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明仿宋字体发展历史研究

2015-05-30谭昕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楷体活字宋体

摘要:仿宋字体是我国“汉字四大印刷字体”之一,它的出现与发展对于我国的现代字体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时间为脉络,较为全面地探究了仿宋字体的演变发展历程。

关键词:仿宋字体  聚珍仿宋

仿宋字体,简称仿宋体或仿宋,与楷体、宋体、黑体并称为我国的“汉字四大印刷字体”。作为20世纪初产生的新的印刷字体,它的产生受到了西方技术与中华传统文化冲击的双重影响。作为一款有其独特设计美学的字体,它曾在20世纪初风行一时。现在仿宋字体也依然是我国公文规范的标准正文字体。本文根据史实资料的调研,对仿宋字体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以期给仿宋字体的研究与设计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1、“仿宋”仿的是什么“宋”?

何为仿宋字体?一般人可能望文生义地认为“仿宋体”仿的就是“宋体”,即对宋体字的模仿。这种解释乍一看很有道理,然而却经不起推敲。进行简单的字形比较可以看出,虽然仿宋字体兼具宋体、楷体二者的风格,然而其字形带有斜势,笔画带有书法韵味,在字形与风格上与楷体更相近。并且,我们现在常说的“宋体”,实际上是在明朝时期才正式成型的。

宋代是我国古代印刷业飞速发展的时期,印刻字体已与楷体有了一定的区别,笔画更直,更具有棱角。而宋代刻本也是我国古籍中的一颗明珠,无论版式、字体、勘误以及纸墨选取都堪称精致,受到了文人墨客的推崇。“仿宋”所“仿”,正是“宋刻本”字体。

对于字体的称谓,我国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日本的字体称谓都有所不同,对于我们习惯所说的“宋体”,在日本、东南亚和台湾地区习惯将其称为“明体”或“明朝体”,英文字体标识一般用“Ming”或“Mincho”。而我们所说的“仿宋”,日本和台湾地区则称之为“宋朝体”。

2、我国仿宋字体发展脉络

根据对已有资料的归纳整理,我国仿宋发展历史可归纳成如图1所示。

图 1  仿宋字体发展流程图

(1)北宋、南宋刻本

仿宋字体源于北宋和南宋时期的刻本字体,宋刻本代表了中国古籍的最高水准。宋代刻书业以临安(杭州)刻书最多、最精,有陈氏、尹家等著名刻书铺。民国丁氏兄弟创制的“聚珍仿宋”字体,就受到了陈氏书棚本的影响。而同时期出现的其他仿宋字体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浙江刻书业的影响。

(2)民国时期的仿宋字体

民国时期是仿宋最早出现的时期,也是仿宋字体设计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在此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仿宋字体,各具特点韵味。

仿古活字

民国时期最早对古刻本字体的复刻尝试是在1914-1915年,商务印书馆聘请了近代刻书名家陶子麟,借鉴唐末刻本《玉篇》的基础,用照相方法在铅字坯上直接镌刻制作了“仿古活字”。然而这款字体是简单复刻,并未获得一致认可。

聚珍仿宋

在商务印书馆对刻本字体复刻的同时,杭州丁善之、丁辅之兄弟二人仿写宋代精致刻本,聘请名刻工徐锡祥、朱义葆二人合刻铅质活字。于1916年推出了一款仿写宋代刻本的字体——“丁氏聚珍仿宋版活字”,简称聚珍仿宋(图2)。“聚珍”即活字的另外一种称呼,丁氏兄弟选用这二字,也有取“聚字形之精粹”之意。现今所用“仿宋”二字也正是沿用了它的名字。聚珍仿宋字形受临安书棚本影响极大,但其字体结构较之前者更为严谨。

聚珍仿宋被丁氏兄弟创制出来后,以其独特魅力风行一时,许多学者名流争相选用聚珍仿宋出版个人文集、诗集。例如徐志摩先生1925年自费印制的《志摩的诗》就选用聚珍仿宋进行排版。聚珍仿宋的流行,也推动了民国时期其它出版机构对仿宋字体的研究、开发与推广,使得仿宋字体在民国时期蓬勃发展。

