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专业化视角看语文学科师范生专业发展
2015-05-30杨华
杨华
内容摘要:本文在阐述教师专业化和语文教师专业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语文学科师范生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现状及问题,即语文专业知识基础薄弱、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缺少充足的教学体验、缺乏坚定的职业理想。着重指出,作为一名语文学科师范生,必须扎实专业基础,加强教学实践,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范生的专业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未来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因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师范生 语文 教师专业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育的重要性日渐突显,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语文作为基本学科之一,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阶段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育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能力,而且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语文学科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近日,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称,“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已经支离破碎,碎了一地,很难拼接形成学生听说读写一生有用的语文能力。”且不论此话偏颇与否,不得不承认的是,大众对于语文学科教学的争议已久。除了一些客观原因,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大因素,其素质集中体现为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需要通过终身学习才得以完成的,入职前所接受的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其整个职业生涯提供了动力支撑。因此,语文学科师范生作为语文教师的后备军,他们的专业化发展同样不容忽视。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一门职业能否成为专业,被公认的衡量标准有三个:一是具有专门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二是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三是在本领域的实践活动中个体具有高度的专业性自主权[1]。国际上,最早提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的文件是1966年的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发表的《关于教员地位的建议》[2]。在我国,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标志着我国开始肯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国内外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有很多,《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中指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3]。
二.语文教师专业化
语文教师是在“教师”这一专业基础上,从学科角度作出的分类。因而,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包括教育专业性和学科专业性两个方面。
首先,从教师的职业性质来看,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在教书的同时更要注重育人。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教育知识和能力,不仅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而且需要能够运用一定的教学技能和方法。教师要善于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反思,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储备。更加重要的是,还需要具备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尊重学生,乐于奉献,用规范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而努力。
其次,从语文学科的性质来看,语文学科具有本学科自身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是母语教育,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4]。语文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表达语言文字的能力,直接影响学生进行日常交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备较高的言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等。语文属于人文学科,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师深厚的人文积累能够使语文课堂充满魅力,使学生徜徉于中国优秀文化的海洋中,从而得到美的熏陶及爱的涵养。
三.语文学科师范生专业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得到重视,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迫在眉睫。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语文学科师范生,如何把现在的学习有效的转化为以后职业发展的动力,就成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刘定一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九个命题》一文中指出,包括职前培养、职初培训、在职研修在内的教师专业发展,与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5]。刘捷更着重指出,师范教育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的出现标志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开端[6]。作为一名语文学科师范生,自己的职业规划方向就是做一名语文老师,因而对于教师职业发展十分关注,也做了些自己的思考。诚然,处在这个群体里的我确实发现师范生的专业化发展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有些问题受限于时代发展、国家政策、教育体制等,诸如此类确非我辈能够力及。唯有脚踏实地从自身做起,才能对以后的职业发展、对语文教育事业有所裨益。以下途径都是建立在这一基本出发点之上。
1.语文专业知识基础薄弱
文学和语言是语文学科知识的基础和本体,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大学本科学习课程基本上包含两大体系:语言学知识和文学知识。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现实中确实存在大量这样的现象:大学生平时上课懒散、读书甚少,准备考试以“不挂科”为主要目标而进行临时突击。同时,文学语言功底薄弱,即使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也少有文采不凡者。其学术水平及专业基础由此可见一斑。
2.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
教育学、心理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则明显与实践脱节。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但是当与教学活动关系密切的理论知识被架空,学习起来不仅抽象难懂,而且失去了其实用价值。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的时候兴趣低下,缺乏动力,即使掌握了这些纯粹的教育理论,若干年走上工作岗位后,也极易发生理论与实践难以融合的情况。
3.缺少充足的教学体验
许多师范院校会安排大三大四的师范生参加实习活动,这是极好的锻炼机会。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师范生都有机会参加实习,实习的时间和方式也不尽相同。其中主要分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校内实习最常见的形式是分小组进行教案编写和说课,仍旧处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校外实习又分为学校分配和自主实习两种,自主实习大多流于形式,学校分配因为有着真实的信息反馈而效果更加明显。但是,学校安排的校外实习也不尽相同,我认为作为顶岗实习的师范生像职业教师一样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因而教学体验更加真切。而作为影子教师的实习生,只跟着中学任教老师听课等,不直接代课,因而教学体验不够充分。
4.缺乏坚定的职业理想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走进师范院校的师范生职业理想并不一定是做一名教师。首先,当初选择专业的时候,他们并不是很了解自己的专业定位;其次,随着学习的深入,有些学生会发现自己确实不适合从事老师这一职业,而改变了自己的职业规划;最后,教师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社会风气等的影响,促使一部分学生走上考研、考公务员等道路。总之,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来说没有坚定的职业理想,因而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热情和动力,导致精力分散、人云亦云。
四.语文学科师范生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1.夯实语文知识基础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大学阶段面临较小的生活压力,有十分充足的学习时间,应该倍加珍惜。首先要认真学习专业课基本知识,扎实读写基本功,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将来的工作负责,更是对整个社会负责。其次要开阔眼界,广泛读书,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要求教师本身就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有赖于博览群书,并且要用心体验生活,在生活学习中勤于思考、敏于感悟,从而提升思想境界。
2.加强教学技能训练
教学技能要建立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更要结合教学实践。作为致力于从事教师行业的师范生来说,应该积极投身教学实践。除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实习之外,还可以在不影响学习生活的同时参加社会实践,例如兼职辅导班教师等。同时,要做好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艺术的反思。通过反思,能够积累经验教训,有效提升教学水平。
3.端正态度,坚定理想
教师以育人为本。选择这一职业就意味着此生要远离钱权,要书墨相伴,这是教师的职业操守。正所谓“恭德慎行,为世师范”,要求教师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尊重并关爱学生,并且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作为一名准语文教师,更要端正态度,遵循教学规律,怀着满腔热情努力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服务教育事业。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就要先树立起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是职业要求,也是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对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应紧跟时代步伐,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用专业的技能完善教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条漫长而必须坚持的道路,这是教师的专业使命。师范生也应该尽早树立起一个理想而长远的目标,扎实专业基础,加强教学实践,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向着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而努力。师范生的专业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未来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对于国家的教育事业和自身的职业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因而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钟启泉.现代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3]张廷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邓琴.从教师专业化视角看农村语文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探索.2008,(3):80.
[5]刘定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九个命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4,(3):63.
[6]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