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与生活

2015-05-30吴雪珠

新课程·小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观察生活解决问题

吴雪珠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从观察生活,发现数学;创设情境,学习数学;学于生活,用于生活三个方面,举例论证了数学来自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观察生活;发现数学问题;积累学习;解决问题

儿童知识的形成,很多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認识和感悟,而数学知识更是儿童对生活的观察、积累和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细节问题是与数学分不开的,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为实例,学习数学,并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一、观察生活,发现数学

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和归宿,每位学生并非上课后才能接触到数学,也不仅是在学校中才接触数学,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碰到各种数学问题,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认识,这对学生来说是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教师倘若能找准知识与生活的切合点,数学就幻化在多彩斑斓的生活中,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如:在教学《分类》一课时,我们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和家长一起去逛超市,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商场里面的商品是怎样摆设的。教师可把商场里的商品做成课件,在新课开始播放课件,创设情境,然后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学生就能联系课前观察的情景很容易地回答出:“同一种商品摆放在一起。”这就为分类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可以让学生把握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不断积累,不断更新,选择多样而有效的方法来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创设情境,学习数学

“数学情境”是生活与数学的桥梁,设计形象生动的“数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感悟生活,寻找已有经验,让多彩的生活为数学学习服务,从而再次积累新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执教“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可以创设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让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几名学生扮演顾客,并摆出不同价位的商品图片(价格先不要出示),在未进行商品交易时,先让学生辨别哪些图片上的货物可能要用到“百元”,哪些可能要用到“几十元”,哪些可能要用到“几元”,从而加深对百元、几十元、几元之间区别的理解。然后再由学生轮流扮演顾客,图片上也标上几个价位,顾客付钱给售货员,售货员负责找钱,让其余的同学评价他们的交易是否正确。这种模仿现实生活的体验,使学生将人民币的使用及不同人民币币值的认识轻松地掌握下来。

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情景,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三、学于生活,用于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越大。”反之,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切,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学习数学的最终归宿。例如这样一道生活中的图文应用题:衣帽架高1.80米,旁边有一凳子高0.40米,帽子放在衣帽架顶端,淘气身高1.30米,问:“淘气能摘下帽子吗?”在部分学生把“身高+凳子高度”得出摘不到帽子的结论时,却有一部分学生提出了反对意见,因为1.30+0.40=1.70(米),与1.80米只差10厘米,我只要伸长手臂就能拿到了。当然也有其他同学有其他方法,如踮一下脚或站在地上跳高等诸多方法,这些都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再如,在“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中,有“进一法”和“去尾法”,这也是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要合理、灵活地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比如,包装盒子的彩带如果不够包装一个盒子,就要舍去,就算它剩下已经超过一半了,也不能进一,这就是有趣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又要切合实际。

总而言之,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在数学教学中,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沟通数学解决方法与生活问题解决策略之间的联系点,实现数学与生活、生活与数学的和谐统一。

猜你喜欢

观察生活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用推理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
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语文,怎样才能吸引你?
如何改变山区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现状
浅谈小学数学日记
试论作文素材的积累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