经济发展情况不同,那么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村经济。首先,需要了解各县(市、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只有对各地农村经济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才可能“有的放矢”,针对性地提出政策,有效执行政策。笔者通过对比2012年吕梁市13个县(市、区)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比较分析各县(市、区)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及水平,为吕梁市未来各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依据。

一、比较分析的思路和步骤

为了比较吕梁各县(市、区)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首先要选取代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若干指标,指标的选取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及可测性。其次,对吕梁13个县(市、区)的若干农村经济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因子分析降维,把多因子综合成少数几个有代表性的因子。最后,通过这几个代表性因子对13个县(市、区)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名,使之更加直观的反映吕梁13个县(市、区)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二、指标的选取

反映农村经济的指标众多,这里主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比较重要的若干指标,而且这些指标能够综合反映农村经济的主要方面。比如,选取农业、林业和牧业总产值用来反映这三个行业的总产出。从吕梁现实来看,农业、林业和牧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行业,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选取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村用电量客观衡量农业现代化的水平;选取农业从业人员数则是反映农业就业人员的总体情况等等。总之,结合吕梁统计年鉴以及相关资料,经过筛选,确定以下9个指标,并赋予每个指标变量名。

X1—农业从业人员数; X2—农业总产值;

X3—林业产值; X4—牧业产值;

X5—粮食播种面积; X6—油料播种面积;

X7—农用化肥总量; X8—农用机械总动力;

X9—农村用电量。

表1下面为以上9个指标2012年截面数据表

三、因子分析

(一)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及方法介绍

因子分析是一种将多变量降维的有效方法,它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处理方法,把较多的错综复杂的变量,归纳组合为少数几个因子。用这几个因子可以解释所有变量的绝大部分的信息。所组合的因子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不同因子的变量相关性较低。每个因子反映一定的结构特征,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将各个因子归纳命名,来反映某一类问题。这样,少数的因子就可以代替原先较多的变量,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如下:

1.对要分析的所有变量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2.提取因子;

3.为创建一个更易理解的因子结构,进行因子旋转;

4.计算因子得分,根据得分对研究问题作比较分析。

(二)因子分析过程

1.首先在SPSS中建立9个变量13个样本的数据表,计算相关系数矩阵如表2:

2.效度检验。

KMO=0.504>0.5,说明因子分析的效果较差;但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150.881,P=0.000<0.001,否定原假设,即认为变量间的相关矩阵不是单位矩阵,各变量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以进行因子分析,见表3。

3.提取因子,通过SPSS用主成分法提取公共因子,如表4:

公因子方差Initial总方差绝对值为1,Extraction提取的因子的总方差越接近1,则因子对原有变量方差可解释的比例越大,信息丢失越少。由Communalities分析结构可知:所有9个原始变量的共同度都超过了0.7,其中8个原有变量的共同度超过了0.9,提取的因子解释了原有变量方差的大部分。

方差贡献反映因子包含信息量的多少,是衡量因子相对重要性的指标。从上面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共提出三个因子,公共因子的最高方差贡献率达到50.709%,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3.827%,说明转换后的因子结构保留了较多的原始信息。再看碎石图:

参照碎石图可以决定选取3个因子进行旋转得到最后的解。

4.有了因子分析的结果,并不能很明显的看出各个因子以及因子内各个变量的关系,可以通过方差最大旋转,使得同一因子内变量相关性增强,不同因子的变量有着明显的差异。通过方差最大旋转,第一个因子包含以下5个指标,分别是:农用化肥施用量、农业从业人员数、粮食播种面积、油料播种面积、农业产值,而第二个因子包含以下3个指标,分别是:牧业产值、农用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第三个因子只包含一个指标:林业产值,见表6。

(三)各县(市、区)的综合排名

通过因子分析,将9个指标归纳为3个因子,同时计算出3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因子的综合得分,对13个县(市、区)的农村经济进行排名,首先得计算成分得分系数,3个因子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如表7。

因子综合得分的计算公式为:因子综合得分=因子1的得分×因子1的方差贡献率+因子2的得分×因子2的方差贡献率+因子3的得分×因子3的方差贡献

经过计算,13个县(市、区)的综合得分如表8:

13个县(市、区)综合排名如表9:

