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艺术素质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

2015-05-30石娟娟潘红刘月秀

艺术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创新

石娟娟 潘红 刘月秀

摘 要:本文针对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发展状况,分析和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以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改革,以及对需要改革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关键词:高校;创新;艺术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在高校全力推进创新教育,对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而作为大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素质教育在审美教育、情感教育、促进个体审美能力、想象力发展的同时,也在促进着个体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发展,对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艺术素质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1.1 现状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中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主要通过在专业课的课堂上渗透创新教育的理念、开设专门的创新思维课程和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途径,思路过于单一、求同、封闭思维、没有新意,把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上,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削减了学生的创造潜能的开发和创新素质的培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就现在的教育状况下,非专业的艺术素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可:艺术类课程仅作为选修课程,无法满足更多学生的需要;同时也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学校对艺术类的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1.2 作用关系

艺术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关系主要表现在:首先,艺术素质教育是大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创新是指理论、方法或技术等某一方面的发现、发明、改进或新组合。将艺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作用于知识的创新发明、方法的开拓创新、资源的创造整合等方面,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渠道。其次,创新重视的是所得到的结果,而艺术素质教育不仅重视可能得到的结果,还重视为其结果的实现创造的条件。因此,持之以恒的艺术素质教育可以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形成他们开放的心态和活跃的形象思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三,艺术素质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培养作用的可实现性,以及教育成果可能带来对大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起到了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在艺术素质教育基础之上将将艺术与科学更好融合的一种教与学的活动。

2 艺术素质教育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特殊作用

在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时,艺术素质教育在发展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势。美国艺术教育学和心理学家阿恩海姆认为,任何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都是通过意象进行的,这种意象又是通过知觉选择后而生成的,由于艺术欣赏和创造活动作为一种知觉思维活动,能唤起人类的本能的创造性思维,因而艺术教育便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一旦我们认识到创造性思维在任何一个认识领域都是知觉思维,艺术教育在普通教育中的地位便显得十分明显了。郭声健在《艺术教育论》中提出观点:艺术欣赏能有效地培养欣赏者的创造性、自主性和想象力。国内外的学者们都认识到了艺术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之间的密切关联,认识到了艺术素质教育对人的丰富知识的积累、想象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完善等做具有的独特作用。

2.1 艺术素质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创新性人格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人格是诸多活跃的心理倾向和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反映,既是人的性格、气质等特征的总和,又有道德品质的因素。创新性人格对创新活动具有定向、动力、激励、维持、强化和补偿等多方面的作用。任何杰出的创新都是优秀的智力才华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结合的结果。创新人格是创新活动的支撑,它对创新活动的成效与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总之,没有优秀的人格,就不可能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没有优秀的人格,也不可能实现最初设定的创新目标。只有具备了以上列出的绝大多数特征的人,加上其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知能,才是具备了创新能力。否则是难培育持续的创新成果。

2.2 艺术素质教育对于学生进行创造性实践技能提供有效的训练平台

实践是实现创新创造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实践的过程中,也验证了创新思维、丰富的创新人格,不断地使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艺术素质教育是实践性强的教育体系,任何一种艺术门类的掌握都离不开亲身的实践。以音乐教育为例,创作活动是提高音乐智能的教学方法,创作就是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这就是创新。显然,在学习音乐作品的各个环节中,都有创造力在发挥作用,作曲是一度创作,演奏演唱是二度创作,音乐欣赏是三度创作,创造性思维在这三度创作的实践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学生通过自己的音乐实践,主动去创造美的动作、美的声音、美的形态、美的旋律、美的世界。因此,可以说,音乐艺术这种无处不在的创造性活动,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起到很强的促进作用。

3 构建和有效开展高校的艺术素质教育

艺术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高素质新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构建和有效开展高校的艺术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3.1 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营造具有艺术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

艺术文化气息的营造是艺术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方面。在加大艺术素质教育开展的同时,要通过宣传、主题教育活动、论坛、建立制度等,营造一个培养艺术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要建立一整套鼓励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规章制度,如学分认定、奖励、导师课题补贴,学生时间保证等,从政策层面给予支持;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课外艺术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等,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对艺术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浓厚的藝术文化氛围。

3.2 开设艺术素质教育类课程,建构和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

笔者对华南农业大学825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92.6%的学生没有修过任何艺术素质教育的相关课程,83.2%的学生认为高校有必要开展艺术素质教育,希望学校能够提供相关实践活动的展示平台的比例为56.8%。因此,在大学生中开设艺术素质教育类课程是十分必要的。艺术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要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来设计,包括“能力目标”、“项目任务”、“能力训练”三个维度的内容,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与实习、参与各类竞赛等方式来完成,所以教师要由传授知识转变成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这就要求艺术素质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全面、深厚的理论水平,还要求教师具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可见,建构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加强艺术素质教育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工作。一方面学校要加大投入力度,设立艺术教研室,组织专业艺术教育人才进行培训、观摩、考察,不断提高艺术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从知名教授、专业艺术团体等聘请一些既有工作经验又有理论修养的专家,兼职从事艺术素质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同时,要积极探索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加强国际国内艺术素质教育领域的学术交流、研讨和科学研究,以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艺术素质教育师资的队伍。

3.3 构建艺术素质教育的实践平台,开展艺术类相关竞赛活动

艺术素质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要树立艺术素质的意识和掌握实践的技能。因此,要构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艺术素质教育实践平台,开展艺术类相关竞赛活动。可以坚持丰富的校园文化,弘扬校园精神为根本宗旨,创造性地开展理论教育、创新创业科技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突出思想性、趣味性、学术性的群众性实践活动。通过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对学生培养创新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团队精神等方面都十分有益,同时也为学校发现和输送文化艺术活动的艺术骨干,为有一定基础又希望进一步接受艺术教育的学生搭建平台。还可以建立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服务,并利用这一平台进行理论研究、竞赛活动、实践训练、成果展示等。

3.4 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推进艺术素质教育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多元人才观,采取多样化的培养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因材施教,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及条件。

艺术素质教育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研究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的事物,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亮点。但是与国际比较成熟的艺术素质教育实践的作用相比,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转变观念,不断地加以研究和实践,并结合学校的实际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和构建具有特色的艺术素质教育体系,以期培养出更多地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肖丽.试论大学音乐教育与人才创新素质的培养[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5(1).

[2] 王一川.当代艺术创新人才及其创新素养[J].藝术百家,2011(6).

[3] 王舒,陈旭堂.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丽水学院学报,2009(3).

作者简介:石娟娟(1981—),河北唐山人,硕士,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声乐。

潘红(1981—),女,广东河源人,硕士,华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主任科员,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和招生就业工作。

刘月秀(1974—),女,江西吉安人,博士,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高校创新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