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课堂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三忌

2015-05-30谭桂玲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教参预设

谭桂玲

随着“高效课堂”在我县各校的大力推广,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正被教师广泛运用于“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认为高效课堂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应做到“三忌”:

一、忌放任自流,过度“自主”化

有些教师把自主学习等同于学生自学甚至于自由学习,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完全“自由的”“独立的”不需要老师指导的学习。课堂上撒手不管,任由学生自主学习,导致整个课堂活而无度,闹而无序。学生自主学习时,由于教师该引导的时候没有适时引导,该挖掘的时候没有挖掘,再加之学生知识的缺乏,人生阅历的浅薄以及个体的差异等原因,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受到了自身水平的严重限制,使得他们的认知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徘徊。

二、忌合而未作,参与面过窄化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最基本的学习形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意识的有效载体。合作学习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体参与度的多少。但从现状来看,很多高效课堂都是“桌子一合心未和”,合而未作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小组合作探讨中,每个小组真正参与的人并不是很多,真正动起来的还是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剩下的那部分学生或沉默或闲聊,做着和探讨无关的事。由于他们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对知识的探究失去兴趣,只期待优秀的学生直接告诉他们讨论的结果,依赖思想严重,从而导致他们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附庸品”。相反,那些较优秀的学生则喜欢把合作学习当做展示自己的舞台,合作讨论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生怕错过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成为小组合作学习时的“统治者”。一个小组内冰火两重天,一方是过度表现滔滔不绝,另一方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追究其中原因,还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何谓“合作”,如何“合作”,缺乏合作意识。这种“合而未作”的态度,造成小组参与面过窄,合作学习自然收效甚微。

三、忌形式主义,探究浅层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小组探究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在探究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但是由于学生普遍缺少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学生只能围绕教师预设的问题展开讨论探究。于是,一种固定的探究模式上演在高效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探究——小组代表展示——教师总结归纳。有些教师课堂上布置的探究问题只不过是一种点缀,要么问题深度不够,没有探究价值;要么留给学生并不充裕的探究时间,匆匆过场,最终结果还是教师在小结时强调教参上的答案。这样的探究学习,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问题是教师预设的,是为教师教案服务的;时间是教师预设的,有的探究还没有深入进行就草草收场。学生缺少对教师所提问题、对教参答案的质疑精神,就更别说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了。学生的探究学习最终被教师、教参的权威性所“强暴”,学生失去了探究的动力和方向,探究学习成了一个没有精神内涵的花瓶摆设,导致探究学习形式化和浅层化。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探究教参预设
体育院校教参数据库的建设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体育课堂的探究
语文课堂上如何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探微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语文教参使用与更新问题浅析
试试老师的真功夫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