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医骨科民间医药挖掘之现状与思考

2015-05-30曾伟李洪波陈敏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壮药

曾伟 李洪波 陈敏

【摘要】壮医骨科是壮族地区特有的壮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带有民族性、地域性和传承性,在民间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中有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壮医骨科的产生、特点及发展现状,发现壮医骨科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壮医骨科的创新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民间医药挖掘;壮医骨科;壮药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9-0141-03

Abstract:Orthopaedics of the Zhuang medicine is a kind of special treatment in the Zhuang region with the national, regional and inheritance of Zhuang medicine orthopedics in folk medicine for orthopedics diseases that has an important role.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Zhuang medicine orthopaedics, discover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Zhuang medicine orthopedic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Zhuang medicine orthopedics.

Keywords:Folk Medicine Mining;Orthopaedics of Zhuang Medicine;Zhuang Medicine

在民间医药的发展过程中,带有民族性、地域性和传承性的民间医药,为当地民族健康繁衍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不断完善壮医理论体系、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扩大民间医药的受惠面,挖掘整理当地的民间医药具有重要意义。壮医骨科作为当地特色民族医药一部分,在不断传承和创新的同时,补充了中医骨伤科对疾病治疗的局限,也推动了民族医药的发展。

1 壮医骨科的产生

全国壮族总人口约1800多万,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90%以上聚居在广西。壮医药是广西壮族人民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独特民族医药,积累着具有当地防治疾病特色的经验。广西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崇山峻岭之间江河纵横交错,草木茂密,壮族人民在适应自然环境中难免遭受跌打损伤的病痛困扰,早期发现山间草药覆盖伤口,能够改善疼痛症状并使之愈合,经过长期的反复实践和积累,摸索出一条治疗骨伤疾患的方法,成为最早的壮医骨伤科。用本地常生的药物资源,治疗当地民众的骨伤科疾患,使不同地区的壮医骨科呈现出多样化和地方化的特点。

2 壮医骨科的特点

壮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具有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是其主要特点。周红海等[1]总结发现,壮医骨科治疗使用的处方中有38.34%用到酒,并且在内服、外敷、外洗等治疗中均有所体现。研究还发现,壮药鲜品在 “骨折”、“脱臼”、“骨质增生” 等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较为常见,壮药鲜品大多使用适宜当地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所生长的特色民族药物。壮医药的特殊炮制及药用部位的特殊性等,都成为壮医骨科的特色。与现代医学手术治疗骨伤科疾病耗费高额的医药费不同,壮医骨科所用的壮药、与壮医配合使用的中药、壮医骨科的特色治疗方法均收费低廉,更能够适应地方民众的需要,这是壮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又一特点,也是其优势所在。

3 壮医骨科的发展及现状

3.1 理论研究现状 经过近30 年的挖掘整理,广西壮医以“阴阳为本”、“三气同步”的天人自然观,“脏腑骨肉气血”、“三道两路”的生理病理观,“毒虚致百病”的病因病机论,“调气解毒补虚”的治疗原则作为核心的壮医基础理论体系已基本形成。以壮医目诊为主要特色诊法,并配合甲诊、指诊、腹诊及传统中医诊断方法诊疗疾病。壮医药线点灸、壮医针灸三法、经筋推拿等20多种技法,均初步形成技术规范,并且作为适宜技术面向全国推广,进一步加快民间医药,尤其是壮医药发展的步伐。壮医理论体系的形成确立,为壮医骨科理论在临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壮医骨科多样化的诊疗方式创造更多发展的可能。

3.2 临床研究现状

3.2.1 民间诊疗现状 笔者近年组织南宁市民间医药挖掘项目工作期间走访了6位民间壮医代表,其中备受当地民众信任并且名声在外的壮医药使用者有:宾阳县吴振东和黄顺宜,上林县蓝国生。宾阳县振东壮医骨科作为宾阳县农村合作医疗定点门诊,诊所主人吴振东大量的使用壮医药,以整复小夹板固定,壮药、中药外敷,牵引,壮药、中草药泡浴、熏洗等方式治疗骨伤科疾病作为门诊特色,疗效的显著令前来寻求诊治的骨伤科患者络绎不绝,诊治人数约有7000人/年。在跟随潘思豪、张超良和韦以宗老师学习壮医骨科,并积累诸多的临床经验后,吴振东编著的《振东壮医骨科》已修改待最后出版面世,书中包括吴振东亲自上山拍摄的当地壮草药形态和生长环境,收录的300多种壮草药中不乏壮医药学院教材中未曾提及的壮药,此书有望拓宽临床医生对壮医药使用的选择。宾阳县黄顺宜主管的黎塘大龙黄顺宜骨伤诊所和上林县上林县万福骨伤医院蓝国生,均设置有50~90张专科病床,门诊和住院治疗的人数反映出壮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得到人们广泛的认同。

