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中的新款玩具“乐高”

2015-05-30张丽

新课程·小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乐高园子课外

张丽

你们知道吗?1932年,丹麦木匠克里斯琴森独创了一个能够相互拼接,材料是塑料的玩具,可以合在一起,拼在一起的,其品牌的名字就叫“乐高”,用丹麦语解释就是“玩得好”。推出后,这种玩具受到了很多的孩子乃至他们父母的宠爱。1970年后,“乐高”已经推出了各种新的玩具,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从而称之为“玩得好”。而在我国语文教学中,教师适当地调整学习内容,从而使小学语文教材束缚,走上语文教学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道路。在这里,我认为这就是语文中的“乐高”解释——学得好!

因此,我试着开展“教材结构调整,综合教学”的语文教学学习方式。通过重组教材内容,整合在课堂上和课堂学习内容,实现优化教学内容,课程的内部和外部知识连接,让听、说、读、写训练融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的语文综合学习方式,“重组教材,整合教学”就是指在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再利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我们老师又该如何做呢?

一、横向的组合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一般都是一节课教学,如果要有组织地集中、发展、综合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们就应该重建和整合一些材料,全盘考虑,整体设计,整合教学,由传统学习变为为单元整组教学,即整体感知,部分体验,整体感悟。

1.文本的取舍

什么是文本的解读?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捕捉语文文本的编者或者作者想表达但学生不能够轻易理解的,又需要理解或者掌握的东西。在一个文本中总会同时隐藏着多个这样的秘密,但是我们不可能把这些东西不分重点,一股脑儿地教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进行重新组合,根据文本与学生、文本与目标、文本与生活等的联系,将文本中的有关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组合、协调,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再进行重组,整合教学,从而使文本价值发挥到更大的功能,让个性在文本重组中得以张扬。细细读读《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教师就可以实施文本的重新组合,完成个性化的设计。请看下面的教学设计流程:(1)猜人物。由先画片猜身份,再到文字猜人物,感受到文本对扫路人外貌描写的准确传神。(2)峰之险。紧扣第一自然段的描写感受天游峰的高、险、陡。(3)扫之累。抓住峰的险与游客的表现感悟扫之累,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4)人之乐。抓住对话进行多种朗读,在读中体会到老人不但没有因此而感到累,相反非常快乐,因为他有一颗豁达开朗、热爱生活的心。(5)抓住文章最后一句进行总结提升。相信大家都能看出教师对文本进行了重组,抓住各秘密之间的关系设计了教学环节,层层深入,一环紧扣一环,实现了教学的最优化。有时,教学就这么神奇,独特的解读、个性的设计常常让我们沉浸于文本与教者的双重魅力之中。

2.单元的整合

重组单元材料,集成单元教学,教学整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很容易从整体的角度,借助学生的好奇心、原发性欲望促进初步传感单元的学习内容。在苏教版的课文中有这样两篇文章《最后的姿势》《船长》,这两篇文章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语言描写都具有特点,都能反应人物的性格特点,都是应当时的环境而定的,其中有这两段文章:“忽然,课桌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你们看,如果把这两段的文章的语言交换一下,在地震的紧急关头,谭千秋大声喊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如果这样的话,会有从地震中逃出去吗?会有人在这千钧一发的情况下,听好命令后,排队出去吗?所以教师教学时,又教到了一个新知识,语言是要因当时的环境而定的,你看,如果只是一篇文章的话,不重新组合,不前后联系的话,怎会知道语言因当时的环境而定呢?

二、纵向的组合

纵观小学语文课本,粗粗一看,一本或者几本书中的课文似乎都没有多大的联系。其实不然,很多文章的内容都是相连的,教师如果能够把握抓住这些内在或外在的联系,围绕某一“主题”重组教材,进行整合并有序教学,就能沟通教材之间的联系,架起新旧知识和课内外知识联系的桥梁,收到的教学效果也是与之前是所无法比拟的。

1.文本的创新组合

教师作文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需要有一双慧眼。除了能准确解读文本,找准教学的切入点,从而进行有效重组与设计外,还要挖掘文本的创新点。或进行言语的训练,或进行文本的超越,或情感的升华。虽时隔半年,但至今都清晰地记得吴老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老师设计了这样三个板块,每一个板块都有一个核心的任务。板块一:朗读。就是让学生先找出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干的调皮捣蛋的事,然后让学生选择一两处来好好读读,在读中感受“我”的调皮,读中教给学生读书的技巧方法,读中体会到祖父的和蔼可亲、祖父对“我”的慈爱。板块二:说话。这一板块先让学生找到描写园子的段落好好读读,然后创设情境,角色转换进行语言表达,话题为——祖父给了我一个快乐、幸福的园子,连院子里的蝴蝶、蜻蜓等都是快乐自由的,你最想当园子里的什么呢?请以“我是园子里的一只蝴蝶,我在里面”这样的句式把书上的话组织成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转化课文语言,并且加以自己的想象加以说话,在表达中成分感受到了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最后教师适时一问,让学生领悟到了“寄情于物”这一写法的妙处。板块三:习作。课堂结尾,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习作练习——喜欢这样的园子吗?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样的园子,闭上眼睛,想想你的园子有草地吗?有蝴蝶吗?你在你的园子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是快乐自由的,你的园子是属于自己的,把你的快乐寄托于一草一木中去吧!心灵的體验,情感的宣泄,读与写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2.新旧的课内外整合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建立在大量的语言材料积累和语文实践基础上的。实践告诉我们,只凭我们手中的一本语文书或者一堂语文课,学生是不能够学好语文的,教师应该善于抓住文本的出发点,把课外的知识融入课堂,进行学习内容的重组和整合,为了传达内外知识,丰富学生的积累,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像课文《天火之谜》一样,教师不仅要在文本中挖掘新的知识,还应适时地拓展知识,教师拓展了《一夜的工作》,描写周总理的工作场景的,先让学生看图片,然后让学生观察图片中有什么,学生可以指出图片上的本子多,设施非常的简陋,因为学生知道这节课学的就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所以很聪明地就往上面想了。你们看,通过这些课外知识的整合,学生对于今天学的知识就非常充实了。

每一篇教材,它与课外知识总会有相关的联系,教师只有善于抓住课文的切入点,把课外的内容融入课堂。教材结构的调整,教学的整合,是凭借教材,而不是局限于课本,它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教材等。在真正意义上讲,语文教学是开放的,它是新课标精神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猜你喜欢

乐高园子课外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乐高2020年上半年财报:收入同比增长7%
快乐的园子
树的野园子
我和祖母的园子
乐高乐园
乐高Ⓡ城市组
乐高Ⓡ未来骑士团
园子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