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通县发电厂
2015-05-30崇世健
崇世健
通县发电厂是民国时期北京电车公司的发电厂,位于通县城关镇大棚村旁(据《通州地名谈》记载,大棚村位于大运河北端的客运码头旁。明代时期,此地建有关帝庙,道士在庙前设有大席棚,煮茶供来往行人饮用,故名大棚关帝庙,后庙旁形成小村,即以“大棚”名之),东滨北运河,北距京通铁路终点站通县东站5里,西距北京市区40里,占地约50亩。1922年筹建,1928年3月22日正式发电。
一、漫长的六年建设期
厂址的选择对于建立发电厂而言,甚为关键。1922年8月,北京电车公司即开始勘寻适宜建立发电厂的地点。经过对北京的永定河和北运河的勘察研究后,北京电车公司认为,永定河水流过激、涨落较大,并且河水中含有较多的泥沙、杂质等,因此,将发电厂建在永定河旁是不合适的。而北运河则不同,不仅水量充沛,而且水流平稳,杂质较少:“每日潮退时尚有水量十五万五千立方公尺,现地方当事正疏浚江干河入于北运河,将来两河合流,水量更旺,直通津沽,加以河流平稳,水质较纯”,[1]所以,将发电厂建在北运河旁是较为理想和适宜的选择。经过考察、论证,北京电车公司遂决定将发电厂建在通县北运河旁的大棚村。
1922年10月,通县发电厂开始动工兴建,但是,兴建过程障碍重重,进展缓慢。刚开始,为了运输发电厂所需的材料之便,北京电车公司欲在通县东车站河堤上修建长约3里的轨道,但遭到北运河务局及通县市民的反对,因此耽搁。北运河务局言:北京电车公司在修建轨道时“竟将外坡土帮裁弯取直,所取之土有五十丈之遥,其两坡堤柳大树砍伐百数十棵之多,小树皆被压坏”。[2]北京电车公司认为,北运河务局此举纯属故意从中作梗,遂向京兆尹公署呈递公文,予以辩驳,称北运河务局所言与事实不符,要求京兆尹公署派人员进行调查。
通县市民亦曾召开过两次市民大会,反对在北运河旁兴建发电厂的呼声甚为高涨。其反对的理由主要包括:发电厂破坏河堤;倘若以后发电厂的锅炉炸裂,周围十里以内或会祸及;北京电车公司在通县购地兴建发电厂,既没有在通县地方官厅立案,又没有告知地方士绅。北京电车公司向京兆尹公署呈递公文,认为通县市民大会“所列情由绝非事实,且调查所称市民大会者,既非法定团体,亦无主要人物,本可毋庸置议,惟既据印发传单,难免不因之淆惑听闻,发生影响,实与地方治安有关。素仰贵署维持公益……请烦饬知通县出示晓谕,借资保障而免误会”。[3]其后,北京电车公司与北运河务局及通县市民商妥,达成和议,通县发电厂即动工兴建。
通县发电厂的厂房建成之后,尚未安装发电设备,却于1924年夏遭遇水灾,水泵房被洪水冲毁,因此不得不重新设计堤坝,不仅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耽误了发电厂建设的工期。另外,由于军阀混战,时局动荡,也使发电厂的建设进展缓慢,工期一再耽延。发电厂初建之时,由于军阀混战,所以导致发电厂建设所需的材料难以如期运到,耽误了发电厂建设工程的工期。1926年2月,战祸又至,使通县发电厂的建设工期再次被拖延。5月之后,虽然东郊的战火渐息,但是其他地方的战事仍然在继续,所以使建设工期又一再耽误,进展甚为缓慢,直至1927年9月,通县发电厂才告竣工。1928年3月22日,通县发电厂正式发电。
二、建成后的通县发电厂
通县发电厂建成发电后,发的电除供应北京电车公司使用外,还与通县电灯公司达成协议,为通县供电。1928年,通县发电厂平均每月向通县城内供电55000度,为发电总量的1/10,以后逐年有所增加。通县发电厂,无论是发电设备,还是厂房规模,在当时都是较为先进的。建厂初期,主机安装英国拔柏葛6.5吨/时锅炉3台,瑞士卜郎比750千瓦汽轮发电机2台、1500千瓦1台,发电能力共为3000千瓦。大跨度钢骨水泥厂房,烟囱高30米,加上水池、泵房等设施,规模
宏伟,气势雄壮。[4]
作为北京电车公司发电厂的通县发电厂,主要行政事务如财务、人事等,都由北京电车公司直接管理。发电厂设厂长、副厂长各一人,技术员两人,事务员一人。全厂有工人一百零几人,设工长一人,副工长两人,分管设备的检修与运行。发电厂建成初期,工人实行三班制上班,无星期日休息。发电厂工人的工资待遇,随着北京电车公司的经营状况而有所变动。抗日战争以前,公司经营尚好,工人的工资亦能维持一般的生活。至1944年前后,由于北京电车公司经营不善,所以发电厂工人的待遇较低,再加上日军的掠夺,工人生活较为艰难。
抗日战争期间,通县发电厂内部渐渐有了中共地下党员的活动,对厂内地下党员的活动,厂长和一些职工多少都有些了解,但都知而不言。1944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城市工作的指示》,冀东第十四分区责令在通县发电厂的地下党员张士恩,在发电厂开辟地下党的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北京电车公司内的国民党组织派国民党党员朱广仁任发电厂工会主席,但由于发电厂内已有中共地下党员的活动,且中共地下党员暗中与朱广仁对峙,所以朱广仁在发电厂内没有什么威信,难以得到工人的支持。通县国民党党部也曾派人到发电厂,劝说工人加入国民党,但几乎没有人理睬他们。1945年底前,张士恩发展了约五名地下党员,建立了地下党组织,并在群众的保护下,取得了发电厂工会副主席的职位,大大削弱了国民党在发电厂的影响力。[5]1947年2月和1948年12月,在中共地下党员的配合下,人民解放军曾两度占领通县发电厂,停止向北京供电,为北京的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6]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工业发展迅速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源需求量亦不断增加。因此,通县发电厂发的电除供应北京电车公司使用外,还向北京电业局及自来水厂等单位供电。1954年,通县发电厂划归北京电业局管辖。其后,通县发电厂曾有过扩建。1964年3月 28日,通县发电厂正式停止发电。
通县发电厂从1928年3月22日开始发电,到1964年3月28日停止发电,共计发电36年之久,在北京的交通、照明和城市发展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北京早期电力建设项目之一的通县发电厂,亦为北京城市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能源基础,做出了其应有的历史贡献,在中国电力史上书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北京市档案馆、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文献编纂学教研室.北京电车公司档案史料[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45.
[2]京兆尹署公函.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3]北京市档案馆、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文献编纂学教研室.北京电车公司档案史料[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125.
[4]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北京文史资料精选通州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208-209.
[5]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北京文史资料精选通州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209-211.
[6]胡玉远主编.京华漫忆[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