图3  商务印书馆仿宋字样

在聚珍仿宋受到好评后的其后几年里,丁氏兄弟又相继制作了聚珍扁仿宋和聚珍长仿宋字模,后者修长的字形也被各印刷机构争相模仿,并成为如今工程图纸所用标注字体——“长仿宋”的雏形。

商务印书馆仿宋

在聚珍仿宋流行的影响下,1919年,商务印书馆聘请韩佑先生以宋元精刻本为范本,先后刻成二到五号的方仿宋和长仿宋字模,用于古籍与诗词的排版(图3)。虽然商务印书馆的仿宋也是以宋刻本字体为基础进行的设计,但与聚珍仿宋相比,其字体横画的斜式明显降低,起笔与转折处的笔画更接近楷体,字面大小和中宫也稍大。整体看来,商务印书馆的仿宋字形更适合于书籍的横向排版。

华丰真宋

1927至1934年,上海华丰印刷铸字所聘请朱义葆刻制了一至六号及小四号七种长形、方形仿宋体各一副,并将其命名为“真宋”(图4)。这款字体字面狭长,横画斜度减小,笔画更为纤细,刻刀感明显。我们目前所用的仿宋字,大多由这一款仿宋字体发展而来。

其他仿宋字体

图5  求古斋书局,仿宋(摹宋)字样    图6 百宋铸字厂,仿宋(南宋)字样

1929至1930年,上海求古斋书局在聘请庄有仁、周利生刻成一至六号方体仿宋各一副,命名为“摹宋”,后又增刻“长摹宋”字模(图5)。

1932年,百宋铸字厂聘请韩佑之仿字、邹振培刻制了两种仿宋字模,并分别将其命名为“南宋”“北宋”(图6)。

(3) 建国后的仿宋字体

在解放战争时期,字体设计一度陷入停滞状态。新中国成立后,为与汉字简化运动相呼应,我国在短期完成了四大印刷字体的简化字模刻写。但因开发时间有限,各仿宋字模经由战乱多有佚失,这套最初的仿宋简化字在制作之初就选取了多套仿宋字体的字模作为字样样本。可能由于不同字选取的原始字样来源不同,因此这套简体仿宋字模存在字形杂乱、风格不一的问题。

1959年德国莱比锡国际书博会上,我国印刷字体得到的评价很低。为改善第一套简体字模的问题,上海印刷研究所集合印刷厂刻字高手、书法家、书籍装帧设计工作者于1960年8月成立了专门的字体设计研究室,对所有经历战乱后保存下来的字模进行了一系列的整理与设计工作,即字体的“整旧创新”工作。

就仿宋字体而言,字体设计研究室在1964年从各字模厂收集了各类仿宋铅字字模,编写成了《印刷新体活字字样样本——仿宋体》。由于上海字模一厂是在原上海华丰印刷铸字所的基础上成立的,所以华丰仿宋字体的字模较为齐全,《印刷新体活字字样样本——仿宋体》中也主要为华丰仿宋字样。之后以华丰仿宋作为基本字形,由字体设计师钱震之等人对其修正补充,设计了建国后第一款仿宋字体(图7)。这款仿宋字形规范、风格一致且均为简体字,这款字体也是日后仿宋GB2312、方正仿宋等字体的基础。这款仿宋字体设计出来之后,起初用于排印《毛主席语录袖珍本》,后被广泛用于政府档案及办公文件。

当汉字的设计正逐步走向正轨时,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拉开了帷幕。受其影响,我国字体设计也进入了低谷期。字体研究室被迫解散,设计师们被下放到各字模厂。但许多设计师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持进行字体设计活动。钱震之先生在被下放到上海字模一厂当工人的时候,他设计了粗、细仿宋字体(图8)。钱焕庆先生在湖北省丹江文字605厂(原上海字模二厂)时,设计了一款长仿宋体,包括8743个字(图9)。正是由于这些老一辈字体设计师们的坚持,才使得我国的字体设计没有出现时间断层。

