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侨音乐对哈尔滨歌剧艺术的影响

2015-05-30徐欣郭蕾

艺术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哈尔滨歌剧音乐

徐欣 郭蕾

摘 要:哈尔滨歌剧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俄侨音乐发展的时代背景,俄侨音乐家长期居住、生活、工作在哈尔滨,对哈尔滨歌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哈尔滨音乐家们继承和发扬了俄侨音乐家的专业能力和艺术修养,为弘扬哈尔滨的歌剧艺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俄侨;音乐;哈尔滨;歌剧;艺术;影响

哈尔滨歌剧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俄侨音乐发展的时代背景,俄侨音乐家长期居住、生活、工作在哈尔滨,对哈尔滨歌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哈尔滨音乐家们继承和发扬了俄侨音乐家的专业能力和艺术修养,为弘扬哈尔滨的歌剧艺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 俄国歌剧艺术在哈尔滨的延伸

侨居哈尔滨的歌剧艺术家B.E.瓦林率领瓦林歌剧团赴沪演出后,定居上海。但哈尔滨的歌剧力量仍然很雄厚:铁路俱乐部里有歌剧团,地方上有哈尔滨歌剧团,还有以著名歌唱家沙亚平为核心的沙亚平歌剧团,舍曼斯基声乐艺术学校,哈尔滨乌克兰轻歌剧团,甚至哈尔滨马迭尔旅馆剧场内也有附属歌剧团。奥丽佳·尼古拉耶芙娜,雅可夫列娃,1886年9月9日生于俄国里加市,曾在里加、格罗兹尼、奥列尔、苏梅尔、西姆比尔斯克、基伏利斯、库兹涅茨克等地歌剧院工作过。1915年,她29岁时到中东铁路俱乐部歌剧团当演员,1935年在上海俄国剧院受聘5年,1941年返回哈尔滨,受聘于哈尔滨马迭尔剧场附属歌剧团,1951年参加由中国人组成的哈尔滨工人艺术团。

当时哈尔滨的这些歌剧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随着演出的剧目变化而变化,其组织机构时分时合,导演和主要演员也互相支援,相互帮衬。逢哈尔滨搞歌剧演出季时,还可以邀请上海俄国歌剧团,甚至苏联本土及他国歌唱家,来哈尔滨演出正统严肃的西洋大歌剧。当时哈尔滨处在一个歌剧艺术群体多元化、演出质量专业化、演员队伍规范化、演出剧目多样化的艺术氛围之中。1933年,哈尔滨歌剧团在俄罗斯文化节中上演了俄国歌剧《金鸡》《高跟鞋》。1934年,演出了格林卡的歌剧《伊万·苏萨宁》,由M.A.霍赫里拉科娃、切霍夫、M.拉普捷夫、H.M.芭芭伊洛娃担任主角,歌剧指挥由音乐理论家、大提琴家、指挥家拉伊斯基担任。

1935年夏季,哈尔滨上演了歌剧《黑桃皇后》和《伊万·苏萨宁》,主要演员由米基特丘克、阿恰伊尔–多布罗特沃尔斯卡垭、埃乌斯特拉诺维奇、沙亚平、舍曼斯基担任,指挥是什瓦伊科夫斯基、斯托林、比比科夫、伊万尼茨基,演出地点在马迭尔剧场、中东铁路俱乐部。夏天,就在大直街上的街心花园露天剧场演出(铁路俱乐部后身)。当时哈尔滨歌剧团的演员阵容十分壮观,他们是抒情女高音阿恰伊尔、抒情女高音M.A.霍赫里拉科娃;戏剧女高音O.T.叶尔佳科娃、戏剧女中音埃恩格里加尔德特(她是哈尔滨轻歌剧团的演员兼导演)、捷秋科娃、H.M.芭芭伊洛娃、埃乌斯特拉诺维奇–伊万尼茨卡娅、什瓦伊科夫斯卡娅;男低音沙亚平、斯科尔尼亚科夫、特罗伊茨基;男中音H.波里谢维奇、戏剧男高音舍曼斯基;另外,还有别JI.斯佩奇娜娅、A.巴比奇、列比科娃等青年歌唱家。

1936年和1937年,哈尔滨歌剧团赴菲律宾、爪哇、锡兰(斯里兰卡)、印度、朝鲜等地演出。1937年,在主管交响管弦乐协会的市公署会首脑托伊德祖米的筹措、协助下,哈尔滨上演了柴可夫斯基的歌剧《黑桃皇后》,演出后仍然是经济亏损。1938年“哈响”出于对艺术的延续的考虑,决定上演歌剧《玛尔塔》,并准备演出歌剧《阿里斯多夫的坟墓》,但终因缺少资金而作罢。市公署会也好,还是交响管弦乐协会也罢,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艺术发展的资金问题。