3.2.2 特色壮药的使用 壮医药在发展最初,并没有壮族文字的记载,且多以口耳相传和师徒授受等方式,在民间代代相传至今。在大范围的普查研究和挖掘整理之后,壮族地区的特色壮药被收录于医药方书和广西各地方志中,经过不断地发掘和研究整理,逐渐形成较为系统的壮医药体系。在壮族地区以外的人们还未认识到许多特色壮药时,壮族人民已经开始利用壮族地区常见的特色中草药治疗疾病。如壮医骨科治疗中常用的药物三七,因为田州为三七的产地,又为三七的集散地,故广西将“三七”俗称为“田七”。 在张四维《医门秘籍》中有这样的记载:“三七草,其本出广西,七叶三枝,故此为名。其根类香白芷,味甘气辛,温性微凉,阳中滋阴,散血凉血,治金疮刀斧立效。又治吐血崩漏之疾。边上将官视为宝珍。如有伤口,口嚼吞水渣敷患处即安。血证之奇药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对三七的功效及应用亦有记载:“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出血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众多文献中详细的记载了关于田七的药物特性,作為壮医骨科常用药之一,田七的应用范围颇为广泛。如周红海[1] 等分析发现,壮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药物出现频次较高的地方药中,以活血化瘀、止痛祛风、清热解毒、理筋为主,如田七、两面针、七叶莲等。壮族医药虽在历史上暂未发现有本民族文字的专著记载,但在各类本草专著中多次提及并详细记载的壮族地区特色壮医药,已在民间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

3.3 现行政策法规的支持 自1985年广西中医学院(现广西中医药大学前身)招收第一批壮医硕士研究生开始,以各种方式举办壮医学习班,为国内外各地的学者传授壮医药治疗疾病的诊疗方法,让壮医得到更多的关注,也培养出一部分壮医药工作者。我国民族医药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为壮医药的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利用《民族区域自治法》给予民族地区的权利,自治区将广西壮医诊疗中心的建设作为重点项目,创办壮医药保护区、壮医药科室,推行适宜的诊疗技术。2009年颁布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中医药壮医药条例》,2010年壮医医师资格考试经过两年的壮医医师资格考试试点工作后,正式纳入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范围,这些都标志壮医药发展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近年广西地方政府颁布实施《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将促进壮医药的研究,并更新整理出更完善的壮医药标准。

4 壮医骨科的传承和创新

在壮族地区使用壮医药治疗疾病,集合了“地利”、“人和”之便,壮族人民历代应用壮族地区的传统壮草药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繁衍后代。壮医药产生在特殊的氛围里面成为当地壮医药使用者最好的资源,长期从事壮医药的当地医者能够得到民众的信任也为壮医开展特色的临床治疗打下基础。相对于从事中医的众多医者来说,壮医受到壮医药产地的局限,人才数量及层次的限制,使得壮医骨科采用的特色壮药在壮族地区之外很难找到,为壮医骨科的治疗带来不便,但壮医骨科技法的发展应用是没有限制的,壮医骨科外治技法配合中药的使用,也有其不同于壮药的疗效。非壮族地区的人民对壮医学仍存有诸多的偏见和质疑,这对壮医骨科临床的发展设下了障碍。壮医药的发展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

4.1 传承方式 许多珍贵的民族医药知识存在民间,有的壮医药得到传承继续使用,有的则因为各种原因濒临失传。民间医药挖掘过程中发现,师承和家传为壮医骨科的主要传承方式。许多当地特色的壮药皆依山而生,现代使用壮医药的民间医者,多是跟从师傅或长辈上山采药,口口相传,手手相授,方得以流传至今。这样的传承方式,在人文和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山里的药物供不应求而慢慢减少甚至消失,传授的壮医药技能也逐渐受到局限而难以发展创新。 民间医药如何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让其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造福本地区以外的更多民众,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4.2 创新的可能 壮医骨科想要创新发展,首先要让各地的壮医骨伤科医生互相交流学习,在交流中才能够将信息交换,互相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创新,有创新才能更好的发展。骨伤科疾病的特殊性,骨折或骨外伤的病人不宜奔波,带有地方特色的壮医药大多局限在当地,医者只能治疗所在地区及周边的民众,虽然时有慕名而来的外地患者,但由于骨伤科疾病需要稳定的养护才有利于恢复,因此,真正能够得到壮医药治疗的骨伤科患者仍然是少数。通过民间医药挖掘的项目,能够不断与各地壮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医者交流,通过建立这样的沟通桥梁,能为壮医药的创新发展提供便利。

