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牧师的黑面纱》中的圣经原型解读

2015-05-30康雨昕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霍桑

康雨昕

摘 要:《牧师的黑面纱》是霍桑笔下的一部以18世纪新英格兰小镇为背景的短篇小说。通过对胡珀牧师个人形象的刻画与小镇居民对黑面纱的反应的描述,小说对道德、人性、原罪、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思考。本文试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对小说中的圣经原型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进一步窥视霍桑的清教观。

关键词:《牧师的黑面纱》;圣经原型;纳撒尼尔·霍桑;清教主义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也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牧师的黑面纱》作为霍桑笔下最为人称道的一篇短篇小说,于1937年发表在小说集《重讲一遍的故事》中。凭借其深刻的内涵和精湛的技巧,自发表以来,该小说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原型批评理论的观照下,笔者试图对小说中的圣经原型进行细读研究,并探讨小说中所流露出的霍桑本人的清教主义思想。作为一个在清教主义浓厚氛围熏陶下的作家,霍桑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对人性和罪恶的思考,他的作品中充满着对罪与死亡、善与恶等主题的深入剖析。对于霍桑而言,清教主义思想正是他创作的永恒主题与素材。《圣经》是清教教义与思想的基础和根据。他在创作中经常将圣经中的人物原型和情节移植于自己的作品之中。因此,笔者认为通过《圣经》原型对霍桑的清教主义进行探讨将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

一、《牧师的黑面纱》中的圣经原型分析

“原型”一词通常用于描述一个原始的模式或模型,其特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诺斯普·弗莱认为原型是文学中可以独立交际的单位,它可以是意象主题、象征、人物、情节,也可以是结构单位,只要它们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且具有约定性的联想。因此,在文学批评实践中,原型批评的目的是识别各种意象,人物,情节和叙事结构等基本形式背后的涵义,特别是使用这些原型进行分析,解释和评价文学作品。霍桑笔下的《牧师的黑面纱》巧妙地化用了《圣经》中的原型形象,并以此揭示了人性中的罪以及最终的救赎。

(一)罪

基督教关于罪(sin)的最初理论框架形成于《旧约》时代。神学家奥古斯丁将原罪论引入神学后,罪的含义更为清晰。在基督教理论中,当人对神失去信心,并背叛神的意志时,就发生了罪。奥古斯丁认为原罪始于亚当和夏娃。根据《创世记》,亚当和夏娃违背了上帝的意志,偷吃禁果,招致审判,被永远逐出伊甸园。自此这种罪遗传给后世子孙,成为人类一切罪恶、灾难、痛苦和死亡的根源。人生而有罪,这种罪被称为“原罪”。正因为人人生而有“罪”,所以才需要“救赎”,才需要“救世主”。

小说《牧师的黑面纱》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胡珀(Mr. Hooper)的牧师,有一天去布道时他在脸上蒙了一块黑面纱,从此便再没有取下。这块黑面纱引起了会众们的恐慌和怀疑,甚至他的爱人也因他不肯取下面纱而离去。牧师的行为不被众人理解,人人都惧怕他的黑面纱,为此他孤独终生。笔者认为在小说中,胡珀牧师一直不肯摘下的黑面纱的原型就是罪。一块普普通通,与女人系在帽子上没什么区别的黑面纱,在霍桑的笔下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在胡珀牧师眼中,“这块面纱是个记号和标志,受誓言约束,得永远佩戴。不论身处光明还是黑暗,独自一人还是众目睽睽,也不论与陌生人还是亲朋好友共处,世人休想见到它摘下来。这凄凉的帘幕必须将我与世人隔开,就连你,伊丽莎白,也永不能看到它后面!”牧师不肯摘下面纱,正是因为他敢于面对自身的原罪和众人所犯下的罪,他将罪外化,并通过佩戴面纱的方式替自己和世人赎罪。黑色的面纱阻隔了牧师的爱情和友情,他不被理解,最后孤独地逝去。但是他临终前的呐喊却令人深思,“我看着你们,瞧哇!你们个个脸上都有一块黑面纱!” 人人都害怕黑面纱,只不过是因为人们都害怕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罪。人们试图隐藏自己的罪的行为就是对上帝的不忠诚,对上帝的不忠和不服从导致了人类的堕落。因此,亚当和夏娃的堕落是全人类的堕落的原型,他们的罪是全人类的罪的原型。

(二)救世主

耶稣是基督教的中心人物。在基督教教徒心中,耶稣是神之子,在《旧约》中,耶稣是救世主。尽管人类生而有“原罪”,上帝依旧令神之子降世为人,拯救世人。耶稣作为神之子,拥有其神性以及人性。在新约中,耶稣最终被钉死在了十字架上,他以自身的肉体为祭,替世人赎罪。在《牧师的黑面纱》中,牧师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以自身苦难为祭,救赎世人的“救世主”,在他身上,也有着神之子的双重性。作为一个牧师,他聆听上帝戒令,向世人布道,胡珀先生具备着他的神性,而胡珀牧师作为一个普通的人类,他有七情六欲,也有其人性。他终日以黑纱蒙面,但却不被世人所理解。胡珀牧师以这种方式度过了漫长的一生。“他的行为无可指责,但却笼罩在阴沉的疑云之中。慈爱和善,却得不到爱戴,反而可悲地令人畏惧。他与世隔绝,分享不到人们的健康与快乐,却总被召去帮助临死的受难者。”