四、结果解释与政策建议

(一)结果解释

通过对吕梁市13个县(市、区)农村经济的比较分析,对吕梁的各县(市、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1.平川4县(市)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其余9县(区),这是因为平川4县位于吕梁山东麓,太原盆地边缘,东毗汾河,地势平坦,河渠交错,灌溉发达,便于机械化耕作,适于大规模种植、养殖,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较高。其中,文水县、汾阳市是吕梁重要粮食种植基地;而孝义市由于工业经济发达,对农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孝义农业生产相对于其他县市产业化程度更高,农业生产方式在全市有模范示范作用。西山9县中,岚县地形相对平坦,适合开展机械化耕作,但由于岚县人口较少,前期经济发展不足,工业对农业带动不力,另外一个制约因素是缺水,但岚县农业如能提高生产技术,改进经营模式,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掘。其余山上的县(区),是典型的沿河黄土高原地貌,群山逶迤,丘陵棋布,沟壑纵横,地形破碎,不具备机械化耕作条件。但这里地域广阔,人口密集,如兴县是山西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县,而临县人口居吕梁第一,鉴于这些县(区)的现实,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开展小杂粮种植和果林栽植。

2.吕梁农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平川四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较快,经过多年发展,结构也相对比较合理;而贫困山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慢,结构很不合理,特别是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不利于优势互补,没有形成各县特色的产业优势。

3.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可大幅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从分析结果看,排名靠前的县(市)都是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好的县(市),在平川四县和临县、兴县,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关系密切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好,龙头企业相对其余县(区)多。孝义市有山西旺达农副产品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惠农淀粉有限责任公司、山西铭信禽业有限公司等;汾阳市有山西山宝食用菌生物有限公司、山西紫苑微生物研发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汾阳裕源土特产有限公司等;文水县有山西仙塔食品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文水县大象禽业有限公司、山西胡兰食品有限公司等;临县有山西天渊枣业有限公司、山西鸿潮食品有限公司等。而排名靠后的县(区)往往种植、养殖都零星分散,没有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生产无论产量和规模都未形成“拳头”。

(二)政策建议

1.出台相关政策,改变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吕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前的农业生产传统落后,属小农自然经济,农民各自为阵,生产成本高,农产品没有统一标准,良莠不齐,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也很差。因此在中央出台的农村改革政策的基础上,规范土地流转,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经营。积极发挥“农户+基地+企业”的优势,扶持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把产品做精做专、做大做强,形成品牌竞争优势。通过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对接,实现统一的生产标准,农产品质优量多,农户、企业实现双赢,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目前,全市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98家,吸纳带动农户21.25万户,覆盖2559个行政村,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助推器”。

2.注重项目,以工补农。近年来,吕梁市依托煤铁铝等资源优势,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但工业的迅猛发展却没有改变农业薄弱的现状,农民依然贫困。因此亟需实施“以工补农、以煤补农”战略,以工业化带动农业发展,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奠定坚实基础。政府则可推动农业项目建设,2013年年初,吕梁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了“8+2”农业产业化振兴三年计划,大力发展核桃、红枣、杂粮、畜牧、蔬菜、马铃薯、林下中药材、食用菌八大产业,突出抓好市场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两个关键环节。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全市农业示范园区各产业基本实现了区域化、规模化、一体化、品牌化、市场化,形成了农业产业化雏形,也为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开发提供了条件。

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吕梁各县(市、区)自然资源禀赋各异,传统农作物也不相同,各县(市、区)应抓住自己的优势特色,努力做大做强,以此为突破口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效益。如平川四县仍要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首位,推动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玉米、高粱、谷子是重点种植农作物。玉米是发展畜牧业的优质饲料,高粱可用来酿酒,小米是吕梁小杂粮里的优势品牌。岚县、方山、兴县、临县则有种植马铃薯的悠久历史,资源优势明显,要大力推广脱毒马铃薯和早熟马铃薯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建设生产基地。沿黄的临县、柳林、石楼土地广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发展红枣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今后要在继续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强技术管理,改造低产果园,发展优良品种上。东部丘陵地带则是生产核桃的主要基地,尤以汾阳为主。在畜牧业方面,沿黄四县是山羊生产区域,平川四县是猪鸡生产区域,中部五县则是养牛生产区域。总之要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尽快实现农业生产产业化、现代化,使全市农村经济有质的飞跃,农民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农业产业化与“山东经验”[J].城乡桥,2007(9)

[2] 黄海志.农业产业化的梧州模式[N].梧州日报,2012.1.9(3)

(作者单位: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柳林镇统计工作站 山西吕梁 033000)(责编:郑钊)

猜你喜欢

比较分析吕梁农村经济
Raoultella terrigena RtZG1 Electrical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System Optimization
田安平:讲好乡村振兴的吕梁故事
省植保站站长杨军赴吕梁调研
吕梁枣芽茶产业蓄势待发
善意取得制度的比较分析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经管类本科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