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风险等级预测及护理干预

2015-05-30廖小燕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躁狂症攻击行为护理干预

廖小燕

【摘要】目的:研究躁狂患者攻击行为风险分级及相关护理方法。方法:于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共收治躁狂症患者共120例。收集并整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患者攻击行为进行风险分级,并总结躁狂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120例躁狂患者中,攻击风险为Ⅰ级者共36例,Ⅱ级共22例,Ⅲ级共46例,Ⅳ级共16例。经护理干预后,患者各项激惹因子分值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差异显著。结论:及早对躁狂症患者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开展健康指导,可有效降低患者激惹因子总分值,将其攻击行为将到最低。

【关键词】躁狂症;激惹因子;攻击行为;护理干预;风险分级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234-02

攻击行为是个体对另一个体的躯体进行故意性伤害,或故意破坏物体等其他目标的行为。患者的行为受到精神症状支配,其精神状态极不稳定,故其攻击性行为往往是让人难以预料,这种攻击性行为严重影响患者自身的正常生活,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对社会造成一定影响[1]。躁狂症属于精神疾病,躁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发生率较高,仅次于精神疾病中的精神分裂症,位居第二。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造成医护人员受伤率逐年上升,躁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是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之一。敌意、易激惹、攻击史、治疗依从性差以及医务人员采用强制手段是该类患者攻击行为频发的危险因素。本次通过对120例躁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其攻击风险分级并总结护理经验,现将研究结果进行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住院部共收治120例躁狂症患者。患者均与CCMD-3躁狂症的诊断标准[2](包含31和30双相障碍中的躁狂症),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16~59)岁,平均(45.3±4.1)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为(3.5±1.1)年。

1.2方法

攻击风险评估法[3]:采用攻击风险评估表對本组躁狂患者进行攻击行为等级评估。量表将躁狂患者攻击风险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其中Ⅳ级最严重,Ⅰ级最轻。Ⅰ级:偶有被动的言语攻击,易心烦,戒备心重,交谈中精神紧张。Ⅱ级:有被动的言语攻击,易抱怨且无对象,激惹性增高,交谈中有敌意,有命令性幻听。Ⅲ级:有主动言语攻击,有被动型躯体攻击,既往有主动性躯体攻击。Ⅳ级:一天至少两次以上主动躯体攻击行为,或攻击行为导致他人躯体受伤。回顾120例躁狂症患者护理方法。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攻击风险各级例数分布,观察护理前后患者激惹因子各项分值变化。采用激惹NOSIE[4]中激惹因子评分预测躁狂患者攻击行为。激惹因子包括拒绝做日常事务、易心烦、易发火、易生气、不耐烦,分值越高说明发生越频繁。

1.4统计学分析

为保证科学性,数据的收集及分析均由专业例员操作,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7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使用SPSS14.0软件包对得出的清洁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t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攻击风险Ⅰ级患者住院期间未表现出被动性或主动性攻击行为。攻击风险Ⅱ级者常表现为治疗依从性差,有被动型言语攻击,如抗议、质问、不满,交谈过程中表现出敌意,认为周围人对其有威胁,常为警觉状态。攻击风险Ⅲ级者均在住院期间常出现主动性的言语攻击,主要为对病友、家属、医务人员进行言语嘲笑、讥讽、威胁、谩骂、挑衅,并易出现烦躁、发火、牢骚等,拒绝治疗,出现撕扯被服、砸玻璃、摔物品等行为,患者心神不安,目光游离,很少能与他人进行有效交谈。攻击风险Ⅳ级者多次出现咬人、打人、踢打等主动攻击行为。各级例数及百分比分布详见表1。

2.2护理后,患者激惹因子分值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均为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前后激惹因子各项分值详见表2。

表1 120例躁狂症患者攻击风险分级结果(n;%)

表2 干预前后激惹因子分值对比(n;%)

3讨论

躁狂患者病情不稳定,恢复缓慢,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对躁狂患者进行护理的首要任务是缓解患者的敌对心理,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才能保证护理及治疗顺利开展。仔细观察患者的表情、行为变化,揣测其心理,根据激惹因子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使其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情绪宣泄[5]。躁狂患者的护理难度较其他疾病患者的护理难度高,要求护理人员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耐烦心,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经验要求较高。现将该类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

对躁狂患者进行护理应该先预测其攻击行为,并明确其攻击行为风险分级,以对护理进行指导。经回顾分析发现对躁狂患者的护理干预方式如下:①对所有躁狂患者,尤是新住院的患者进行病情详细了解,对患者的自控能力、个性特征、发病诱因、精神症状、攻击行为史。②严格管理制度。躁狂患者情绪不稳定,病情多变。需要将病放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并严格执行,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对危险物品进行严格管理以消除安全隐患。③针对不同患者进行监护。本次对患者攻击风险进行分级,发现Ⅲ级和Ⅳ级的患者分别为46例、16例,该类患者均有明显的攻击行为,对此类患者应由专人进行看护,减少激惹因子;对易激动、兴奋的患者应进行分开管理,创造独立、安静的环境,避免与其他患者发生争执而出现过激行为,必要时进行保护性约束以保证患者及护理人员的安全。④注意交流的方式方法。以和蔼的态度与患者交流,沟通时言语不能生硬,以免刺激患者的情绪。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若无法满足则应以柔和的语言与其沟通,消除其敌意,取得谅解[6]。护理人员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同情的心态与患者沟通,避免矛盾升级使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患者的激惹因子中拒绝做日常事务、易心烦、易发牢骚、易发火、易生气、不耐烦均呈现明显降低,与护理前比较,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上述护理方式在躁狂患者中取得良好护理效果,良好的护理干预可稳定患者情绪,对减少攻击行为和提高治疗依从性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躁狂患者的攻击行为进行风险分级,并对其激惹因子分值进行详细了解,有利于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解,对指导护理干预有重要意义。加强管理制度执行,消除安全隐患,增强护理人员沟通技巧可提高护理质量,可有效缓和患者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陈晓亚,黄利霞,吴玲等.1例躁狂症合并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4):41-42.

[2] 田静.攻击风险评估表在躁狂症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76-78.

[3] 占达飞,姚乾坤,陈雄等.抑郁症与躁狂症患者心肌酶谱比较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15):33-34.

[4] 贾建真,王凌立,王恩长等.生铁落饮加味配合西药治疗躁狂症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4,1210):1381-1382.

[5] 刘艳红,陈林,司天梅等.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和心境障碍问卷筛查双相障碍或抑郁症自杀风险可行性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3,46(6):334-338.

[6] 宋小爱,虹娟.细致化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4,08(12):1903-1905.

猜你喜欢

躁狂症攻击行为护理干预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碳酸锂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躁狂症与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躁狂症的疗效
躁狂症独立诊断的研究进展
整天太兴奋或患躁狂症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职学生攻击行为探析
体育专业大学生躁狂症特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