自1939年至1940年,哈尔滨歌剧团演出过《霍夫曼的故事》和《叶甫根尼·奥涅金》等歌剧。1941年歌剧演出季是从2月18日开始的,哈尔滨歌剧团演出了《浮士德》等剧目,演出地点在铁路俱乐部、格兰特影剧院和马迭尔旅馆剧场。这一年,演员收入较好,地方报纸对歌剧的评论量加大,并对实施歌剧演出季的举措给予充分肯定。1941年7月17日,哈尔滨歌剧团赴日本东京、神户、名古屋及中国大连、奉天(沈阳)、新京(长春)演出,9月17日返哈尔滨。

1943年,在哈尔滨上演了歌剧《伊万·苏萨宁》,因为这一年是伪满洲国成立10周年,所以演出具有庆典性质。日伪当局想用艺术掩盖他们的丑恶嘴脸,妄图用俄侨的艺术力量与苏联进行意识形态上的对抗。为此,在日伪当局支持下,1944年1月1日,东亚俄国歌剧院在哈尔滨开办。当年侨民歌剧团不但上演了俄罗斯经典歌剧《沙皇的新娘》《沙皇萨尔坦》《鲍里斯·戈都诺夫》《美人鱼》《叶甫根尼·奥涅金》等18部歌剧作品,还上演了西欧的《卡门》《阿伊达》《糊蝶夫人》《茶花女》《塞尔维亚的理发师》等17部歌剧,有的歌剧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在哈尔滨上演。

2 俄罗斯古老艺术研究会的成立

当时间进入1937年时,哈尔滨交响管弦乐协会已经成立两年了。原来隶属于北满铁路局的歌剧团、交响乐团、俄罗斯轻歌剧团等较有实力的专业表演团体都归属于哈尔滨特别市公署管辖。

可是具有音乐传统的哈尔滨北满铁路俱乐部里的音乐爱好者不甘寂寞,以铁路俱乐部为阵地,成立了俄罗斯古老艺术研究会,隶属于北满铁路管理局。保障勤务处的T.乌梅达为该“研究会”的首脑,B.TT.诺维科夫为该组织的助手,他们管理着由铁路工人和职员组成的合唱团、以M.B.卡尔贝舍夫为骨干力量的巴拉莱卡琴(含手风琴)乐队。在俄罗斯古老艺术研究会中聚集着大批音乐艺术人才,其中有歌唱家雷波夫、合唱指挥沙波夫,还有既是歌唱家又是合唱指挥的阿格列涅夫-斯拉维扬斯基,另外还有一部分钢琴家、小提琴家及舞台美术家。他们演出时,都要穿上浓郁艳丽的民族服装,进行独唱、重唱、合唱、小提琴独奏、钢琴独奏、手风琴独奏与合奏,还有巴拉莱卡琴演奏。活动经费由北满铁路管理局根据铁路运营情况提供。

俄罗斯古老艺术研究会为了提高该会的知名度,邀请哈尔滨著名声乐艺术家沙亚平为该合唱团艺术总监。沙亚平是位在声乐艺术上造诣很深、颇有建树的艺术大师,合唱团经过他的训练,无论从音质、音色、音准、音量的训练方面,还是从整体合作方面,都较以往有了较大的飞跃。沙亚平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为了全面提高演员的整体素养,沙亚平开始有计划地排演了系列耿剧作品。在后来的音乐会节目中,他安排了诸如像《俄罗斯人的婚礼》这样艺术性很强的歌剧作品。此时,俄罗斯古老艺术研究会已脱离了业余水平,步入了哈尔滨专业表演团体之列。

根据正常的艺术发展轨道,1940年该“研究会”请来当时哈尔滨知名的歌剧导演舍曼斯基,为俄罗斯古老艺术研究會导演了《美人鱼》《魔鬼》《高跟鞋》等等系列歌剧作品。在此期间俄罗斯古老艺术研究会两次赴奉天(沈阳)演出。

隶属铁路方面的俄罗斯古老艺术研究会与归地方管理的哈尔滨歌剧团的艺术行政首脑们相处得很融洽,互通有无。当地方上的歌剧团在财力资金方面遇到困难时,“研究会”就会无偿地为哈尔滨歌剧团提供服装、道具和场地,不愧是同族同源,血浓于水。

猜你喜欢

哈尔滨歌剧音乐
我平等地嫉妒每一个去哈尔滨的人
走进歌剧厅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音乐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
感受哈尔滨的冬天
音乐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