胡珀牧师像救世主一样拯救着人们的灵魂。在一名少女的告别仪式上,有人看见“当牧师露出真相的刹那间,姑娘的遗体微微一动,打了个寒战,尸衣和薄纱帽都窸窣作响”,在牧师的祷告后,也有人仿佛看见“方才牧师跟这姑娘的魂儿手拉手,一块儿走”。牧师为逝去的少女祷告,揭去了她灵魂的黑面纱。濒死的罪人大声呼唤胡珀牧师,他不到场就不肯咽气。胡珀牧师以自己的力量拯救着人们罪恶的灵魂,引领他们走向上帝。牧师的黑面纱是就像一面镜子,提醒着世人的罪。牧师戴着黑色面纱的行为,不仅象征着他自我的忏悔和赎罪,也表明他为赎罪世人所做出的牺牲。

二、霍桑的清教观

小说的作者霍桑是一位在思想上充满着矛盾与复杂的作家,他反对绝对的宗教道德观,在作品中经常直接或间接地揭露和批判宗教道德观的虚伪、凶恶,然而受其时代、社会、家庭的影响,在霍桑本人的灵魂深处也有着根深蒂固的清教主义思想。他思想上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体现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牧师的黑面纱》也并不例外。在小说中,霍桑曾写到每个人脸上都有一块黑纱,大地也戴着自己的面纱。面纱在霍桑笔下被视为“罪”的象征,在霍桑眼中,人人生而有罪,且每个人都有其隐秘的罪恶,外表的纯洁只是一种假象。而“罪与救赎”正是清教徒所信奉的加尔文主义的核心观念。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人作为上帝的创作应当服从于上帝,但是始祖亚当和夏娃的背叛和不忠犯下了罪,并要为自身的堕落而赎罪。霍桑认为对待罪,人们应该自觉地通过善行和忏悔来洗刷罪恶、净化被污染的灵魂,从而得以“赎罪”。生活在清教主义盛行的国度和时代里,霍桑本人在主观上也正是以宗教的罪恶观为标准来评判人和世界的。正如他的好友麦尔维尔所指出的,加尔文教“原罪”、“内在堕落”及“赎罪”观念是“任何思想深刻的人都无法完全摆脱掉的”。

三、结论

霍桑是一位有着深刻思想与批判意识的哲学家,在《牧师的黑面纱》中,他巧妙的化用圣经原型,通过生动的描绘,树造了一位令人尊敬却受人排挤的孤独的牧师形象,并借由牧师之手揭示出了人人内心所隐匿的“罪”、以及对“罪”的恐惧与逃避。通过对牧师与会众的描写,我们可以从中窥视出霍桑本人矛盾的宗教观,他一方面批判着清教主义带给人们的枷锁以及对人性造成的扭曲和异化,另一方面又寄希望于借上帝之光来告诫人们不要犯“罪”,通过忏悔来“自赎”。生活在传统的清教氛围下,霍桑的宗教看似矛盾,却又在情理之中。

参考文献:

[1] Frye, Northrop. Anatonry of Criticism: Four Essays[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3.

[2] Guerin, Wilfred L. 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3] Jiang Guihong. A Contest of Black Charm: A comparison of Black Cat and The Ministers Black Veil[J]. Journal of Liuzhou Teachers College, 2005, Vol. 20, No.3: 47-49.

[4] Schwartz, Joseph. Three Aspects of Hawthorne's Puritanism[J]. The New England Quarterly. 1963, Vol. 3b, No.2: 192-208.

[5] Tong Liang. Obscurity in Darkness—A Review on Hawthornes Short Story The Ministers Black Veil[J].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1, Vol. 15, No.3: 59-61.

[6] Xu Chuanzhi. Unveiling of Sin—Elaboration on the The Ministers Black Veil [J]. Journal of Chuzhou University. 2009,Vol. 11, No.6: 47-49.

[7] Yu Wei. A Study of Symbolism in The Ministers Black Veil[J]. 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 2008, Vol. 5, No.8: 47-55.

[8]杜丽燕.爱的福音:中世纪基督教人道主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9]彭石玉.霍桑小说与《圣经》原型[J].外国文学,2005(4): 64-69.

猜你喜欢

霍桑
玫瑰有刺
玫瑰有刺
玫瑰有刺
霍桑是清教徒吗?——从《红字》中的“罪”谈起
让足球等一等
你帮助我做成的事
你帮助我做成的事
你希望外祖父怎样做
生态女性主义在霍桑《红字》中的研究
霍桑与权力技术的现代转型:红A字和催眠术的启示