5 壮医骨科未来发展的思考

5.1 对壮医药的挖掘保护 壮医骨科的特色首先在于治疗中运用的特色壮草药,具有地域性优质药材的使用,是壮医骨科疗效的体现。进行区域性民间医药研究,可以尽早发现这些珍贵的药物,及时采取措施予以保护[2]。 民间医药挖掘过程中,宾阳县吴振东、黄顺宜及上林县蓝国生多次提及,所在周边山区的壮药逐渐减少,新鲜药物的使用受限,目前临床使用的药物多是从外地采购晒干的药物。与从前跟师上山采药不同,而今吴振东等壮医生普遍认为,用鲜品药物治疗的效果远比现在用炮制后的药材疗效更好,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前漫山遍野的药物如今所剩无几,对当地特色壮药的发掘并保护是首要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保存了壮医骨科治疗中所使用的有效药物,在培育改良中提高药物的作用,才凸显壮医药治疗骨伤科疾患的特色。加强壮药道地药材原产地保护工作是保护壮药的关键。

5.2 对壮医骨科传承人的建议 壮医骨科的诊疗技法目前一般多以师徒相传,家族传承为主要的传承方式,这样的传承方式带来的局限性,使得壮医药的发展和创新受到一定限制。为使民间更多壮医骨科具有特色的药物和疗法得到传承又能让更多人了解,首先,各地壮医骨科传承人的交流学习至关重要。传承人之间建立起联系,才能让经验在交流中传播,继而为壮医骨科创新发展提供更大的可能。其次,以更多壮医骨科的传承人进入医学院校接受现代医学的教育为出发点,在延续壮医药特色治疗的同时,让传承人学习现代医学的专业技能,壮医骨科方可在更规范和更科学的治疗中体现更高疗效。同时,壮医骨科传承人对家族或师承的经验,应当及时整理总结,在总结中不断发现和汲取治疗经验,不断优化壮医骨科的治疗方法,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与此同时,将师承的医技医法总结发表成论文等形式,让更多对壮医药专业感兴趣的人更了解壮医药的作用和技术特色,这也是壮医药传承人在推广和发展壮医药过程中应当加以侧重的部分。

6 结语

在国家大力支持民间医药挖掘的同时,壮医骨科面对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壮医骨科治疗范围和受众人次的不断增多,对于壮医骨科的发展,以及从事壮医骨科工作者的经验积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研教学的起步迟、起点低是壮医药近年发展中存在的劣势,群众对壮医药的了解和科普工作需要时间和人员进一步加强[3]。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今天,许多骨伤科疾病以手术治疗的方式居多,壮医药作为民族医药之一,其本身发展的历史局限性和学术局限性在未来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以现行的政策法规为依托,将存在民间的壮医骨伤科资料搜集、整理、开发、保护,才能让壮医骨科以其自身的优势得到创新和延续,发展成为不可替代的特色壮医骨科。

参考文献

[1]周红海,田君明,秦明芳,等.壮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药物方剂特点分析[J].广西中医药,2008,31(3):48-49.

[2]譚薇娜.对深入开展区域性民族民间医药研究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9):103.

[3]钟鸣.发展壮医药的战略性建议[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16(2):68.

(收稿日期:2015.06.30)

猜你喜欢

壮药
壮药金茶排石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壮药莪术油对卵巢癌miR-223-3p的调控机制研究
The Effects of Ultrasonic Treatment on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Residual Oil
大苞水竹叶组培快繁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壮药两面针化学成分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正交试验优选壮药三裂叶葛藤中葛根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壮药假烟叶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壮药外洗治疗II、III度内痔55例临床观察
壮药“国虾薄”(绞股蓝)碱水解产物对A549细胞的抑制活性
服务于壮医临床应用的壮药教学内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