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神话学分析方法的内涵与应用
2015-05-30胡陈尧
胡陈尧
摘 要:神话是一种民间文学,是人类心灵结构外化的原始形态。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从结构主义出发,发现了神话故事中普遍存在的“二元对立”结构,并进一步发掘人类心灵所共有的无意识深层结构。该文简要地阐释了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神话学的理论内涵,并将其分析方法具体应用于《聊斋志异》中《画皮》一文的结构研究,进而探讨其结构主义神话学分析方法的建设性与局限性。
关键词:列维-斯特劳斯;神话学;结构主义;聊斋志异;画皮
一、神话与神话学
世界上的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神话,人类从启蒙阶段开始,就无不为神话茫远而宏大的背景所吸引,被神话中无所不能的英雄人物所鼓舞。然而我们却通常忽略了一个实质性的问题——什么是神话?“神话是发生在史前,并为现代人类树立行事规范的传奇故事”,西方著名宗教史学家米尔恰·伊利亚德对神话作了这样的定义。从词源学的角度看,“神话(myth)”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中的“mythos”,原意为“语词”、“话语”、“虚构的故事”等。而“神话学”中的“学”字则是从古希腊语中与“mythos”对应的“logos”而来,指潜藏在世间万物复杂表象下的某种本质、秩序和规律,以及能完整表达事物内涵、本源和真理的相关思想和语文体系。因此,神话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旨在通过对相关神话典籍的研读,通过对各民族依靠口口相传而得以保存的口头神话材料的研究分析,探究神话瑰丽的表层形象下所蕴含的内部结构,进而发掘其深层次的审美意义和历史意义,为研究早期人类社会的宗教制度、氏族形态和风俗习惯提供参考和佐证。
二、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神话学的理论内涵
列维-斯特劳斯是法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和哲学家,也是被国际人类学界公认的结构主义领袖之一。列维-斯特劳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类亲族关系的二元对立、古代神话的结构以及原始人类的思维本质三大方面,其中对神话学的研究是其结构主义人类学的理论核心,对人类学、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列维-斯特劳斯首先在对亲族关系的研究中发现了“二元对立”这一本质结构,继而试图进一步证明该结构也同样存在于其他的文化载体中,这便促成了其对神话学的一系列研究。其著作《神话学》共分为四卷本。第一卷名为《神话学:生食和熟食》,列维-斯特劳斯独辟蹊径,以“生”和“熟”这一烹饪领域所存在的对立概念建立起一套完整而严密的逻辑架构。第二卷为《神话学:从蜂蜜到烟灰》,列维-斯特劳斯在第一卷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对神话进行解剖,证明神话的内涵能够超越第一卷中的经验层面而进入到抽象的概念层面。第三卷是《神话学:餐桌礼仪的起源》,在该卷本中,列维-斯特劳斯分析了一系列有关礼仪的神话,探究印第安人在时间表达上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第四卷为《神话学:裸人》,作者将南美和北美神话进行对比分析,强调科学知识在神话分析中的作用。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神话学思想受到了诸多语言学家的影响,其中最主要是索绪尔和雅各布逊。索绪尔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认为语言是一种无意识现象,个别词的具体意义是在一个更大的关系体中产生的,词要被放在系统中进行理解。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神话学和索绪尔的这一主张有着紧密的联系,他认为神话同语言一样,具有自身的规则,这种规则是按照一种无意识的符号所建构的逻辑运行的。因此,那些表面看似人物纷繁,背景宏大的神话,在对其进行结构分析之后都会呈现出一种集体的,无意识的逻辑,这种逻辑就是所谓的理性。于是列维-斯特劳斯认为神话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文化形态,它所传达的是人类试图解决生存中关于生与死、时间与永恒等一系列的根本性问题。
雅各布逊的思想对列维-斯特劳斯的影响则更为直接。雅各布逊认为任何一个单词的构成都隶属于一个既定的规则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字母之间的排列组合并不是随意的。列维-斯特劳斯吸收了这一思想,并运用到对神话的分析当中。他常将神话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名字分解为几个独立的词素,再根据这些词素的来源和语义来研究各氏族在社会等级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其特殊图腾的含义及其制造器物的技术等一系列问题。
三、神话的结构主义分析——以《画皮》为例
总的来说,我们可将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神话学分析方法的具体步骤概括如下:首先将完整的神话故事分割成单独的事件或片断,再从中提取一些有意义的,能够起到概括和引申作用的短语和句子,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把这些事件或片断构建成一个结构清晰,逻辑合理的关系图式,最后再依次解释所列图示中体现出的结构关系及其意义。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全书共含短篇故事491篇,情节基本都发生在冥界或仙境。其中的主人公虽大多是花妖狐魅,但却是人类和人类社会的真实投影,揭露了人间惨淡的生活场景和人类痛苦的生活经历。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文小说集大成之作,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无论是在情节发展还是人物塑造方面,都能引发读者强烈的政治愤慨、道德感怀和艺术遐想。国内学术界对《聊斋志异》是否属于神话这一议题一直颇有争议,其文本形式和内容同典型的古典神话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英国汉学家沃纳所编的《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也收录了《聊斋》故事的英译文五篇。本文仅将《画皮》一文作为结构分析的文本材料,并不对《聊斋志异》的体裁进行深入探讨。
