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户外活动中的保育工作
2015-05-30毛靓
毛靓
教师在组织户外活动时,往往过多地重视幼儿活动的兴趣和锻炼的质量,而忽视了幼儿活动中的保育工作。为了提高幼儿对外界环境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对多种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就必须在幼儿户外活动中采取各种保育措施,保证户外活动的质量。
一、活动前的保育工作
在进行活动之前,必须了解幼儿的身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根据幼儿情况实施活动,容易出汗的幼儿就要准备好毛巾,便于在活动中擦汗;如:比班上的可木、天天、依依等小朋友特别容易出汗,别的幼儿准备一条毛巾,为他们就准备两条,一条隔汗,一条擦汗,保证活动后不一身大汗淋淋弄湿衣服,尽量减少换衣过程中的着凉现象,同时幼儿衣服汗湿了带幼儿到室内背风处更衣,避免吹风。
二、活动中的保育工作
在户外活动中,要善于观察、了解,根据幼儿的突发情况适时调整活动量,防止大起大落。通过观察、抚摸、询问等获取信息,随时对幼儿的运动量和活动密度进行调整,使幼儿全身的骨骼得到舒展,为幼儿户外活动的高潮打好基础。
1.观察
要随时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脸色、出汗情况及动作表现,如幼儿脸色红润,满头大汗,说明幼儿的活动量较大,这时教师要提醒幼儿注意休息,防止幼儿运动过量。反之,幼儿脸色无变化,动作幅度小,教师就必须提高其活动量,以达到运动的目的,同时要注意幼儿间的个别差异,对运动量强与弱的幼儿,要视其能力调整内容,使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2.抚摸
对不容易出汗的幼儿,教师要摸摸额头、脖子,出汗较多的幼儿可用毛巾隔在背部助吸汗,要提醒幼儿在活动中脱衣服,防止幼儿在活动后因汗闷在衣中而着凉。
3.询问
教师在活动中除了观察、抚摸之外,还应随时问问幼儿,并从幼儿实际考虑,根据回答的情况对幼儿活动量进行增减,并给予身体上的照顾。
三、活动后的保育工作
活动后的保育工作往往被忽略,而这时正是幼儿身体状况容易突变的关键时刻,所以,增强活动后的保育意识,使幼儿平稳地恢复到运动前的状态非常重要。
活动后应鼓励幼儿喝水,以补充在活动中失去的水分,但不能一次性喝得太多,因为一次喝下大量的水,不但会增加心脏的负荷,严重的还会引起肠胃痉挛,所以,教师要注意活动后的饮水问题,保证幼儿适度喝水。
在活动后要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毛巾,将额头、身上的汗弄干,对出汗较多的幼儿,教师要及时地为他们换下湿内衣。当幼儿情绪平稳不再出汗时,教师要提醒幼儿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
总之,在活动中要将幼儿放在首位,随时观察,关心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状况,确实做好保育护理工作,同時还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学、卫生学的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提高护理水平,增强保育质量,真正服务于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