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家骅教育思想研究

2015-05-30董茜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

董茜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朱家骅先生从事教育工作所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进行大致的了解与研究,以期能够更多了解朱家骅的教育思想,从而对近代以来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做一个系统的整理,了解近代的教育家对近代国家发展的推动。

关键词 朱家骅 教育思想 德国近代教育

朱家驊先生(1893-1963),字骝先、湘麟,浙江吴兴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曾先后担任过北京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和中央大学的校长一职,后两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部长,在其任职期间,所从事的教育活动、产生的教育理念,都值得我们后来人去研究。

对于朱家骅先生,近年来的研究并不少,但是大多集中在政治方面,而对于其在教育方面的活动及其教育思想,学界的研究并不多,朱家骅先生在其任职教授和校长时所作出的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该校的发展,同时也为我国的近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从朱家骅的求学经历来看,6岁启蒙,13~15岁时进入南浔正蒙学堂以及南浔公学,在多位老师的监督帮助之下开始纠正其懒散习性,并受革命思想熏陶。16岁时又考上了上海同济德文医学校医科,后又转入工科。22岁时又自费留学德国柏林矿科大学,25岁因一战返国到北大教授德文,之后又继续努力求学,开始研究地质学。30岁获得柏林大学博士学位,32岁回北大担任德文系主任兼任地质学教授。从朱家骅先生的受教育经历来看,其接受的是先进的西式教育,在德国多年的求学经验,受到的是德国式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思想。

有学者曾经将20世纪德国的高等教育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帝国时期,始于1871年,这一时期的德国教育处在世界最先进的行列,德国学者的数量以及质量也在世界上的位置也是名列前茅。第二个时期是魏玛时期,始于1918年,止于1933年。一战之后德国虽遭受重创,但其教育水平仍然处在上层,这一时期的重大改变是平民阶层得以接受高等教育。第三个时期是纳粹时期,德国的高等教育处于下滑阶段。第四个时期是二战之后,虽然有所改变但教育水平仍然不高。朱家骅先生在德国的求学经历大致是1914—1922年这一阶段,这一时期的德国高等教育仍然处在世界前列,因此朱家骅先生回国后所从事的各种教育活动都能体现出其所接受的先进西方式教育理念。

1926年,国民政府将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在中山大学经历一系列改组之后,经校务委员长戴季陶的推荐,朱家骅成为校务委员,并且让其实际负责起了“建校和校务整顿”工作。至1930年11月底调任中央大学校长之前,朱家骅都实际掌握着对中山大学的重建和整顿工作。

在这一期间所进行的改革首先进行的工作是统一学校机构,进而建立起了教育民主制度,当时的中山大学制定的新章程之中有一条即规定“将基本科目、实地工作和外国语文,重新分配,允许学生自由选课”。德国教育本就提倡民主,提倡学生在原有学科基础之上可以自由选课。之后又改革科系设置,充实图书仪器,再者又进行重建校舍各方面的工作,其中朱家骅做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网罗和广聘教授人才,重聘鲁迅、许德珩、傅斯年、杨振生、顾颉刚等学界名流,同时还聘请优秀的外籍教授来中山大学任教,且这些优秀的外籍教授大都是德国籍。19世纪初期,普鲁士王国内务部文教总管由F.vonK.W.洪堡担任,在其任职期间,对德国教育进行了大规模地改革,其中一项改革即是重聘当时声望以及资质很高的教授,如黑格尔、冯特、斯塔尔、李沁等来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这些措施使中山大学声名广播,不仅奠定其在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为今天仍存的“一流学府”奠定了良好基础。

1932年2月20日,朱家骅首次出任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在他首任教育部长期间,针对学校教育的发展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第一,普及基础教育,将小学教育和义务教育区分开来,制定相应的规章办法,如《小学组织法》、《短期义务教育实施办法大纲》等。1932年11月25日,朱家骅在《九个月来教育部整理全国教育之说明》中“建筑民族下层基础在于普及教育,义务教育与小学教育均为普及教育之要圖。任何国家,如欲谋教育普及,必须推广小学教育使成为名义教育。但中国小学教育办理未善,而社会经济、地方财政、又极苦窘,义务教育与小学教育,乃并不能并为一事,故必一面谋小学教育之充分改进,一面求义务教育之普遍推行。”第二,主张规范中学教育、注重师范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朱家骅说:“中学教育之目的,在于其养成健全国民,使成为中国民族组织之中坚定骨干。”由此可见,中学教育之重要性。第三,整顿大学教育,加大对大学教育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师资水平。第四,努力加强体育训练并制定规章制度。第五,推行蒙回藏教育。朱家骅在大力提倡国民教育发展的同时,意识到边疆教育发展的薄弱,在大谈教育发展时不要忘记边疆教育,“蒙古、新疆、西藏为我国边陲之地,只因距离遥远,管理莫及,致啓强邻觊觎,深入边地,实行其侵略之野心。丁兹外患强迫之际,推广蒙回藏教育,实为急要之圖。”此种认识,展现出了一个学者及政客的爱国之精神。此外针对社会教育方面,朱家骅也颁布了一系列方案及措施,诸如开展识字运动,增设地方图书馆等举措,都大大发展了当时的国民基础教育。

在普及义务教育方面,德国的宗教领袖马丁路德是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人,并且德国已于1619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义务教育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的子女入学。另外如注重师范教育以及发展职业教育方面,我们知道,19世纪初的洪堡教育改革中,洪堡曾经邀请当时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奇的学生哈尔席勒,在普鲁士创办师范学校,这些都可以看做是德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大发展。朱家骅在其任教育部长期间所进行的教育制度即可看出其受到德国西式教育的影响。

朱家骅于1923年获得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于1809年创办的德国柏林大学,经历百年的发展,该校独特的教育环境以及教育方式让朱家骅先生对德国教育方式和理念产生了一种信赖, 1942年同济大学三十五周年校庆,朱家骅电同济大学丁文渊校长,其中写道:“德人之科学知识,其求知以及治学治事之精神与方式,其负责任、守纪律、勤俭而劳之美德,足资吾人借镜者良多,尤不必因噎废食,而加以唾弃。”v可见朱家骅先生对于德国人严谨的治学精神之赞扬。

朱家骅先生作为近代著名教育家,将教育事业视为复兴民族之基本工作,并且为此不懈努力。“国人动言复兴民族,尚矣。然复兴民族,果何所措手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农、公、商业之改进,国民道德值提倡,无一不重要,无一不为今日急切之问题。然而急切之中,尤有急切者焉,重要之中,尤有重要者焉,则国民知识程度之提高是也。”vi朱家骅先生,半生都在为近代国家教育的发展而努力,抛开政治利益不谈,其为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以及努力,都还取得了一定成绩。也不失为近代著名教育家的称号。

参考文献:

[1]王聿均,孙斌合编.朱家骅先生言论集[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7.

[2]杨仲揆.中国现代化先驱——朱家骅传[M].台北:近代中国杂志社,1984.

[3]黄丽安.朱家骅及其史料研究[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4]曹玉萍.论德国近代高等教育对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J].科技向导2011(15):1.

[5]赵维兰.朱家骅和傅斯年关系论述[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3.

[6]冯超英,丁平.中德近代高等教育发展进程比较[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2.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
论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嵇康教育思想研究述评
论叶圣陶教育思想对列五中学的影响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西方古代职业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影响
“理论”到“游戏”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办有气质的乡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