《画皮》是《聊斋志异》中具有代表性的篇目,故事讲述了明朝末年的太原有个名为王生的书生,一日偶然在路上遇见一名无家可归的女子,这女子生得年轻美丽,王生立即见色起意,决定把女子带回家藏入密室,并要求妻子陈氏保守秘密。事实上,这美丽女子是一个专吃人心的恶鬼所化,每日画皮于身以掩盖本来的丑陋面目。后来,这妖精的真身被一道士识破,但道士心地善良,不忍杀生,就让王生在家门口挂一把拂尘,想把她吓跑了之。不料这妖精甚好面子,恼羞成怒之下挖了王生的心脏,随即逃之夭夭。道士闻讯后大怒,遂用法术将这女妖擒拿。另一方面,王生之妻陈氏为救夫四处奔波,甘愿受吞痰之辱,却也因此寻回王生的心脏,使其死而复生。
在了解《画皮》一文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之后,我们拟采用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神话学分析法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结构分析:首先将故事中对推动情节发展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提取出来,并按时间先后顺序概括为以下十个相对独立的构成单位(神话素):
①女妖编造身世换取同情
②好色王生收留女妖
③陈氏劝王生赶走女妖
④道士设计驱赶女妖
⑤女妖怒而杀王生并其偷心
⑥道士收妖
⑦道士无力拯救王生
⑧陈氏寻得高人
⑨陈氏为救夫不堪受辱
⑩王生死而复生
接下来,我们以事件性质的相似性为标准,对这十个神话素进行分类重组,可以得到如下图表格中所示的四个集合:(见表1)
在这个集合中,第一组所包含事件的共同性质是“不幸”,作者旨在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描述来揭露人物的悲剧命运;与此相反,第二组事件则可以用“幸运”来形容,突出了情节由悲到喜的逆转;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来看,第三组事件的发生都是受到欲念的驱使,如女妖对人性的贪念,以及人对女妖的色欲;第四组事件则是道义驱使下的“正面教材”,颂扬了人类伟大的道义和爱情,烘托出人性的光辉。经过这一重组后我们不难看出,前两组是宏观的状态,后两组是具体的行为,故事的主线情节是由第一组(不幸)的状态向第二组(幸运)转化的过程,而第三和第四组事件则是达成上述转化所必备的行为方式或条件。如果再进一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第一组与第三组之间,以及第二组与第四组的事件之间都具有因果关系:第三组中受欲念驱使的行为是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而第四组中受道义驱使的行为则是达成人物命运转变的条件。上述便是笔者对《画皮》一文深层结构的阐释,作者通过对文本内在结构的构建来表现欲望对人性的荼毒,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歌颂了人性的忠贞和伟大。
四、结构主义神话学的建设性与局限性
列维-斯特劳斯认为神话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符号系统,是人类内心结构外化的原始形态,是人类学最为常用的研究范本。他认为通过分析神话,我们能够探知世界的秩序、人的起源、人的本性和人的最终命运。同时,我们还能够全方位地剖析神话所源自的社会,发掘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内在动力,并获悉不同社会中的信念、习俗和制度存在的理由与意义。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神话总结出人类心灵的某些共同规律,这是一种突破,对神话本身的突破,也是创立哲学结构主义的重要依据。列维-斯特劳斯建构的结构主义神话学不仅深深影响着人类学,对社会学、哲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促进作用。
以上是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神话学理论的意义和积极影响,然而他的观点也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和否定。列维-斯特劳斯仅希望依托对神话的分析来找到全人类共同的思维结构,这样以偏概全的设定从一开始就缺乏普遍适用性。其次,列维-斯特劳斯神话分析的素材大多局限于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神话,对世界其他地区(如东方)的神话鲜有涉猎,因此得出的经验性结论也难以谓之全面。此外,还有学者指出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学理论过分拘泥于结构,其神话分析过分着重细节,对神话片段不厌其烦的提炼和甄别显得过于繁琐,从而忽略了人类学研究理应具备的整体性和历时性。
总而言之,尽管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学研究具有明显的弊端,但他为神话学和人类学进步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他为我们对神话的理解提供了全新的切入视角和科学缜密的研究方法,这种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至今仍被广泛运用于哲学、人类学、文学批评乃至教学等诸多领域。我们应辩证接受其结构主义观点,在研究中将细致的内部分析和全面的外部统筹相结合,并着重探究表层结构背后的理论实质和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董建辉.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神话理论[J].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
[2]列维-斯特劳斯著,周昌忠译. 列维-斯特劳斯文集3神话学:生食和熟食[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列维-斯特劳斯著,周昌忠译. 列维-斯特劳斯文集4神话学:从蜂蜜到烟灰[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列维-斯特劳斯著,周昌忠译. 列维-斯特劳斯文集6神话学:裸人[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列维-斯特劳斯著,王志明译. 忧郁的热带[M]. 北京:三联书店,2005.
[6]蒲松龄. 聊斋志异[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7]王铭铭. 神话学与人类学[J]. 西北民族研究,2010.
[8]Claude Lévi-Strauss, Anthropologie structurale[M].Pocket, 2003.
[9]Claude Lévi-Strauss, L'anthropologie face aux problèmes du monde moderne[M].Seuil, 2011.
[10]Edmund Leach, Lévi-strauss, Seghers[M], 1970.
[11]Eliade,rêves et mystères, Paris : 1957, p.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