图8  钱震之,粗细仿宋体              图9 钱焕庆,长仿宋体

1976年文革结束后,中断了十余年的字体设计工作重新走向正轨。在1982年中国印刷新字体展评会上,展出了黑体、宋体、仿宋、楷体等108款字体,其中就有由许柏康、郑积强、周今才、高云等人设计的多款仿宋字体。

(4)计算机仿宋字库

步入20世纪70年代后,计算机逐步在中国普及开来,这一改变给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字体设计、创制、排印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1974年8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电子工业部、机械工业部、中国科学院、新华社等机构联合发起,设立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简称“748工程”。上海印刷研究所为748工程提供了五款基本字体,其中包括前文所提的《印刷新体活字字样样本——仿宋体》。

1981年,《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国家标准 GB2312-1980) 》正式实施后。基于748工程的仿宋字模,北京中易中标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电子工业部的要求下对GB2312规定的6763个常用汉字进行了点阵文字的设计,制作了我国第一款仿宋字体字库——“中易仿宋GB2312”,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仿宋GB2312”。

随着字体设计领域的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字体设计越来越便捷等特点,在随后的数十年里,也有五十余款仿宋体字库被相继制作出来。这些仿宋体字库大多基于《印刷新体活字字样样本——仿宋体》给出的字例进行设计,也有少部分字库根据聚珍仿宋或宋刻本进行复刻制作。

(5)手写仿宋字体

在作为印刷字体使用之外,仿宋体也逐步发展出了有别于印刷字体的形式——手写仿宋字体,包括成体系的硬笔仿宋书法、工程长仿宋,以及偏重于设计的仿宋美术字。其中,工程长仿宋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图纸之中,是手写仿宋字体使用的典型。

长仿宋的形式最初源于丁氏兄弟为古籍双行注释而设计的聚珍长仿宋。为便于标注,其宽高比为2:3,字形整体拉长,显得瘦长、纤细、中宫紧凑,但依旧美观。长仿宋节省空间,这一特点刚好与工程图纸标注的要求相吻合。同时由于仿宋字形规范统一且适用于硬笔书写,这种瘦长的仿宋字在绘写过程中逐渐成为了工程制图的首选。20世纪初以来,在工程技术人员的长期书写实践过程中,硬笔长仿宋字的理论与规范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一套具有严谨的风格特征的工程图纸标注字体,工程技术人员更是亲切地称之为“工程字”。使用长仿宋进行标注,被写入国家标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标准机械制图字体 (GB/T 456.3-1984)》,并一直沿用至今。现在,中国大部分高校的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制图时,依然要学习写硬笔长仿宋字。

3、结语

相较于宋体、楷体,仿宋是一款非常年轻的字体,它产生于20世纪初,出现甚至不足百年。但其以古典雅致的笔画与结构特征,使宋刻本字体的风韵得到了良好的传承。作为搭建在楷体与宋体、传统书法与先进印刷技术之间的一座桥梁,仿宋字体的研究对于中国现代字体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的发展历史是中国现代字体设计发展历史的缩影,也是研究汉字字体设计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谭昕. 浅析印刷技术与印刷产业发展对“聚珍仿宋”字体产生的影响[J]. 金田, 2014, 10: 193.

[2]张树栋, 庞多益, 郑如斯等. 中华印刷通史[M]. 北京: 印刷工业出版社, 1999.

[3]罗树宝. 印刷字体史话(十)——近代印刷术传入及初期铅活字字体[J]. 印刷杂志, 2004, 5: 75-78.

[4]徐学成, 车茂丰.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记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对汉字印刷字体规范化设计与制作的贡献[J]. 印刷杂志, 2008, 6: 86-90.

猜你喜欢

楷体活字宋体
一种侧板及轮胎模具
浅析射阳大米的由来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腹部外伤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活字蹦跳
进“门”填字
辽金元时期巫山文学撷要(下)
明活字印本《适情录》排印技术考
福布斯中国大陆50富豪排行榜
武汉迅通集邮收藏品有限公司——售品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