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大学生艺德教育路径探析
2015-05-30文彦波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艺德教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关联。对艺术类大学生开展艺德教育,实质上就是使艺德从道德观念、知识体系向学生的价值取向、自觉行动有效转化。对此,高校应化知为德、化情为德、化行为德、以“网”育德,使广大艺术类学生不断受到社会主义价值观、道德观的滋养和熏陶。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德教育;路径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其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艺术类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更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艺德修养。2014年,习近平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因此,高校要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不断加强艺术类大学生的艺德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艺德修养。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艺德教育的内在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艺德教育则是一种道德教育,其落脚点在于将某种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内化为某种道德品质,双方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关联。
1.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艺德教育,是培育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体现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个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要求,是我国公民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又体现了当今时代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化,旧有的道德失范,新的道德标准尚未建立,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道德问题。作为高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艺术类大学生的艺德状况甚为堪忧,不同程度存在着道德伦理观念弱化,集体意识淡薄,自我本位突出,敬业精神不足等问题。高校如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势必会影响到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灵魂,其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必然会引领高校的艺德教育,促使艺术类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上不断进步,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1.2 艺德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形式
从本质上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践性的,其培育和践行的关键在于实现公民的普遍认同,并通过实践将其内化为公民的道德价值观,从而为社会成员所接受。艺德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其主要目标是培养艺术类大学生具备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期艺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及艺德教育实践的科学指导,其培育与践行某种程度上要依靠艺德教育等实践形式来实现。艺德教育的创新实践,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何种程度上为艺术类大学生群体所认同与接受。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艺德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实践形式。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艺术类大学生艺德教育的实施路径
艺德即艺术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艺术工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艺术生产、艺术实践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对于广大艺术工作者而言,艺德修养的高低往往是他们能否得到社会认可的重要因素之一。艺术类大学生是艺术工作队伍的后备军,是未来的艺术工作者。新形势下,如何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卓有成效地开展艺德教育,是摆在广大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2.1 化知为德,发挥课堂教学作用
课堂教学是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的重要环节,也是开展艺德育人的主渠道。不可否认,当前艺术类大学生艺德观念淡薄与其对艺德的认知程度偏低不无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对学生进行艺德灌输和主动引导,加强学生对艺术职业道德的认知,指引学生朝着“德艺双馨”的目标努力。
一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艺德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等院校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艺术院系而言,要发挥思政课育人的重要作用,就必须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社会主义理论,树立爱国主义理念。要强化社会主义文艺观的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要求,从而使其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思想导向。在教学方法上,要根据艺术类大学生感性思维较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小组讨论、社会实践、事例和影像资料分析等形式,使思政课教学深入浅出,既不失趣味性和生动性,又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导向性。在师资队伍上,除了选派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担任思政课教学外,还可聘请校外专家或政府官员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保证教学效果。二是开设“艺术职业道德”课程。目前,“职业道德课程”在绝大多数高校尚没有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开设,只是在思政课或就业指导课中略有涉及,而针对艺术类大学生今后就业需遵循的职业道德更是鲜有提及。因此,各艺术院系需尽快开设“艺术职业道德”选修课或必修课。课程师资可由德行高尚、学养深厚的专业理论课教师和德艺双馨的校内外艺术名家担任,除了应强化学生对艺德的基本认知外,还应充分运用艺德资源,加强对学生的艺德培养和教育,可将艺德修养经典论述、故事格言、经典作品、正反案例、法律法规编辑成书,以选修课的形式向大学生系统讲述,充分利用艺术的吸引力、感染力,激活艺德资源的教育功能。[1]
2.2 化情为德,建立榜样激励机制
作为一种道德教育,艺德教育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循序渐进,将艺德内化为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精神追求,强化他們对艺德的情感认同。对艺术类大学生开展艺德教育,实质上就是使艺德从道德观念、知识体系向学生的价值取向、自觉行动有效转化。然而,受当前社会环境影响,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对艺德的价值认同不够坚定,情感认同不够强烈,道德评判标准模糊。对此,高校要根据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可塑性的特点,既要积极教育引领,又要充分发挥典型和榜样的示范辐射与激励作用。一是充分发掘身边艺德典型。善于发现和挖掘身边事、身边人,通过广泛组织评选“敬业奉献”、“自强自立”、“诚实守信”等艺德奖项,对艺德典型进行大力宣传和隆重表彰,使所有学生都学有标杆、追有榜样,教育引导他们践行艺德规范,推动艺德教育深入人心。二是利用名家大师作示范引领。针对艺术类大学生讨厌说教而崇尚名家的特点,可定期邀请一些德才兼备的艺术大家来校,采取专题讲座、与名师面对面座谈、名师解读典型精神等形式,使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艺德提升的紧迫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同时,通过建设文化艺术走廊或开设艺术职业道德课程,大力宣扬我国历史上涌现的诸多艺术名家的典型事迹,充分展示这些艺术名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辉煌的艺术成就,诠释德艺双馨的丰富内涵,树立德艺双馨的良好典范,使艺德教育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思想上认同、在情感上共鸣,从而提高学生践行艺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3 化行为德,注重社会实践锻炼
实践教学是培养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路径,也是提高艺术类大学生艺术道德修养的必要环节。杜威曾指出,道德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特点,通过课程教学对学生传授一定的道德知识固然不容忽视,而更严重的是应组织他们直接参加社会生活即“道德训练”,否则不能促进他们道德行为的养成。[2]一言以蔽之,艺德教育的要旨在于坚持知行统一。各艺术院校(系)要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导、组织与管理,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对艺德的行为认同。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深入群众,通过开展乡村支教活动、到孤儿院敬老院慰问、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帮扶活动以及“三下乡”演出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加深他们对生活的了解,磨砺他们的意志,使其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其道德情操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同时,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创新实践教学形式。比如,针对音乐专业的学生,可组织开展主题性的原创歌曲大赛,鼓励学生创作思想格调高、内容健康的艺术作品,将艺术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明辨是非,体味艺术真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艺术素养,而且有利于加强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综合品质。
2.4 以“网”育德,开辟艺德教育新渠道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互联网正逐渐成为人们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高校青年学生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群体,他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互联网已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交往的重要手段,网络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日趋深入。对于高校而言,如何利用网络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并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是当前工作中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高校要牢牢掌握网络信息传播的主阵地,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开辟艺德教育新渠道。
要开发和创新艺德教育的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特点,运用大学生乐于接受和喜爱的方式,加强对艺德的正面宣传。一是要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广播台、宣传栏等学生熟悉和认可的传统媒体平台。二是要开设官方微博、微信、博客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平台。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培养互联网思维,创新教育形式,合理运用网络语言,缩短师生间的心灵距离,最大限度吸引学生对网络文化生活的参与,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高校除了加强艺德教育的平台建设,还应在内容上不断创新,主动占领网络舆论阵地,传播社会正能量。一方面,要广泛宣传校园励志人物和道德模范,深入挖掘先进典型背后的感人细节和动人故事,全面展示先进典型的精神风采和思想内涵,充分发挥榜样育人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就社会热点问题、身边现象以及艺术界的艺德问题进行热烈讨论,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启发他们对社會、对人生更深入地思考。要建立网络名师和学生网络评论员队伍,牢牢占据舆论高地,使广大艺术类学生不断受到社会主义价值观、道德观的滋养和熏陶。
参考文献:
[1] 陈平,陈泽黎.艺德资源的梳理及其在艺术院校大学生艺德培养中的作用[J].思想政治理论导刊,2013(10).
[2] 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98.
作者简介:文彦波(1982—),男,湖南桃江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