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2015-05-30蔡媛媛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就业困难就业指导大学生

蔡媛媛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毕业生屡创新高,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的劳动就业的热点问题。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新“脑体倒挂”、“被就业”等现象出现,基层操作人员一个月的平均薪酬水平已经略高于一名刚毕业的本科生的月薪酬水平,大学应届毕业生在初次就业、技能培养、起薪低及劳动保障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困难 就业形式 就业指导 高校改革 政府对策

隨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迅猛增长以及我国高等教育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日益增多,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有关数据,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80万,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27万人,比2013年增加28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工作任务亦更加艰巨繁重。

近几年,大学扩招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既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又面临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进行改革的实验,更面临着管理体制和就业观念上的重大转变。就目前而言,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何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大学生就业形势以及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各种因素,以便能提出切合实际的应对方式。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形势

1、新“脑体倒挂”现象出现

“脑体倒挂”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我国出现的一个特有名词,当时就出现了像“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类的言论,而现在“脑体倒挂”这一名词又重新被大家引用是由于基层操作人员一个月的平均薪酬水平已经略高于一个刚毕业的本科生的月薪酬水平,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困难和起薪低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高职高专毕业生也给了本科毕业生不少的压力,在本科毕业生为找工作困扰的时候,很多高职高专毕业生已经提前完成学业顺利就业了,蓝领技术工人的含金量已经开始的高于白领。

2、“被就业”现象出现

学校专业就业率直接与学校招生录取率挂钩,“被就业”等不良现象出现,由于历年高校在基础建设上大量投入资金,导致部分高校都以扩大招生规模缓解资金压力,同时鉴于国家对高校招生规模的管理控制,部分高校为保持高校良好的录取率,通常要求毕业生尽快找到工作,学校压力逐级下放,个别教师为完成“任务”甚至出现让学生“被就业”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就业的意愿,也使得上级教育部门在宏观调整管理上产生问题。

3、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现象严峻

大学生就业还存在着一个严峻的配置效率的问题,即能否迅速、准确地将数量庞大、层次多样的大学生配置到合适的岗位上去,使用人单位与大学生均比较满意。但在通讯交流手段日益先进的情况下,我国大学生反而呈现出急剧下降的态势。大学生常常要参加多个城市的多场招聘会,多次选择才能寻找到比较合适的岗位,其时间成本与资金成本极高,据历年专业招聘机构统计,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八成左右应届生成本投入在3000元左右,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其配置效率大大下滑,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就业困难。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分析

1、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国家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着力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调整经济结构,这与以前有所差异,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不断深人,计划机制正在不断被市场机制所代替,各用人单位开始逐步拥有的用人自主权,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按国家指令性计划被动的接收毕业生,改革后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挑选毕业生,因而对引进大学生越来越慎重。同时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从农业劳动大军中分流出来的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人就业市场,这无疑也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2、高校就业机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上世纪末伴随着大学生的扩招,大学本身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相反,大学生的扩招使得大学的同质化越来越明显,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一般升重点,地方升部级;专业设置也越来越趋同,热门专业像计算机、电信、建筑、经济、管理、法律等几乎所有学校都有,因此在学校配置,学科建设出现越来越多的共性,同时学校招生规模不断增加,导致大学本身的结构产生不合理。

3、社会资源配置对大学生就业效率上的影响:

社会资源配置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包括学生自身、人才市场及用人企业等多方面的问题。首先,大学生培养及自身素质质量下滑;其次,人才市场自身发育的不完善。再次,用人单位管理水平及应届生培养机制不健全。

三、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政府对策

1、高校教育体制及课程设置的改革

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饱和的专业应减少招生,加快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学校内部应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色,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2、规范就业市场,强化对劳动就业的监管

消除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就业市场的公平性,尤其应当强化对机关事业单位各种招聘行为的规范,同时强化对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用人方面的行为监察,真正消除就业市场上的不规范不正当行为,通过完善就业法制规范招聘程序、公开招聘过程、接受社会监督、强化行政管治等手段切实扭转就业市场的不公现象。

3、构建更加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服务社会体系

各级地方政府要进一步落实毕业生就业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的贯通,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更加开放、更加规范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社会上举办面向大学生的招聘活动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并必须要经过当地大学生就业管理部门的批准,要加强对用人单位招聘行为的管理,预防利用招聘大学生进行欺骗、欺诈行为。各级大学生就业主管部门要逐步建立用人单位的信用档案,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对有较好吸收培养能力的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需给予一定的奖励,努力构建一个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服务社会体系。

4、构建能够保护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

近年来公务员招聘竞争激烈的主要原因是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非常健全,这是吸引大学生的主要原因,目前,非事业单位、私营企业、包括外资企业等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是十分的不健全,绝大部分单位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险或者有选择性地使一部分员工参加社会保险;由于社会保险资金全部由个人承担的压力大,因此灵活就业的劳动者参与社会保险更是难上加难,为此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背景下大学生到非公单位就业意味着工作与生活风险会大大上升,大学生自主创业更是需要自己承担起全部的工作压力与生活风险。因此,国家应当加大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力度,在构建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的社会救助体系的同时,也应该将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到所有的劳动者。

5、大学生自身素质与能力的锻炼提升

针对大学生就业迷茫问题,大学生应该在签订就业协议之前,充分的做好社会调查,做好自己的职业方向的规划,做出自己对人生最重要的选择,在此应该引导大学生为自己确定一个规划区间,打造属于自己的最高标准和最低标准,明确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从而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从大学生刚入校开始就为他们确立明确的就业方向,克服对未来自身就业的盲目和盲从打下坚实的基础。

6、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随着网络及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掌握先进文化知识的高校毕业生,通过自身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对社会工作的基本认识,鼓励现有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通过积极完善创业政策,加强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大力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尤其要鼓励高校毕业生创办国家和地方优先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智力密集型企业,支持通过网络创业带动就业。各高校亦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并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鼓励在校生积极参加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

三、结束语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但随即而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也不得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毕业生难就业不仅给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提出了一个大大的挑战,同时也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80后甚至90后两代已经渐渐成为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如何合理安排和充分利用这股新的力量已经成为社会广泛思考的问题,又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率连年提高,使得高校有责任对这一问题的解決首先打好基础,使得高校学生对就业的问题平衡心态,督促其参加名副其实的社会实践工作,使得高校毕业生自觉的逐步完成自己从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变,为我国真正步入世界大国,世界强国注入新鲜、活力、生生不息的血液。

参考文献:

[1]董燕.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府对策[C].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12月14日.

[2]刘峰.新一轮“脑体倒挂”形势下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探析[D].天津大学,2009年2月.

[3]安锦.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与促进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04月.

[4]熊晓熙.人才需求与专业建设关系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04月.

[5]邢繁辉.当代中国经济结构视域下大学生就业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08月.

猜你喜欢

就业困难就业指导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试论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
95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剖析
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