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禁忌语的跨文化研究

2015-05-30李志远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

李志远

摘 要:禁忌语有普遍性,也有文化特定性。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者常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规则解释和判断别人的语言行为,如不多加注意,就可能产生误解、尴尬和不快,导致交际失误。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禁忌语;文化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有语言和文化都蕴涵着本民族特色的传统和价值观。人们在交际中,出于某种原因,不能、不敢或者不愿说出某些词语,这些词语有的被认为危险、神圣、神秘的,有的被认为令人难堪,人们甚至相信语言本身能够给人们带来幸福或灾难,认为语言是祸福的根源。谁亵渎它,就会得到惩罚;谁讨好它,就会得到它的保佑和庇护。因此有些词语往往只限于某些人或某些场合使用,这就是“语言禁忌”,或称为禁忌语。禁忌语(taboo),又称为“塔布”,它充斥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学习英语,从事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禁忌语的研究也是一个不能忽略的方面。

一、禁忌语的特征

禁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其产生、存在和延续,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功能。禁忌语的语用特征除了具有文化的一般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

普遍性:语言禁忌存在于各民族文化中的生活、语言、宗教等各个领域,小至衣食住行、大至社会、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活动,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无论是在原始部落,还是在高度文明的发达社会,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语言禁忌现象都普遍存在。在世界上各种语言中,无论是大语种还是少数民族语种,都少不了禁忌语的存在。

民族性:不同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群体所共有而区别于其他民族群体的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特征。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在一个民族的语言中折射出来,禁忌语也不例外,其背后潜藏着一定的文化背景。各民族的文化模式有其个性和特色,其民族文化传统影响着这个民族群体及成员,因此,禁忌语有着民族性的特征。

继承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语言和文化也是如此。在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其民族文化特征,世世代代影响着这个民族。各民族所特有的语言和文化的结构、模式形成以后,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等各个方面。有的禁忌语经历了许多世纪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人们从小耳濡目染本民族的习惯和禁忌,在潜移默化中就视这些禁忌为理所当然,这就使得这些禁忌语得以被继承而世代流传。

二、英汉禁忌语的文化差异

通过参阅资料可以发现,英汉禁忌语尽管在语音、词汇和话题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是产生其差异的根本原因还是根植于文化,具体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命名和称谓的禁忌。中国人素有尊祖敬宗的习俗,因此命名和称谓的禁忌深深植根于社会生活中,祖先的名字和长辈的名字都不能直呼不讳。与长辈的名字相同或是同音的字也有所避讳,尤其是晚辈的名字绝对不能与长辈的名字相同或者是有谐音,同音字,否则被认为是不尊敬长辈的表现。而在西方,人们常可以听到小孩直呼比他大的多的大人的名字,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之间也可以直呼其名,在家庭里,晚辈可以用父亲,或祖父的名字。这一点主要反映了西方重天赋人权说,因此父母与孩子没有尊卑之别。

第二:宗教信仰和政治倾向的禁忌。在西方,探问某人的宗教信仰和政治倾向是非礼的表现,而在中国这方面则不太禁忌。西方是政治与伦理相分离,伦理与宗教为一体,政治只是政府行为并与市民生活相对立而存在,中国则是政治,伦理,宗教三位一体,伦理是政治的伦理,政治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

第三:在性的表达方面的禁忌。虽然英汉两种语言在对性的表达方面都有所禁忌,但在禁忌的表达程度上却有所不同。在西方,性方面的表达比较随便,西方的性解放的出发点是反对传统的性约束和性禁忌,追求两性平等和人性的解放。中国受西方这种思想的影响,一些小说作品中也有了直接的描写,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汉语表达上总体还是比较隐晦。

第四:对某些数字的禁忌。在中国的很多地方谈论数字忌言4,14等与4有关的数字,因为与死谐音,预示着不吉祥。而英语国家避讳13,星期五。中国人偏爱偶数,而英语国家的人则把奇数(13除外)当作幸运的象征。

第五:个人私事的禁忌。西方人十分注重个人的隐私,不愿别人过问有关个人的事情。因此在日常交往中,由于这一心理所衍生出的许多话题均被视为禁忌,属于言语禁忌的范围。比如,人们对涉及年龄、收入、体重、婚姻状况、有无子女、个人疾病以及宗教信仰等个人信息的话题都是讳莫如深,极力加以回避。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许多涉及个人情况的话题,比如年龄、收入、家庭状况等都是人们正常交际中乐于彼此交换的信息。

三、结语

英汉两个民族在社会制度、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了两者在禁忌语方面的不同。中西方文化中的禁忌语,表现了文化传统对特定场合交际行为的制约。中国人普遍谈论的事情可能就是西方人所禁忌的,而西方人认为很委婉的表达方式,也许会使作为说话对象的中国人感到尴尬或为难。如今,随着科技和网络的发展,国际交往的日趋频繁,禁忌语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只有了解了禁忌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才能恰当地避免禁忌并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使得我们的对外交流更加顺利,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2]胡壮磷. 语言学教程[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3]何自然. 语用学研究[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4]靳梅琳. 社会语言学与英语学习[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